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争创人口红利新优势的对策建议
——广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分析

2022-07-15 07:11杨云蔷
市场论坛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口广西服务

杨云蔷

一、广西人口发展变化显著

(一)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常住人口5012.68 万人,比2010 年增长8.91%,增长速度高于全国(5.38%),增长幅度排在第11 位。常住人口规模也排全国第11 位,十年来位次保持不变。总人口占全国比重略有增加,比2010年增加了0.11 个百分点。人口流动活跃,2020 年区外流入广西且常住广西的人口为135.94 万人,比2010 年增加51.76 万人,增长61.37%;区外流入人口中,15-59 岁人口占91.5%,流入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

(二)性别比趋向合理

全区常住人口性别比由2010 年的108.26 逐步下降至2020 年的107.04,趋向103-107 的国际合理区间范围标准,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人口文化素质显著提升

全区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76 年提高到9.54 年;文盲率由2.71%下降为2.37%;每10 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为10806人,比十年前增长80.79%。

(四)低龄人口比重回升

广西0-14 岁人口数量和比重由2010 年999.14万人、占比21.71%,逐步回升至2020 年的1184.25万人、占比23.62%,比重较2010 年提高1.91 个百分点。低龄人口比重比全国(17.95%)高了5.67 个百分点。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低龄人口比重从高到低排位,广西排第3 位。低龄人口比重高,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广西继续保持劳动力储备优势、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表1 31 个省市自治区0-14 岁人口比重比较(2020 年)

(五)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

2020 年广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20%,比2010 年提高14.18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42 个百分点,年均提高幅度高于同期全国水平0.24 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

(六)北部湾城市人口集聚明显

2020 年北部湾四市城市群常住人口1494.31 万人,户籍人口1492.17 万人,分别比2010 年增长23.01%和13.61%,常住人口整体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4.1 个百分点。其中南宁市常住人口规模增长31.22%,增速排全区第一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2.31 个百分点。北部湾发展战略和强首府战略实施成效明显,首府及北部湾城市人口吸引力增强,人口集聚效应日渐形成。

二、人口问题值得关注

(一)人口流出大于流入,留住和吸引人口仍需努力

2020 年广西流出区外户籍人口(户籍在广西而居住在区外的常住人口)约为841 万,比2010 年增加约201 万人;区外流入广西且常住广西的人口为135.94 万人,比2010 年增加51.76 万人。流出及流入相抵,净流出人口达705.06 万人,净流出人口规模较大,占了总人口的14.07%。

(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快,未富先老明显

2010-2020 年,60 岁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数量增加232.7 万人,增长38.55%,60 岁以上人口比重比2010 年提高3.58 个百分点。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未富先老状况不容忽视。

(三)人口红利逐渐削弱,抚养比提高

2020 年,广西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比2010 年减少7.78 万人,比重下降5.49 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和比重双下降。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比重低于全国3.98 个百分点。全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高到低排位,广西倒数第二,处于较低水平;2020 年人口总抚养比为55.81%,从高到低排位,广西高居全国第2 位,说明人口红利逐渐衰减。近十年,广西外出区外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5-59 岁外出人口约占全部外出区外人口的九成,数量增加了约180 万人,直接影响该年龄段人口比重下降约3.5 个百分点。

表2 31 个省市自治区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较(2020 年)

(四)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红利尚弱

2020 年广西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54 年,在全国排位第23 位,虽比2010 年提高0.78 年,但提高的幅度低于全国提高0.83 年的平均水平;全区常住人口中大学(含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仅有10.81%,排位全国倒数第1 位,比全国平均水平(15.47%)低了4.66 个百分点。全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12 年,比全国平均水平(10.8 年)少0.68 年。较低的人口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教育程度是广西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人才红利的激发任务艰巨。

表3 各省市自治区15 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比较(2020 年)

数据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汇总数据。

(五)城市发展面临人口集约化程度较低和人地矛盾突出的双重困难

城市人口密度较低,与很多省份城市相比,广西人口分布离密集型发展状态还差很远,人口承载还有较大的土地空间,人口等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以人口最多的南宁市为例。从31 个直辖市、省会城市人口密度来看,南宁市人口密度为393 人/平方公里,排在第23位,均低于贵阳(744 人 / 平方公里)、长沙(850 人 /平方公里)、南昌(869 人 /平方公里)、昆明(403 人 /平方公里)等周边省会城市。

虽然广西城市的人口承载仍有较大的土地空间,但由于建设用地指标的限制,导致各城市的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极大地制约了广西城市空间的拓展,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口集聚能力的提升。再以南宁为例。主城区城镇人口438 万人,人均城镇用地80 平方米,兴宁区、青秀区人均81 平方米,西乡塘区人均58 平方米,相较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位水平人均100平方米的标准,人地矛盾突出。

