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手机沉迷的几点想法

2022-07-15 21:32罗晓珊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身份证底线陪伴

罗晓珊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此外通知还要求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等。

此消息一出,家长松了一口气,为这一举措拍手称快。然而,在周末,不少家长发现家里孩子还在打游戏,仍然想要“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总有方法避开防沉迷规定。比如:未成年人绕过实名验证系统,填写父母亲戚的身份证信息注册游戏账号,还有未成年人通过黑灰产买卖平台上花钱购得身份证实名信息,避开实名验证流程。这让家长们意识到游戏有防沉迷设置,只对部分孩子有效。

手机企业表示,孩子使用大人的身份证等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人脸识别的摄像头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如果想要效果更好,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家长学校和游戏企业,比如,验证之后要给父母手机发短信验证等。这个就需要多部门的配合。

作为一名兼职心理老师,我也谈谈想法。个人认为,借助《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发布的契机,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防止青少年手机沉迷。

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的孩子,要加强亲子陪伴,从小要高质量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心理安全。大人做好表率,多与孩子运动和阅读,培养运动和阅读习惯。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出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对孩子来说,家庭氛围好,父母能陪伴孩子经常互动和运动,一般不会沉迷游戏。如果我们用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取代了单一、让人沉迷的网络环境,让孩子找到更多的乐趣,与父母建立密切愉悦的关系,自然而然就减少了网上沉迷行为。

对于中学生,家长对孩子不仅要“温柔而坚持”,不仅要有爱,而且要让孩子对家长有敬畏心。明确底线,分析利弊,包括沉迷游戏的危害。

每个人最容易被哪些人影响和左右?

第一种是我们害怕的人;

第二种是我们崇拜或者喜欢的人。

很多父母对教育孩子感到无能为力,因为他们难以让孩子产生崇拜或害怕的情感,这个时候父母就成了把底牌亮给别人的人,他们被在孩子一连串问题的轰炸下疲于应付。

有些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倾尽所有,这种没有底线的满足换来的并不是孩子的感恩和懂事,反而更助长孩子的任性,没有收敛,这是溺爱型教育。

另一种极端是严控型教育。这一类父母不能让孩子离开他们的视线,不能远离他们的控制范围,他们要不是帮助孩子制定好一切,让孩子在自己设定好的程序下运行;要不就是要求孩子制定好严丝合缝的周密计划,然后坚决执行,只要出现稍微偏差,他们就坐立不安,因为他们的焦虑太多,导致控制欲太强。当孩子有能力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地想要挣脱,一旦亲子关系一直都处于对抗状态,孩子就容易走向叛逆。

所以,要“温柔而坚持”,并明确告诉孩子家长的底线,并与孩子分析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的区别,引导孩子为将来考虑,比如凭什么本领找到工作,甚至邀请孩子联想自己的下一代,自己想给下一代什么影响,或者将来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没有好好学习劳动锻炼身体,作为家长会不会担心。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更能感受到家长的关爱,而不是控制。

總之,从小培养孩子阅读运动最重要的是养成劳动好习惯。

要教导孩子,首先对自己负责,然后对家庭负责,再次对社会负责,告诉孩子的人生价值不是在游戏当中闯多少关,而是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多少的贡献。

另外,学校的管理风格也会影响未成年人在这方面的习惯。有的孩子在家打游戏,“不上学的时候就是疯玩”,但是一去学校就能控制住自己,这是因为学校管理严格,自然没有玩游戏的机会。建议所有学校严禁学生带智能手机回学校。

最后,对于已经沉迷手机严重的孩子,要请心理教师或医生协助。

猜你喜欢
身份证底线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真相与底线
辣椒也有身份证
陪伴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趣说古人的“身份证”
守住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
底线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