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丰
摘 要:数概念是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开始,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数概念的建构,不只是线性延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涵逐步丰富、认知逐步立体的过程。文章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通过“单元整体分析—研究新旧教材—前测调查分析—制定单元计划—设计教学内容—跟进练习设计”的流程,基于学习前测,重点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
关键词:数概念;学习前测;十进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立足单元视角、基于学习前测开展教学设计已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要立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及关键,组织有效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文章以人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为例,为一线教师开展教学设计提供思路。
一、立足学情,确定思路
为了更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贯通,笔者从基于学生学习起点入手,将教材进行单元整合分析,对比新旧教材,提供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实践研究基本步骤是:单元整体分析—研究新旧教材—前测调查分析—制定单元计划—设计教学内容—跟进练习设计。
二、单元分析,对比教材
数概念是学习数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数学学习本身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整个教材内容编排来看,“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单元在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不仅为后面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打下基础,也为认识更大的数打下基础。它突出了计数的十进制法则,重点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观书中例题发现,本单元重点突出对计数单位的建构。教材中使用的计数材料有实物(如小羊、泡泡、纽扣等)、小棒、计数器、百数表和数轴等,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数的概念。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更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对比苏教版、北师大版、人教版这三版教材,笔者发现有以下相同点:主张在操作中學习、重视渗透数学思想。
基于以上几版教材的共同点,在设计教学时,同样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小棒和计数器进行操作,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充分操作学具,通过经历观察、操作、实际数物体个数的过程,归纳、掌握数的认识等内容。
三、设计前测,确定起点
基于学生立场教学,我们首先考虑学生的基础在哪里。笔者认为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其一,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100以内的数;其二,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20以内数的认识”,能将两位数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本单元。那么,学生的学习难点又是什么呢?基于学生立场教学,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式的教学前测,前测以本校一年级学生为样本,样本容量120人,前测内容及结果分析如上表。
从前测分析可知,学生的学习起点非常高,对100以内的数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绝大多数学生能流畅地从0数到100,但难以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析也可以发现,学生数数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数无序排列的物体时,一一对应数数的方法和能力较弱,部分学生对数的意义有所了解但不深刻。
四、基于前测,重整教学
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摸清学生的现实起点在哪里,因此,“100以内数的认识”核心教学目标是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建构计数单位“百”,感受“十”与“百”的关系;培养数感,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的认识作铺垫。
(一)把握学习起点
课前教师通过开门见山地问“关于100,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清楚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中不时地渗透数学思想,例如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指导学生数数的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数数的正确率。
(二)借助实物数数
借助小猪吹泡泡的情境,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泡泡的数量。这里要求学生准确数出实物数量,不仅要一一对应点数,还需要渗透有序思想,学会如何才能做到不重不漏地圈数。在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10个10个地圈一圈的优势,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欲望,也突破为什么要用“十”来表征的难点。
(三)多种方法表征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多样化表征,通过尝试利用实物画一画、借助小棒摆一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在方格纸上涂一涂等方法,感受这些方法的共同点,进一步提炼出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借助小棒数出32,拿一个数一个,数数的过程体现一一对应的思想。学生借助小棒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有利于抽象出数,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这是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接着学生进一步通过在计数器上表示44,体会同样数量的珠子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值是不一样的,使学生充分感受“位值制”。在20以内数的组成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迁移到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总结归纳整十和几十几的数的组成,体现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充分感受进制
借助计数器研究49添1是50,体会满十进一。再通过从50十个十个地数到100,充分感知10个十是100。最后从94一个一个地数到100,从而体会100里面有100个一。
在拐弯数的时候,教学设计了4次拐弯,第一次学生通过小棒边摆边说,直观地突破拐弯数这个难点,第二次借助计数器棒从49数到50,是对新知的巩固,最后一次从99数到100,感知数位的意义。这种循循善诱的引导,建立拐弯数的直观模型,边数边说让学生数数的思维过程可见,体现模型思想的渗透。
五、鞏固练习,查漏补缺
教学内容注重引导学生变换数数的方式,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把抽象的数、十进制等概念借助小棒、计数器直观地表示,以此突破接近整十、整百的拐弯处数数,引导学生在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中获得清晰的数概念。
针对学生是否了解对应关系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我们进行了后测对比。课中,笔者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1. 通过小猪吹泡泡的情境,准确数出实物数量,通过有序思想做到一一对应点数或圈数。
2.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多样化表征,通过尝试利用实物画一画、借助小棒摆一摆、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在方格纸上涂一涂等方法,感受这些方法的共同点,进一步提炼出数的组成。
3. 利用小星星的练习素材,既能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又能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和策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科学验证的意识,而且形式非常新颖,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4. 运用估算策略,学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培养数感。
六、回顾反思,提供策略
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理解数的意义一般分为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理解,通过组成理解数的大小和多少,加强对数的感知。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通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使抽象的数和具体的量有机结合,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体会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
数概念的建构,不只是线性延展的过程,更是一个内涵逐渐丰富、认知逐步立体的过程,所以在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立足学习前测,确立数概念延伸;依托多种表征,助力数概念建构;多种数学模型的数量表征;重视数位理解,把握数概念本质;感知大数意义,探索数概念认知。
综上所述,基于学习前测,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真实起点。为了让学习过程真实发生,需要教师课前精准把脉,课中精彩调度,课后精心设计。同时,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既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十当一的优越性,理解计数单位“十”“百”,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完成一堂成功的、能让学生充满积极性、学到专业知识、爱上学习的数学课。
参考文献
[1]姚洁.“四定”单元设计 提升教学效益——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为例[J].小学数学教育,2020(23).
[2]邓晶,刘琳娜.巧用学具,让学生对“数”有“感觉”——“100以内数的认识”磨课与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