由于广西城市框架小,且缺少组团化集聚人口的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统筹协调发展偏弱,辐射带动能力差,部分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集约化发展的条件。广西城市发展不仅面临总人口密度较低、人口集约化程度较低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还面临着人口分布不均而导致人地关系矛盾突出的双重障碍。

(六)区域分化明显,不均衡问题突出

文化素质差距较大。2020 年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南宁市,达10.64 年,比最低的百色市(8.65 年)高了1.99 年。各市每10 万人口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数,南宁最多,有18845 人,比玉林市多了差不多3 倍。劳动力资源分布分化。南宁市的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占比较高,为64.84%,比最低的玉林市(55.16%)高了9.68 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各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出现明显分化,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低的是防城港市为(14.13%),而桂林市达到20.33%,两市相差了6.2 个百分点。

三、促进广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广西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确立人口战略地位

要树立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重要、最宝贵资源的思想,强化人口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把增加人口、吸引人口特别是增加大专及以上人口规模作为广西人口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鉴于目前的人口政策、人口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口发展已进入重大转折期,恰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开发利用,广西有必要充分利用这次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深入的人口分析,深入研究广西的人口发展现状,准确把握广西人口发展趋势性特征,梳理广西中长期人口发展思路、主线及主要任务,重新制定广西中长期人口发展战略,围绕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大任务,统筹兼顾,综合施策,进一步增强广西人口特别是人才的吸引力,增创广西人口规模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资本叠加新优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城市集聚能力提升行动,增强广西城市人口吸引力

当前,全国出现了人口南迁的特征,广西要利用好全国人口流动趋势,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气候、生态环境和人文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方位增强吸引人口的竞争力,并顺应人口增长和流动趋势而重新匹配人地关系,形成广西“促进人口集聚—提高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1.龙头带动,提升南宁都市圈集聚人口示范效应

要举全区之力持续推进强首府战略实施,把南宁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引擎城市、活力城市,全力增强南宁市人口吸引力,尽快把南宁市打造成为千万人口城市。同时,以南宁市为中心,以南宁一小时高铁经济圈为半径,加快形成“一心六轴”南宁都市圈,建立一系列跨区域协作机制,推动都市圈内公交同城化,探索实行都市圈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鼓励开展跨地区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社保共建共享,提高区域人口迁徙流动便利度、紧密度和活跃度,增强都市圈人口吸引力。

2.壮大北部湾城市群(广西),吸引全国各地人口

顺应当前全国人口迁徙趋势,抓住部分北方人口南迁的机遇,壮大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实力,推动“北钦防一体化”深度联动发展,加快建设钦州—北海—防城港港口型和防城港(东兴)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同城化纵深发展,深入推进北钦防空间布局、综合交通、现代临港产业体系等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完善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主要城市间2 小时、邻近城市间1 小时通达,以打造北部湾城市群来吸引全国各地人口流入广西。

3. 打造特色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对周边省份的人口吸引力

充分利用广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开放平台推进建设机遇,以沿海、沿江、沿边、沿交通主干线为依托,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依托旅游、养生、生态资源,构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建设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和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培育中高端文化旅游新业态,做优八大精品线路,推动桂林等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和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百色市建设成为我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稳边安边兴边模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动百色建设桂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依托柳州的工业底色,加快柳州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家电等优势轻工业发展,依托工业基础培育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柳州市与桂林、河池、来宾等市产业分工协作,推动柳州建设广西现代制造城;依托区位优势和东融条件,建设一批对接大湾区的特色城市,推动梧州、玉林、贵港、贺州等建设东融先行示范城市。通过建设特色区域中心城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来留住和吸引人口,特别是吸引相邻省份人口。

(三)产业升级、就业优先双管齐下,创造人口年轻化优势

1. 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吸引力

以城市发展定位和产业升级为导向,发挥产业集聚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基础作用。做强现代先进制造业,重点培育与提升汽车、机械、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高端石化、生物医药、高端绿色家居等重点支柱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5G 通信设备及应用、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推动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强化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实施“百亿强企”“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精准支持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实施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产业集聚带动活力人口集聚。做强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广西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优势;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手段,推动传统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科技服务、软件信息、商务服务、会展服务、金融服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顺应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趋势,加大旅游休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家政服务、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力度,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形成功能完善的生活性服务业生态圈;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扩容提质,加快服务产业集聚、服务企业集中和服务功能集成,形成特色鲜明、业态多样、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合理布局。培育发展新经济,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培育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增强灵活就业吸纳人口的能力。提升产业集群度和企业集聚度,明确各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对人力资源规模、结构、素质的发展需求,通过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聚产,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人口吸引力,吸引与产业适配的劳动力人口。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人口年轻化

