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伍 葛万宝 欧阳国辉
(1.桂林信息科技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0;2.马来西亚理科大学,马来西亚 槟城 11600;3.长沙理工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1)
随着当今互联网、数据库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后疫情时代的来临,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形式和环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专业教育的权威地位开始受到冲击,且学生受教育的方式开始多元化;教育与受教育形式通过网络端口就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和获取,基于MOOC为代表的开放式教育教学资源呈现出爆炸级增长,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并催生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1]。以MOOC、云课堂、混合式教学为代表的新型创新性教育模式改革应时而生,如何将专业内容与教学要求及学生兴趣三者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将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为了响应高校思政建设的政策指导,高校专业教师应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高校课程思想政治干预的新理念,提升课程思政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文章在云平台上选取公共空间设计MOOC教程,进行了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并以环境设计专业课公共空间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改革,旨在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提高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效果。
伴随着MOOC、云课堂、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迅速发展,以云课堂为典型的智慧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云课堂与MOOC、混合式教学一起成为现阶段在线教育热点词汇。
MOOC即慕课,为大型在线开放课程,是现阶段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的一种。基于智能课堂在线平台,拥有完整的在线课程系统、省级及国家级课程教学和实时课堂数据备份,各类高校和教师正将MOOC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阵地。但是高校教师需结合MOOC进行良好的课程体系设计,使之成为丰富教学形式的辅助工具;基于MOOC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寻求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与学生对于个性自主型学习过程中追求其最佳平衡点为宜。
“云课堂”是以数字云技术实现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智慧远程教学课堂形式。学习者只需简单通过可视化的手机或互联网界面,便可快速获取专业教学音频、视频及实操文件。云课堂是在数据化时代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流行的,当前为适应云课堂的教学应用,各类网络平台涌现出大量云课堂及相关的APP软件,比如说B站课堂、超星学习通、华师云课堂、网易云课堂、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等[2]。云课堂的定位基本为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手段在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进行综合操作,“云课堂”通过平台向学员终端发送PPT专题教材、案例、视频等教材,为了保证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教师可以依靠学生的关注导向进行教学,以模块化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实现有趣且生动的课堂教学。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程目标需蕴含价值观导入于专业知识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中,课程教学中落实人才能力培养、价值观塑造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授课中,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发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坚持有机融合的原则,在系统、科学地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3]。
混合式教学是指采取相关媒体技术在时间与学习环境契合的情况下,使学生具有课程相应习得的能力、进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课程教学方法。线上线下结合,强化学生主体性并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新性,借助在线智慧教育平台与互联网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中,混合式教学促进了高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了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组共同努力下,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工作开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两年的课程教学运行,根据专业师生的课程反馈进行调整,总结出了适用于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通过MOOC优质资源、云课堂平台优势和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而将课程目标细化为理论目标、实践目标、素质目标三类。理论目标强调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概念和相关政策法规;实践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公共空间设计的设计方法,具备运用相关设计方法解决实际空间场地问题的能力,并依据场地限制条件要求、结合相关法规设计出具有符合场地现状且具备功能美学的设计方案;素质目标即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及设计前沿动态,在讲授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合于课程内容中,培养设计类学生工匠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素养。
