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 李玉萍 覃钰纯 王梅
更年期为女性性功能与生育能力逐渐衰退到达老年的一段过渡时期,通常处于女性40-60 岁间,以绝经为显著标志[1]。更年期是女性必然经历的生理过程,卵巢功能出现衰退,性激素急剧减少,波动幅度大,使妇女中枢神经递质紊乱,进而出现生理、心理功能异常,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亚临床疾病[2]。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服务将以更年期保健“三级预防”为核心,以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为基础(团队式协作,妇科专业为主导),为更年期女性提供全面健康教育与全方位生命周期管理,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预防老年慢性病的发生,促进女性绝经后生命健康[3]。本文探讨更年期妇女保健综合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1)纳入标准:①出现更年期症状超过1年;②可正常交流、沟通者;③年龄40-60 岁;④已接受临床疾病检查;⑤知情同意参加。(2)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疾病;②妇女器官存在器质性损伤或其他感染;③存在遗传性疾病。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符合研究要求的更年期妇女共164 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 例。对照组年龄43-58 岁,平均(51.08±4.27)岁;婚姻状况:已婚75 例,离异5 例,丧偶2 例。研究组年龄44-57,平均(51.05±4.29)岁;婚姻状况:已婚74 例,离异5 例,丧偶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常规保健管理。指导妇女进行2次/年的例行性全面检查,发现隐形疾病后第一时间实施诊治,并依据妇女更年自身临床症状进行个性化饮食指导,补充钙元素,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2)研究组:实施保健综合管理模式。①全面健康教育。为来院就诊的更年期妇女讲解更年期临床症状的识别方法,包括月经模式、更年期症状、情绪变化、睡眠管理等,并告知其更年期可能会发生的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骨质疏松、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肿瘤等,同时使妇女具备更年期临床症状缓解、防治的基本方法。②健康评估。3-6 月定期复查,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询问其他疾病治疗情况,落实健康行为。参加更年期多学科综合管理门诊4-6 周后,嘱咐患者进行复诊,评估更年期药物的有效性及相关不良反应,同时咨询妇女营养、运动等健康措施的落实情况,再次告知患者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制订后续随访方案。③生活保健管理。1)盆底功能锻炼。指导妇女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凯格尔运动,排空膀胱进行提肛运动,3-5 s/次,放松时间为5-6 s,15-30 min/次,3 次/d。加强有氧锻炼,每周至少3 次,每次时间以30-45 min 为宜,强度中等。每周进行2 次抗阻力练习。2)饮食指导。为妇女提供健康的饮食规划,每日进食的蔬菜、水果不少于250 g,限制食盐摄入量,全谷纤维,低脂饮食,2 次/周鱼类食品。3)生活指导。戒烟,避免接触二手烟,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 g。
1.3 观察指标(1)两组管理前、管理3 个月后生活质量情况。应用更年期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评价妇女生活质量,包括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3 个维度,共计11 个条目,每项条目均采用5 级评分法,分值设置为0-4 分,依次表达“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非常严重”。(2)两组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采用我院自拟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变化、生殖道改变、更年期妇女心理变化、更年期妇女骨质丢失、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6 个调查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10分,得分超过6 分则为相关知识知晓通过。(3)两组管理3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包括抑郁、失眠、潮热出汗、夜贫尿急、胸闷气短。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管理前、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管理前、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82,±s,分)
表1 两组管理前、管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n=82,±s,分)
注:与同组管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管理后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MRS 总分23.29±4.06 9.65±2.42*#23.34±4.03 12.07±3.49*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心理感觉9.78±1.93 3.51±0.86*#9.81±1.91 4.86±1.24*躯体感觉9.65±1.52 3.83±1.06*#9.70±1.47 4.78±1.21*泌尿生殖道症状5.13±1.36 2.65±0.67*#5.16±1.34 3.15±0.93*
2.2 两组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n=82,例(%)]
2.3 两组管理3 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3 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比较[n=82,例(%)]
我国更年期妇女约有1.3 亿,主要临床表现为潮热多汗、烦躁多梦、精神不稳定、月经不调导致闭经,部分患者冠心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疾病发病率可能会上升[4]。更年期综合征的高发病率会对妇女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且还会在一定程度增加老年期疾病发生风险,影响其老年生活质量[5]。目前关于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通常认为该病是多因素参与形成的,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6]。
综合保健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全面健康教育为来院就诊的更年期妇女讲解更年期临床症状的识别方法,其中包括月经模式、更年期症状、情绪变化、睡眠管理等,并向妇女讲解更年期可能会发生的相关疾病,提升其对更年期的认知程度[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更年期症状、性激素水平变化、生殖道改变、更年期妇女临床症状改善方式知识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更年期妇女应用综合管理保健模式能有效提升其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研究组管理3 个月内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原因:(1)综合保健管理模式为妇女实施健康评估、告知其定期复查、评估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询问其他疾病治疗情况等落实健康行为,告知妇女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2)为其制订后续随访方案,使妇女具备更年期临床症状缓解、防治的基本方法[8]。另外,两组管理后两组心理感觉、躯体感觉、泌尿生殖道症状评分及MRS 总分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研究组管理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管理后,说明综合管理保健模式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更年期妇女生活质量。为妇女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生活指导,避免其接触二手烟影响自身身体状况,为妇女提供健康的饮食规划,在保障妇女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因不合理饮食带来的疾病,指导妇女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加强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加之每周2 次的抗阻力练习均可极大程度地提升妇女自身身体状况,从而降低其临床症状发生风险[9]。
综上所述,更年期妇女应用综合管理保健模式能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妇女临床症状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其临床症状发生风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