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茎块”理论的服装创意设计思维方法

2022-07-14 05:57刘晓刚
毛纺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树状德勒设计者

张 颖,洪 岩,刘晓刚,郑 晶

(1.苏州大学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苏州 江苏 215021; 2.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3.厦门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在当下的服装行业中,传统服装设计方法单一,设计思维局限所带来的同质化和抄袭现象十分严重。如何引导设计师突破固有思维,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多元、开阔的设计视野是行业、企业、设计师以及学界共同关心的话题。随着学科和系统的边界日益模糊化,服装设计研究逐渐从单一的仅关心产品转变为跨学科的综合性思考,设计创新变成一个基于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和解题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更加立体、全面的设计思维,以推动建立问题个体之间的联系并且进行资源整合。因此,服装创意设计思维也从一种专业技能演变为跨学科语境下整合性创新的方法论。本文提出的“茎块”理论立体网状设计思维法,旨在为设计师提供一个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创新思维角度,启发其进行创新设计。

“茎块”理论是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菲利克斯·加塔利(Felix Guattari)1980年在《千高原——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中提出的哲学思想,是一种颠覆传统的认知结构或思维方式。德勒兹的“茎块”理论对文学、电影、建筑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之推动其在其它学科领域的广泛传播。如李红满[1]从文学角度出发,探讨了德勒兹主张的“茎块”“流变”于“解域化”所形成的后结构主义语言观;康有金等[2]论述了电影艺术中的“茎块”思想,将茎块的生长原则与电影创作原则之间建立联系,揭示了当今电影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状;汪瑜等[3]以“茎块”思想为指导,探讨了多变不确定性空间、多维关联空间和多元共生空间特征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影响;刘杨[4]将德勒兹的差异哲学与流变美学思想与当代建筑审美结合,剖析了当代建筑差异化的非总体审美取向。可见,“茎块”理论可以应用在艺术设计领域。

就现有文献所提到的研究成果中,鲜有将“茎块”理论与服装设计思维相结合的研究,而“茎块”理论与服装创意设计思维互鉴的意义和价值从亲缘学科领域的成功案例中早已窥见一斑。因此,本文研究将从德勒兹和加塔利提出的“茎块”理论的特点出发,分析、总结其对服装设计思维方法的借鉴意义。

1 “茎块”理论

1.1 新思维模式的诞生

“茎块”本指一种植物茎,可以延水平方向延伸、生根发芽。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很多禾本科植物都具有茎块,例如马铃薯、生姜、芦笋等。1980年,德勒兹和加塔利在其著作《千高原——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症》前言中,首次使用“茎块”一词来描绘一种思维方式[5]。书中,德勒兹和加塔利将“茎块”比喻成一种复杂的思想文化,也是一种思想挑战和哲学实践。“茎块”的创造力也在于其打破了中心化、等级化、专制和僵化的固有思维,创造着持续的变化和连接,“茎块”强调的是事物不断形成且紧密联系的网络。

“茎块”模式有异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树状”模式,是一种去中心化、非层级化的立体多维结构,呈现出一个稠密的网状组织,而不是一个中心化的、僵化的“树状”结构。“茎块”结构与“树状”结构生长模式对比见图1。“茎块”不止有纵向的单一生长路线,它既可以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横向繁殖,也可以与其它茎块产生联系共同生长,因此“茎块”主要优势体现在其拓展或生长的广度上。

图1 “茎块”结构与“树状”结构生长模式对比Fig.1 Growth pattern comparison between rhizome and tree structure. (a) Rhizome structure; (b) Tree structure

有异于西方传统哲学,特别是以笛卡尔、柏拉图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树”作为一种普遍化和本质化的结构图式;“树”显示了严格的等级秩序和稳定的生长模式,遵循着等级分明、主从有序的生长方式,体现了一种线性有序的封闭结构。相反,“茎块”则强调去中心化、等级化,强调非规则化、突出多元化的形态,主张把事物看成动态的、不确定的、具有多元中心意义的系统。“茎块”理论具有相互连接和异质混合及多元性特征,其中相互连接和异质混合是“茎块”模式不同于“树状”模式的根本原因。它能够在某一个平面空间无限延伸,“茎块”中的任何一点都能够与其它点连接,较“树状”模式以自我同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心化概念结构有极大的不同。

1.2 “茎块”结构的基本特征

德勒兹被视为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和美学家,其“茎块”理论具有可连结性、异质性、多重性和不可预知性4个基本特征。

1.2.1 可连结性

可连结性是“茎块”理论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指任何一个“茎块”元素都具有与任何其他元素相连结的潜质。从植物学上看,“茎块”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概念结构,“茎块”能够在某一个平面空间无限延伸,且任何一点都能与其它点链接。因此,“茎块”将形成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但并不存在中心和等级的限制,因此它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链接关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充满多样性的生长系统。

