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斌
稳定型心绞痛归为冠心病范畴,主要是指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1]。患者常伴有胸部及附近部位出现压榨性窒息样不适,部分患者放射至心前区、两臂外侧面、下颌部,一般经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2]。目前临床治疗上述疾病以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肌缺氧、调脂稳定斑块、扩血管等疗法较多见,虽然能获得一定效果,但长期使用上述疗法易产生一定耐药性,安全性较难保证[3]。近些年中医药疗法凭借安全性高、疗效佳等优势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中医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等范畴,痰瘀互结是导致上述疾病的主要病机[4-5]。故治疗上述疾病应以活血化瘀、祛痰化浊为原则,而通脉降浊方在活血化瘀、祛痰化浊方面具有较好效果[6-7]。为探究上述药方可行性,本研究特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施行上述中药药方治疗,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0月仙桃市中医医院106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8]《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9]《实用中医内科学》中痰瘀互结证诊断标准,主症及舌脉具备,且满足2项及以上次症即可确诊。主症:胸痛、胸闷;次症:气短痰多、心悸、纳呆、肢体沉重;舌脉:苔浊腻,舌质有瘀点或舌紫暗,脉细涩。纳入标准:(1)无药物过敏史、贫血史、血液系统及免疫性疾病;(2)听力正常,能与人正常沟通。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障碍;(2)近期出现脑血管意外或接受过重大手术治疗;(3)先天性疾病;(4)精神或认知异常。患者签署知情协议。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后施行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年龄为46~72岁,平均(58.69±2.69)岁;男、女分别为30例(56.60%)、23例(43.40%);病程1~10年,平均(4.68±0.25)年;心功能分级:26例Ⅰ级,17例Ⅱ级,10例Ⅲ级。对照组年龄44~74岁,平均(58.72±2.73)岁;男、女分别为29例(54.72%)、24例(45.28%);病程1~10年,平均(4.72±0.28)年;心功能分级:25例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施行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施行扩血管、调脂、抗血小板凝集等常规疗法,如指导患者口服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776,生产厂家:北京春风药业有限公司),1次/d,100 mg/次;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193332,生产厂家: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0 mg/次,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国药准字H20067071,生产厂家:苏州俞氏药业有限公司),125 mg/次,2次/d;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施行常规西药(药物剂量及服药方法同对照组)联合通脉降浊方加减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指导患者口服通脉降浊方汤剂,药方由茯苓15 g,白芍、丹参、柴胡各12 g,黄芩、陈皮、生大黄、枳实、半夏、三七各10 g,甘草6 g组成,并结合症状加减药方,如阳虚者,加肉桂、附片各10 g;血虚者,加枸杞子 10 g;阴虚者,加麦冬 10 g;气虚者,加党参10 g;水煎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1剂/d;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浆黏度)、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1)总有效率: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为显效;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0%~69%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1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中医症状积分:对胸闷、气短痰多、胸痛、心悸症状施行评估,评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评分范围为0~6分,6、4、2、0分分别提示重度、中度、轻度及无症状。(3)血脂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静脉血(3~4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施行检测。(4)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静脉血(4 ml),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测试仪对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施行检测。(5)IL-6、MCP-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对血清中的IL-6、MCP-1施行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中医症状积分、血脂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IL-6、MCP-1水平)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无效12例,有效18例,显效23例,总有效率为77.36%,观察组无效2例,有效22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96.2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χ2=8.230,P<0.05)。
观察组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痰多、心悸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组别 胸痛 胸闷 气短痰多 心悸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 4.74±0.62 2.94±0.86 4.52±0.75 2.72±0.62 4.24±0.61 2.02±0.53 2.36±0.35 1.24±0.25观察组(n=53) 4.68±0.65 1.36±0.41 4.60±0.78 1.26±0.32 4.32±0.68 1.12±0.29 2.44±0.38 0.81±0.30 t值 0.486 12.073 0.538 15.234 0.638 10.845 1.127 8.016 P值 0.628 0.000 0.592 0.000 0.525 0.000 0.262 0.000
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且HDL-C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表2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mmol/L,(±s)]