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以充分就业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吸引力。优化适龄劳动年龄人口优先迁移机制,促进常住劳动力人口就业发展。支持全民创业扩大就业,畅通创业带动就业链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业带动就业活力。统筹布局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点,构建“城市15 分钟”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完善全流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精准施策,细分政策咨询、岗位招聘、职业介绍与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培训、用工指导、权益保护等就业帮扶援助服务。开展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就业服务专员制度,提高服务个性化水平。争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全面清理各类限制性政策,增强劳动力市场包容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有效稳定常住青壮年就业人口。

(四)突出宜居城市建设,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充分利用广西生态优势金字招牌,发挥广西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美丽宜居广西”目标定位,统筹生态保护与利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城市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杆塔和海绵城市等,高标准推进社区建设,打造一批“完整居住社区”,实施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重点完善公共交通、教育、养老、托幼、医疗、家政保洁等多样性社区服务设施,加快商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推动构建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社区幸福邻里中心建设,提升大型居住社区成熟度和宜居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生活便利程度改善,争取把南宁、桂林、北海、防城港等市建设成山川秀美、经济发达、生态宜居、高度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国内一流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极具包容性的文明城市,吸引更多中青年人口到广西城市定居,在广西安居乐业。

(五)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延续人口总量势能优势

1.构建生育支持体系,进一步释放生育潜能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健全促进生育的配套制度,探索建立从怀孕保健到孕期分娩再到18 岁或学历教育结束的生育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文化、服务设施等方面的组合配套政策,构建生育支持的政策体系和家庭友好的制度环境,实施孕期保健补助、住院分娩补助、托育津贴、教育津贴、购房补贴、家庭个税抵扣等,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为孕期和哺乳期妇女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并为其提供信息服务、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生育技术支持。

2.补齐托育短板,构建和完善婴幼儿照护和早期发展体系

加大托育服务供给,解决“生得起、养得好”的痛点和难点。发展管理规范、主体多元、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创新服务模式,构建以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为技术支撑,以县(市、区)综合托育中心(托育园)为示范引领、以社区托育中心为骨干、以家庭和单位工作场所托育点为补充的普惠性托育服务网络,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按照“一街镇一普惠”的原则,加快开展普惠性托育服务试点,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标杆单位,争取实现各市中心城区每个街镇至少设立一个普惠性托育点。发展多元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形成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和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网络,对依托社区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免征增值税、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不动产登记费等。

(六)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争创和拓展质量型人才红利

把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长期坚持的人口发展战略,建立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公共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拓展质量型人才红利。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以产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金融、康养、文旅、会展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特色产业学院和培养培训基地,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体系。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劳动力大市场,实现与大湾区优质人力资源共融互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交流,探索“双向创新飞地”新模式,推动广西对接融入大湾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共建大学园区、科研机构、实验室、孵化基地、人才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构建惠及全部劳动年龄人口的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充分利用广西城市宜居优势,结合当前人才流动及广西流入人口的区域特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针对北方各地、西部地区、湖南、广东等地的人才引进力度。

(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

充分利用广西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传统医药等优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保障老有所养,推进老有颐养,抢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先机。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持续实施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开展普惠性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制定支持性“政策包”,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投融资、人才等支持政策,引导各类主体大力发展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充分利用“中国长寿之乡”的特色品牌效益,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推动养老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业与绿色产品开发、老年用品制造、教育培训、健康娱乐、体育文化、全域旅游、家政服务等幸福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旅居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健康养老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文教体卫等公共服务场所增设老年人专用空间场所,加快建设老年友好空间环境,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八)完善用地政策和公共服务政策,优化人口空间布局

以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人口合理分布,顺应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趋势而匹配人地关系,实现城市发展规划安排、产业布局、土地供应等顺应人口流动趋势的局面;通过优化经济要素的空间布局,调整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积极引导人口等生产要素形成合理的空间分布;构建新“人地挂钩”用地政策,地随人走,构建以人口增量为核心的新人地挂钩用地政策,推行新增常住人口与土地供应挂钩。坚持“来了就是广西人”的思想和理念,推动“公共资源随人走”,建立托育、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居住、救助等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向按实际服务及管理人口规模配置的转变。推进居住证制度改革,完善异地结算、钱随人走等相关制度安排,健全以流入地为主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提供机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切实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外来人口合理购、租房需求。

猜你喜欢
人口广西服务
广西贵港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人口最少的国家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坐井观天石头国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