1.2.2 异质性

从“茎块”的生长过程看,其具有多重出口和入口,从而形成一种“流”将不同维度、不同领域的异质元素纳入其中,实现异质体的共生;从哲学意义上讲,“茎块不停地在符号链,权利组织,与艺术、科学和社会竞争相关的标记之间建立连结”[6]。

1.2.3 多重性

“茎块”的多重性特征体现在反对传统“树状”思维的二元对立原则,德勒兹认为“茎块既无开端,也无终结,只有中间状态(环境),它从中生长,又蔓延开去”[7];“茎块”结构中不存在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之分,他的生长过程是一种非同一性的不断繁殖的过程,因此“茎块”是差异聚集的多元体。

1.2.4 不可预知性

德勒兹认为在“茎块”的多重性之中,没有任何先定的点或位置,只有点与点的连结和在其交汇处偶然出现的随机结点。因此,在异质性与多重性基础上,以不可预知的方向生长开去,“茎块”的每一种关系都有可能被中断或脱离原来的界域,不断创造新的路线向外部延展并且重新建立连接。因此,“茎块”的繁殖不再遵循树状的层级思维模式,也不再遵循谱系和中心,而是反谱系和去中心化。

2 “茎块”理论与设计思维

2.1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源于赫尔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提出的设计与科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辨析[8]。设计思维的过程是设计者分析和创造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分解、发散、迭代、验证,从广度和深度2个维度保障所获得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合理性[9]。

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常将设计思维分为3大类: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横向思维与侧向思维[10-11]。其中,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强调信息的收集和甄选能力;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强调设计中既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也需要突破常规,跳出固有思维定式的创新能力;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则是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与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相结合。这些设计思维的思考路径多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如图2所示。

图2 传统设计思维导图Fig.2 Traditional design thinking mind map

2.2 立体网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利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启发设计者创造性的训练方法。通常是由一个主题出发,通过联想,利用文字或图形将各级主、客体关系用隶属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有助于启发设计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头绪,且找到元素之间的联系。但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哲学中形而上学的“树状”结构极为相似,虽然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能启发设计者进行创作,但由于“树状”模式强调主体的唯一性,把事物看成是等级制的、僵化的、具有中心意义的单元结构,一定程度上会限制设计者的创造性。因此,本文将“茎块”理论的4个特征(可连结性、异质性、多重性和不可预知性)与传统设计思维进行结合,构建一个立体网状的思维导图,以消除层级关系的限制,激发设计者的创新力。

本文以“飞翔”这一设计主题为例,首先采用传统“树状”思维导图形式进行解构,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框表示元素,用线段连接建立起明确层级关系的思维导图,虚线框则是难以按照层级划分与分类的元素,且每个元素之间至多只有一条连接路径。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这种方法显然不利于建立更多的设计关联,或进行下一步设计元素的提取。

图3 传统设计思维导图示范Fig.3 An example in using traditional mind map

依照“茎块”理论的原理,本文将“飞翔”主题的各元素重新进行连接,如图4所示。依此可以看出,该思维导图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及层级关系,例如,“孔明灯”元素,它既是可以漂浮飞翔在天空,也可以从传递信息的实用角度出发,同时也可以从骨架结构的工艺角度出发来展开思考。因此,“孔明灯”既可以与“飞翔”主题进行连结,还能够与“信息”“轻盈”“高空”“信息传递”“急救”“骨架”等元素产生连结。因此,元素与元素之间不仅仅只能建立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可以不断延展,且从任何一点出发都可以建立新的对应连结,从而形成一个丰富、复杂的思维网络。

图4 立体网状思维导图Fig.4 An example in using three-dimensional mind map

2.3 立体网状思维导图与服装创意设计

服装设计的目的是建立主题灵感、廓形、结构、色彩、面料、细节、工艺及配饰等多个方面的联系,并通过关键设计要素的变化,达到服装整体视觉效果上的的创新与和谐、变化与统一。具体来说,服装设计可分为廓形设计、色彩设计、面料设计这3个方面,可将立体网状思维导图发散出来的元素按照这3个方面进行归类,并启发设计者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元素提取。延续“飞翔”这一主题,本文将可以用到的设计元素进行分类,如图5所示。其中,廓形设计可利用:“仿生”“鸟”“翅膀”“风筝”“孔明灯”“骨架”这些元素;色彩设计可以利用:“自然”“高空”“羽毛”这些元素;面料设计可以利用:“轻盈”“羽毛”“孔明灯”“5G”这些元素。

