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倩雯
一、教材分析
《麻雀》一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打猎归来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将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很清晰。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了解叙事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架构的基本方法。
二、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读书,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研读文本,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而生成个性化阅读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和运用知识,并将课内学习延续到课外,为“初试身手”和“习作表达”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但在概括表达文章主要内容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在理解重点语句上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抓住语句关键词语进行体会,通过点拨、提升、补白、评价、拓展等策略帮助学生突破课文学习的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 会认“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会写“打猎、猛烈”等17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
3. 知道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4. 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强大力量,感悟“爱”的力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2. 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感悟“爱”的力量。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文中描写老麻雀、猎狗和小麻雀的段落,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清楚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
1. 单元要求导读。本单元我们将围绕“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学习如何“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并运用到习作中。
2. 揭示课题。这节课学习开篇课文——《麻雀》。(齐读课题)
3. 认识作者与译者。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单元主题引入,让学生清晰本单元的语文及习作要素,继而介绍作者与译者,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文本,从而开启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 明确要求,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
(2)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2. 同桌合作,自学生字。
3. 检查字词,明确角色。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教师正音。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词,同桌检查读、教师抽读。
(3)观察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谁?
(指名答,并在黑板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生字教学,教师不做过多的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学,只对一些易错的字稍作点拨。另外,结合出示的词语巧妙带出本课的三个角色,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奠定基础。
4. 学法迁移,理清大意。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出示“小提示”:说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练说,指名汇报。教师引导,梳理起因、经过、结果。(指名板书:吃、救、退;教师补充板书:起因、经过、结果)借助板书,同桌互说、互评。
(2)归纳方法: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去写的?(指名答)作者屠格涅夫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猎狗吃小麻雀(起因)—老麻雀救幼儿(经过)—猎狗退缩(结果)”这些情节写清楚,以后我们都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归纳总结课文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再通过板书的辅助,理清思路,提升概括能力,顺势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三)合作探究,聚焦写法
1. 出示标题,理解“无畏”。预设:勇敢、奋不顾身……
2. 明确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麻雀”的句子,用( )括起来。
3.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出示第4、5自然段的内容。
4. 同桌合作,朗读句子。
5. 出示“阅读提示”和学习要求。
(1)阅读提示:《麻雀》的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写了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
(2)学习要求:根据“阅读小提示”,在描写老麻雀的语句中,看看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6. 班上交流,教师点拨。
(1)品读“看到的、听到的”的语句。出示句子: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从插图上看到了什么?(猎狗与麻雀相遇时的情形)句子比较,体会用词的形象、生动。
A.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B.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站在猎狗面前。
联系上下文,理解“挓挲”“绝望”等词语。(出示图片,帮助理解)朗读体会。(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句子: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
抓住关键词“浑身发抖”“掩护”“搏斗”和“嘶哑”进行体会。朗读指导。(读出老麻雀的无畏、坚定)
(2)品读“想到的”的语句。出示句子:
“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引导学生质疑。预设:“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指名回答)(板書:爱)出示《猎人笔记》原文结尾片段,提升感悟“爱”。朗读指导。(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作者怎样把内容写清楚”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巧妙地结合课后练习题第2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品读关键段落、语句。
(四)以读促悟,小结拓展
1. 出示“老麻雀”的段落,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
2. 师生合作朗读。
3.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课堂学习,知道了写一件事要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还要把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清楚(板书:看、听、想),这样我们就能清楚地展现事情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朗读,进一步感悟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强大力量,感悟“爱”的力量。
4. 好书推荐:“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以及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椋鸠十的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麻雀》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自觉开展大量的课外阅读,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五)作业布置,阅读延伸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阅读沈石溪和椋鸠十的动物小说。
七、板书设计
16 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