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莹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好奇心,那么他们就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加明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愉快地探索。我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三角形内角和》一课,说说我在课堂中具体做法。
一、有趣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别出心裁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尤为重要。在本课引入部分,我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预先准备的三个不同的三角形(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角形),各自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分别请几个学生报出不同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我当即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一开始,有几位同学还不服气,认为可能是巧合,又举例说了几个,都被我一一猜对了,这时学生都感到惊奇,为什么我的答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的。“探个究竟”的兴趣因此油然而生。
二、讲授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导入仅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那成功之路,至多只行了一半。还需要在讲授新课中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恰到好处地诱导,充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以好奇心为先导,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在板书课题后,我又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里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激励学生:看谁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
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还有的学生通过把正方形的纸沿对角线对折,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是360度,所以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显然,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这个知识点有了感性的基础,而且我对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也已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最佳时刻。
三、设置疑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中启动思维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善于提出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见疑生趣,产生有趣解疑的求知欲。所以在新授结束后,我出示一个大三角形,问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回答180度;我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问内角和是多少度?有同学答180度,有同学答360度。我适时追问,哪个答案对?为什么?
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翻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生1回答: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度。生2回答: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就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度,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度,不是360度。这里通过我提出两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层层设疑,使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波澜起伏,时刻处在紧张而又兴奋的学习状态中。
四、有趣练习
练习是鞏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彩有趣、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
1.练习形式要注意层次性
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示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练习形式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在本课在完成基本题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三角形,要求其中两个内角都是直角。在学生画来画去都无从下手时,个个手抓脑袋,冥思苦想。这时我再说出“画不出来”的理由,学生们恍然大悟。
五、课尾留趣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时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游戏,不仅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在本课结束时,我设计了一道扩展题。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三角形,我一刀把它剪成两个图形,你猜这两个会是什么图形,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刚才的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五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继续剪掉一个角,得到一个六边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猜测一动手操作一计算内角和一归纳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学生以为是本节课内容,所以会很感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后面却发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从三角形的内角和知道了多边形的内角和,这样练习,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
我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做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做到让趣味和数学课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