组别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 6.04±0.84 4.79±1.02 2.10±0.56 1.49±0.62 4.04±0.48 3.04±0.52 1.24±0.21 1.48±0.20观察组(n=53) 6.08±0.86 4.24±0.62 2.12±0.62 1.24±0.21 4.06±0.52 2.36±0.41 1.26±0.23 1.64±0.25 t值 0.242 3.354 0.174 2.780 0.206 7.476 0.468 3.638 P值 0.809 0.001 0.862 0.006 0.837 0.000 0.641 0.000
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组别 纤维蛋白原(g/L) 全血低切黏度(mPa·s) 全血高切黏度(mPa·s) 血浆黏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 4.40±0.92 2.79±0.86 18.75±3.56 13.49±2.62 6.04±1.48 5.34±0.86 2.24±0.56 1.84±0.32观察组(n=53) 4.42±0.89 2.19±0.62 18.82±3.62 11.24±2.21 6.06±1.52 4.56±0.89 2.26±0.62 1.40±0.29 t值 0.114 4.120 0.100 4.779 0.069 4.588 0.174 7.417 P值 0.910 0.000 0.920 0.000 0.945 0.000 0.862 0.000
观察组治疗后IL-6、MCP-1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IL-6、MCP-1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IL-6、MCP-1水平比较(±s)
组别 IL-6(ng/L)MCP-1(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3) 34.04±4.84 25.79±3.02 102.10±22.56 68.49±12.62观察组(n=53) 34.08±4.86 18.24±3.62 102.12±22.62 54.24±8.21 t值 0.042 11.659 0.005 6.891 P值 0.966 0.000 0.996 0.000
随着近些年人群饮食结构及生活作息方式改变,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显著增多[11]。而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范畴,其中稳定型心绞痛属于常见冠心病类型。为抑制病情进展,需尽早对患者施以有效救治。
以往临床常选用西药疗法,但有研究显示,西药具有较强毒副作用,可对机体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12]。故为提高用药安全性及增强疗效,本研究对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讲究辨证疗法,稳定型心绞痛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常表现为“痰浊”“血瘀”,而痰瘀实邪相交,壅塞于胸中,阻塞心脉气机,进而导致疾病形成,故中医认为,治疗上述疾病应以祛痰泄浊、活血化瘀、疏理气机等为原则。除施行常规西药疗法外,本研究对患者加用通脉降浊方,研究发现,采用上述联合疗法后,患者疗效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药方中的柴胡能起到疏肝解郁、和解表里的作用,茯苓能起到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丹参、三七能起到活血止痛、祛瘀通脉的作用,黄芩能起到泻火解毒、燥湿清热的作用,白芍能起到养血调经的作用,生大黄能起到破血行气、化痰祛浊的作用,枳实能起到消积行气、化痰散痞的作用,陈皮、半夏能起到燥湿化痰、畅达气机的作用,甘草除能调和诸药药效外,还能增加茯苓祛湿化痰的效果,因此,对患者加用通脉降浊方能够有效起到祛痰化浊、活血祛瘀的作用。且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加速纤维蛋白分解,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起到扩血管及抗凝的作用;柴胡中的柴胡皂苷能有效能促进心血管内皮功能恢复;黄芩中的黄芩苷能有效调节血压,减轻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三七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白芍中的白芍总苷能有效调节血流动力学,发挥抗凝血作用。
此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且治疗后胸痛、胸闷、气短痰多、心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患者加用通脉降浊方有助于增强疗效,促使胸闷、胸痛等症状消退,对减轻患者生理不适度具有积极意义。脂质代谢紊乱是引发机体出现冠心病高危因素,有研究显示,过多脂质黏附于血管内壁,不仅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纤维斑块,还可促使机体发生炎症反应[13]。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结果低于对照组,且HDL-C结果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脉降浊方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对抑制病情进展具有积极影响。有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常存在不同程度异常,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血瘀问题,而血瘀可导致血液缓流,增加血液黏度,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14]。因此,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时需适当纠正血流动力学。本研究显示,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对患者加用通脉降浊方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助于避免病情加重。此外,有研究证实,冠心病发生、进展和炎症反应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IL-6能促使心肌细胞分泌黏附因子,从而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损伤,而MCP-1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具有一定特异性,能促使单核细胞向受损内皮细胞趋化,从而导致疾病进展[15]。本文数据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L-6、MCP-1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提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通脉降浊方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有助于避免病情进展。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施行通脉降浊方加减治疗有助于增强治疗效果,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胸闷、胸痛等症状,并能有效纠正血流动力学,对炎症反应消退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