MOOC是基于互联网在线师生交互的学习资源平台,而云课堂是基于各类学习平台实现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智慧远程教学课堂形式。教研组基于多年教改成果前提下,将两者统一并与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首先修订了公共空间设计教学计划与大纲,结合专业理论内容,从互联网和专业书籍或建成案例中找寻课程立德树人思政素材,整理优质MOOC资源,并对教研组整理出来的案例与视频进行分类,结合线上平台教学特性,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反馈和提升课程效果,打造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精品课程(图1)。
图1 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公共空间设计教学模式示意图
课堂讲授之前,教师在云课堂平台发布课堂教学预览任务,涵盖高质量MOOC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和关键内容以及课程PPT。学生在云课堂平台上查看预览任务后,可以结合MOOC章节独立学习,简单了解课程目标和核心内容。根据教师的课程要求,学生可以查阅相关文献,设计课程案例,然后预览PPT,完成预览作业。教师可以在云课堂平台上对预习作业完成程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预习情况。通过前期准备,教师在课前完成在线引导教学,学生进行在线自学,完成预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云课堂登录,教师通过云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随时点名。教师结合预习任务中学生未掌握的内容和课程核心内容进行重难点讲解,同时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建立起爱国爱岗的思想,重视职业工匠精神的培养[4]。并通过公共空间案例欣赏,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和分享案例设计的心得。然后教师总结设计案例分析的设计要点,帮助理解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通过云课堂弹幕随时发送问题进行课堂互动,教师需要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用以搭建学生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并可以通过云课堂发布训练试题进行随堂检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文本提交即可,云课堂平台将对教学结果进行实时测试和分析,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借助云课堂平台,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了课堂互动,强化了学习参与性和沉浸性。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将设计案例及相关资料推送至云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后自己阅读案例,构想设计思路,根据课堂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复习完成对应的设计作业,并在班组中留言反馈学习结果。教师定期小组答疑,帮助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和专业知识。
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3种类型。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课堂积极性、课堂考勤和课堂表现为侧重点;形成性评价主要根据平时的表现、课堂提问和小组报告阐述;总结性评价应反映学生对公共空间知识体系和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新的课程考核体系着重强调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运用,并注重学习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大纲准备课前教案(图2)。教学内容涉及立德树人案例,阐述课程思政视频案例:设计师的工匠精神和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设计师工匠精神的课程思政建设从理想信念、敬业精神、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等方面入手,将工匠精神实践于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全过程,为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设计人才支撑。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表现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乐于奉献、团队合作、细致严谨等,与相应设计师岗位要求与技能融于一体,相互促进。
图2 教师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以深圳蛇口东角头地铁站公园和软件之家波兰格利维采总部办公室为设计案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公共空间设计在室内外空间设计方法,并通过相关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的启发进行设计剖析[5]。另外,教师准备详细的授课教案,包含了公共空间设计概况、公共空间设计流程并分析了某某城市广场设计,同时采取云课堂在授课PPT中植入城市口袋公园设计作业。
教师将预习PPT中的内容包括了课堂公共空间设计流程等教学主要内容、相关MOOC视频(天津大学全球公共空间设计慕课)以及预习作业(了解城市口袋公园设计要点),并通过云课堂平台上传至课程群中[6]。学生在线上课程群中预习教学PPT,熟悉授课章节的核心内容,并通过MOOC教程完成对应章节自学,对课程核心内容有初步了解,然后找寻相关设计案例与查询城市口袋公园设计规范完成预习作业并提交。
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课堂设计授课流程实施方案进行教学(图3)。学生采取云课堂平台进行课上签到,教师记录至课程中的过程性考核。教师授课流程,通过讲解公共空间设计概念、发展形式及社会意义,接着视频思政案例讲述“设计师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师理想信念与敬业精神,树立学生的设计情怀和强化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责任感[7]。随后,教师云课堂平台随机点名,通过课前的准备预习简述城市口袋公园空间设计要点,通过随机样本抽检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师在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基本流程阐述中引入专业案例软件之家波兰格利维采总部办公室设计,帮助学生理清公共空间设计流程与设计思路,并视频穿插讲解思政案例设计师的职业道德与素养,帮助学生理解设计师职业道德对于今后设计生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各类公共空间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和祖国的情怀;在讲解到公共空间设计流程时,引入专业案例某某城市口袋公园设计,加深学生对公共空间设计流程的意义和工作内容的理解。
