古伟雄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涌现了大量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其中,情境教学凭借其与生本理念的高度契合性和简易操作性赢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巩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对高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实践展开研究,以期能够改变以往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不断改革,大量教师开始创新探索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推动学科教学的发展,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迸发新的活力,高中地理学科也不例外。具体而言,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学情创设情境,使学生提高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生活情境,顾名思义,是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的情境,其实践应用能够把地理学科中逻辑性、抽象性的知识简单化处理,使其转变为学生更容易理解、吸收、掌握的形式,进而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一情境创设可以将以往单一枯燥的地理课堂转化为开放活跃的地理课堂,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生知之间的距离。此外,生活情境推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是教师如此青睐它的一大原因,它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现有经驗和储备,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展开教学,并确保其完整性和连续性,保证学生的思维可以与动态地理达到同频,进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人文地理观念。
例如,在教授“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这一节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通过示意图向学生解释水循环的具体过程及其实际意义,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特征,理解水循环的客观规律,形成和谐的人地发展观。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两张生活图片,一张为济南市内因大雨产生积水时人们的出行图,另一张为法国城市的风景图。已知济南是公认的“泉城”,每到雨季就会产生严重的内涝灾害,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而法国位于欧洲的西部,本身降雨也很频繁,但由于其配备较强的水循环系统,即使下大雨也不会发生内涝,这就是典型的“海绵城市”。通过这一生活案例的导入,学生的兴趣被大大激发,纷纷在阅读材料中寻找关键词,以求搜集更多有关“水循环”的信息,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生活化认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论性认知,实现了由间接经验带动直接经验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探究思维
落实核心素养是当前背景下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目标,而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自然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绝佳温床。按照高中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深入其中,从“要我学”进阶到“我要学”,进而在自主思考中激活探究思维,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设定学习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完善的学科思维,进而从被动学习进阶到主动学习,通过“会学”、“乐学”、“善学”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定问题内容时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切忌单一化和形式化,应契合学生的能力水平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例如,在教授“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对气候分析图的分析归纳出地域地带性或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陆地上十一个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考虑到此时学生的地理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分析图表上仍存在能力欠缺的问题,再加上学生本身的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程度较低,导致学生在学习该章节内容时经常发生卡壳情况,教师可以结合以上情况为学生设定以下问题,如:我国南方和北方在气候环境上存在哪些差异?亚洲和太平洋之间气候上存在哪些差异?等等,以此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切身感受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保证自己设定的问题契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考虑到高一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依据现有的知识储备难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个体性点提出问题、引入知识,促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应对学习,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创设实践情境,促进迁移内化
在素质教育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传授知识技能过渡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鉴于这一改革特点,高中地理教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不断充实学生的学科学习经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实践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客观角度解析社会生活现象的学科素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社会调查着手,将地理学习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前往北部地区近距离观察黄土高原,让学生客观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前提下让学生阐述水土流失的原因。实践证明,这种实践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使学生主动追求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契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辅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发散学生的地理思维,增强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善于创设地理教学情境,确保学生能够学有所获、获有所用,将内在的知识转化为外在的行动,从而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政东,巩敬.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6):36-38.
[2]洪华.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2022(1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