图5 设计元素归类Fig.5 Classification of design details

这些设计元素的选取符合“茎块”理论的4种基本特征,即可连结性、异质性、多重性和不可预知性,它们都与“飞翔”这一主题相连结,同时也不属于任何一个界域范围,是跨学科、跨行业的联想与拓展,而且单一元素具备多重身份,如“孔明灯”从结构上说可以用其造型影响服装廓形,但从“孔明灯”的材质上说,透光、轻盈这一特性也可以启发设计者在服装面料上的选择。此外“5G”这一元素可以表现其不可预知性,从“飞翔”这个看似物理上的属性让人联想到高速发达的信息网络,这种速度感,甚至可以将其体验转移到触觉体验上,巧妙地运用图案或肌理在服装面料的设计上。因此,立体网状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启发设计者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再根据服装设计的3大要素进行归纳提炼,完成创意设计。

3 茎块理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需要具备将不同领域事物综合起来分析的全局观,以洞悉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职业间的关联性视角,打破学科壁垒,利用各科优势,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原创作品。此外,“茎块”理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必须建立在点与点的联系之上,所以作品在整体上也需要具备宏观上的内在一致性。本节将利用2015年Met Gala展览中的部分服装来分析“茎块”理论在服装上的应用。

2015年Met Gala的主题为“中国:镜花水月(China: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展览旨在从时尚、绘画、瓷器和电影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化对艺术创作带来的影响。设计者将“中国文化”或者“中国元素”进行思维发散,其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抽象为图6的立体思维导图,从中国传统的颜色、工艺、纹样、建筑、服装、戏剧等多个领域中拆解符合主题内涵的中国元素。

图6 中国元素的立体思维导图Fig.6 Three-dimensional mind map of Chinese characters

从可连结性分析,所有的设计焦点不仅仅只与“中国”这一大主题有关联,它们之间也同样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故宫”既可直接与“中国元素”相连,也可以与“中国红”“明黄色”“金色”“朝服”“龙”“凤” “屏风”“屋顶”等建立联系,图7展示了与“故宫”一词相关的服装作品。

图7 与“故宫”一词相关的服装作品 Fig.7 Garment design related with the Forbidden City (a) Court dress; (b) Peking Opera; (c) Qipao with dragon pattern; (d) Screen and inspired garment

异质性在此次展览的所有作品中主要表现为不同维度的中国元素大融合,如代表戏曲门类的京剧头饰;代表建筑门类的苏州园林竹景;代表艺术门类的书法、国画;代表电影门类的《蝴蝶夫人》,这些本属于不同维度的艺术门类、不同表现形式的异质元素让此次展览的主题更加鲜明并极富创新性。

图8 多维度设计表现Fig.8 Garment design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 (a) Peking opera headdress; (b) Bamboo in garden; (c) Calligraphy printing; (d) Butterfly Hu

多重性在此次展览中表现为一种元素的多重身份。例如“青花瓷”不仅仅只是一个装饰器皿,其色彩可以作为典型的中国传统颜色运用在服装中;图腾纹样则可以作为印花图案出现在不同造型的服装款式中,不仅如此,其外形结构也可以对服装廓形产生影响(见图9)。

图9 “青花瓷”服装的影响 Fig.9 Garment design inspired b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 Silhouette; (b) Color and pattern; (c) Silhouette and pattern; (d) Material

不可预知性则体现在不断的突破与创新,例如图10(a),设计师用到了园林这一元素,除了搭建出园林的场景,还在服装上融合了鹅池、曲水、亭榭倒影以及锦鲤的形态等元素,创作出极具戏剧化的创意服装;图10(b)则利用“竹子”这一意向,再扩展到“英雄”“侠客”“气节”等方面,不仅在服装展示中用白色灯柱渲染竹林幽闭、肃杀的氛围,还在服装的设计上,从配饰、款式到材料的使用,烘托出武侠文学中的英雄情节。

图10 突破与创新Fig.10 Breakthrough and innovation. (a) Inspired by “classical gardens”; (b) Inspired by “knight-errant”

4 结束语

基于“茎块”理论的服装创意设计思维方法应凸显“茎块”理论的4个重要特征:可连结性、异质性、多重性和不可预知性。文章所提出的立体网状的思维方式,旨在打破传统“树状”思维模式的局限和僵化,侧重对设计信息挖掘的横向扩展,并坚持多元开放与内在一致的辩证统一。立体网状思维拓展方法也是对传统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横向思维与侧向思维的有益补充,鼓励设计者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进行创意性思维拓展。该思维方法需要设计者拥有相对广博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创意联想,在相互借鉴使用各方优势,融汇贯通并统揽全局的同时,也能有效兼顾服装产品之间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猜你喜欢
树状德勒设计者
寻找德勒兹
无声的善,勇敢的心
蓬勃能力之树 奠基生命成长
浅谈如何创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
列表画树状图各有所长
树状图为概率题做导航
小学语文“树状”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