图3 课堂设计授课流程图
在讲解完公共空间设计工作应用流程后,教师组织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遴选发言汇报,进行总结性阐述,用以当成小组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评分标准;课程后教师结合本章节知识整体脉络强化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方法,学生最后将大作业以整体文件上传至云课堂进行汇总,并通过后台统计数据掌握学生对本章节知识概况。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需在云课堂平台布置拓展案例和场地设计,并及时上传各类公共空间设计国家规范资料供以参考,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 14—2005 J 476—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CJ 64—89)、《公共场所设计卫生规范总则》(GB 374891—2019)等。这类相关规范资料的拓展有益于学生进一步对设计理解,对公共空间设计方法进行规范性认识。基于拓展案例深化场地设计作业并结合重难点进行分析,不懂的问题可在云平台进行提问,教师负责在线上答疑,课后场地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交[8]。教师批阅后,整合课程教学效果,可以熟练掌握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状态。
通过学生访谈、发放调查问卷对课程学习满意程度、教学反馈与评价及4个班级成绩进行了分析。
问卷调查的高校学生以某高校创意设计学院的2021级环境设计专升本及本科生为主,总共116人。回收有效调研问卷107份,整体有效率为92.2%。问卷调查是通过对MOOC课程内容、云课堂教学工具及课程思政3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情况表明:91%的学生对MOOC课程设计与内容形式有新颖感、接受度高;86%的同学更愿接受MOOC与云课堂平台知识呈现方式,并认为课程思政教育视频介入较为有趣;有56%的学生认为MOOC与云课堂平台结合使得专业课程学习吃力,但还是有93%的同学认为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习兴趣、课程参与度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都得到了提高[9]。
上述问卷调查表明,通过MOOC和云课堂新型教学平台与教学手段的运用,转换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学习形式,课程框架设计、课前任务预习、课堂教学互动、课后总结复习均在专业教师的视角下进行监督引导,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且学生自学时间和精力付出较大,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课程思政公共空间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仍然被较多学生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10]。
样本数据选择中选取了成绩优秀、中等、及格各个分段的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结果呈现如下:
(1)认可度较高学生理由如下:MOOC内容制作拓展了课堂知识内容,设计方案与时俱进,云平台与课程思政的介入使课堂趣味性增加;MOOC单节课时间短,可以充分结合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且碎片化知识易于记忆与理解;课前资料与习题强制自己提前预习课程内容,辅以课程教学复习,云课堂答疑功能可以解决课前和课后出现的问题,云课堂平台使学习沟通变得快捷高效,整体收获较大;云课堂平台随机点名较好地督促了课程中的注意力和提高了课程中的互动,使得课程学习不再是知识内容的灌输;在小组讨论、课程汇报和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2)认可度较低学生理由如下:整体课程在预习、教学、复习中占据了大量课后时间,且课堂云课堂的随机点名形式使得专业学习过程中压力较大。但对MOOC与云课堂及课程思政新型教学介入传统课堂的认可度还是颇高,打破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乏味感,对于学习成效及今后工作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云课堂这种基于微信群与课程PPT的智慧教学工具提高了课程讲授的现场互动性,是未来课程教学的得力工具。
2021年秋季学期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后学生成绩对比显示,引入MOOC与云课堂平台教学班级的优秀率(课程作业大于90分)和及格率均高于往年课程班级,具体对比见图4。从某种意义上看,MOOC和云课堂的课程思政下的公共空间设计混合式教学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且提升了课程立德树人实效。
图4 基于MOOC和云课堂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秀率、及格率对比分析
通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基于MOOC和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在环境设计教研组共同努力下,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基于MOOC优质资源、云课堂教学平台和课程思政改革混合式教学实际要求出发,确定课程教学及毕业要求与企业需求的支撑关联,在承接了传统的案例与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合了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丰富了公共空间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11]。“课堂教学”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呈现方式,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专业课程授课的同时,也要巧妙结合网络技术打造智慧课堂,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通过两年公共空间设计混合式教学表明:信息科技催生出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介入于课堂教学中,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激情和同学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充分利用云课堂与MOOC等智慧化的教学工具及平台,将智慧共享课堂的理念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信息化时代专业课程学习中实现真正的乐学与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