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22-07-13 21:44唐敏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25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唐敏

摘 要:在职业院校人才培育时,必须契合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学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行业的技术能手。为此,在高职院校办学育人阶段,可将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抓好,逐渐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体培育工作路径探索时,可采取如下工作措施;基于工匠精神内核,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围绕技能培育要求,工匠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工匠精神内涵,突出传统文化传承;依据工匠人才需求,建构实践育人模式;师德师风的建设,强化学生的工匠意识;挖掘思政育人价值,工匠精神全过程贯彻等。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引言:

新时期职业教育背景下,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双高”目标,应当将工匠精神,有效贯彻到职业育人工作过程当中,挖掘出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为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院校从思政教育工作入手,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育人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建构全新的思政育人体系与模式,实现工匠精神的渗透熏陶,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高度,能够将工匠精神映射到专业学习、职业发展、实践活动当中,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求知务实、格物致知、严谨细致的高贵品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人生成长铺垫基石。

一、工匠精神内涵解析

工匠精神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古人的工匠精神,即深入钻研一门学问,进而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如制作陶瓷工艺品、加工作战兵器、生产演奏乐器、制作建筑构件、建设水利工程等。在众多行业、学科、技术中,每一位都在践行工匠精神。

在工匠精神延续继承的时代背景下,对新时代的工匠人才提出全新要求,保证新时期的大国工匠人才,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创新素养、劳模品质、吃苦能力、敬业风气、爱国情怀、奉献底色,在具体的岗位发光发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已经进入到关键时期,在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投身于各个行业的基层,使得行业得到升级转型,体现出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與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输出的重要场所,为保证高技能人才输出后,在具体工作岗位展现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优势,则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以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为载体,不断渗透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并认同工匠精神,引领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与职业意识形态。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价值

通过培养高职学生大国工匠精神,能够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的有效引领,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都可基于工匠精神的导引,认真细致地完成学业、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体现出学生的工匠精神,不断挖掘出学生的自身潜力,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为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目标铺垫基石[1]。

通过对当下高职学生的就业与学业调研分析可知,由于高职学生缺乏工匠意识、职业素养、职业认同、敬业品格,使得很多学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生发展困境,给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成长造成很大影响。笔者对其问题深入解析,则可以发现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后,并不期许自己在固定的岗位,勤勤恳恳的工作奉献,受到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很多学生盲目的跳槽转行,丢弃学习的专业技能。在职场工作许久后学生则发现,由于自己缺乏专业技能支撑,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导致学生的职业发展止步于此,此时很多学生开始悔恨,没有坚持专业对口的岗位,兢兢业业的奋斗拼搏,脚踏实地的实现职业规划与人生目标。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必须深刻认识到学生学业与就业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以思政教育工作为载体,全面渗透工匠精神,对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并磨炼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促使学生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并认同自己的职业,产生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有效解决高职学生学业与就业中的迷茫问题。由此可见,基于思政课程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进行培养,可使得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世界观,并深入全面的分析考量,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计划与人生目标,为高职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垫基石,体现出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三、高职思政教育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基于工匠精神内核,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在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为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质量,应当在广义的思政教育视域下,尝试建构全新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促使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进行有效融合,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为实现预期工作开展目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时,则需要为学生建构工匠精神培育的科学体系,将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抓手,挖掘出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保证学生学习了解工匠精神内核,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笔者认为,在课程思政体系与工匠精神育人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当将校园主题活动作为着力点,避免思政育人与工匠精神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无法实现预期教育工作开展目标。为此,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应当创设丰富多样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如专业竞赛活动、科学创新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工匠精神学习活动、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等,使得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当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促使学生逐渐产生工匠精神意识。

为实现预期育人工作目标,应当突出校企合作,实现多各个领域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学生走进大国工匠,了解大国工匠身上的工匠精神,从大国工匠的具体工作中,解析出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地学习内化。与此同时,院校应当挖掘出课程思政体系的教育价值,完成对大国工匠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得工匠精神具体化、形象化、实物化,保证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地学习思考,实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工匠精神渗透培养的工作目的。

(二)围绕技能培育要求,工匠校园文化建设

为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质量,在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时,应当基于广义视角入手,推动工匠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保证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笔者认为,在具体的工匠校园文化建设阶段,应当围绕技能培育要求,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目标,保证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因为,通过对部分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可知,学生不具备工匠精神,不愿在从事的行业扎根,受到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学生频繁地跳槽转行,使得学生失去职业发展的基石,使得学生的职业发展与生活陷入困境[2]。

为有效避免学生出现上述情况,保证高职学生脚踏实地的进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优势。为此,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育时,必须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工匠精神,能够在所在行业勤恳耕耘,进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为实现预期教育工作开展目标,院校应当突出工匠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的隐形育人价值,使得学生认知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进行合理的迁移应用,有效发挥出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三)挖掘工匠精神内涵,突出传统文化传承

为有效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应当基于工匠精神内涵,开辟全新的教育工作路径。如院校思政育人工作开展阶段,基于文化传承视角,对传统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找到工匠精神解析的突破口。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我国古代的木质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在对榫卯结构、梁柱结构、受力结构、建筑造型的学习中,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工匠精神,促使学生对传统工匠精神认同,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具有一定的生命延续性与创新性,完成古今能工巧匠精神意识的连接,如鲁班机关、军符设计、传国玉玺设计等,都体现出古人高超的设计思想与手工制作能力。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阶段,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则需要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挖掘,推动思政育人工作进入新的高度,提炼出工匠精神中的文化底蕴,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了解,逐渐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例如,教师可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为工匠精神的教育培养提供抓手,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曾侯乙编钟”、“敦煌壁画”、“花鸟纹银香囊”、“错金铜博山炉”、“蓝釉灯”、“大克鼎”、“秦杜虎符”、“长信宫灯”、“唐三彩”等。通过学习了解古代能人巧匠制作的大国工艺品,从中汲取大国工艺品内蕴的工匠精神,解读工匠人的巧思构想,如何完成艺术品的设计与制作。在古代文物的学习引导下,不断增强学生的工匠精神认同感,使得学生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并在新时期工匠精神践行过程中完成创新,为工匠精神赋予新时期的因子,体现出新时期大国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魅力。

(四)依据工匠人才需求,建构实践育人模式

为实现工匠精神育人目标,在实际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应当基于工匠人才的市场需求,尝试建构实践导向的育人模式,即突出市场导向、实践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夯实,并使得学生对工匠精神完成内化吸收,保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逐渐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输出水平[3]。

工匠精神的培养坚决不可停留于理论层面,必须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完成对工匠精神的内化与吸收。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具体的问题与挑战,如何依靠大国工匠精神的支撑,勇于直面困难,解决遇到的复杂问题,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此,在高职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需要紧密围绕着实践工作,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出真知,通过实践检验真理验证学生所学工匠精神的具体作用与价值。

例如,汽车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过程中,需要对汽车基础保养、常见故障的处理。部分学生在繁琐的操作工序下,逐渐心生烦躁,不能保证汽车保养的质量以及汽车常见故障诊断的效率。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在点滴实践中形成,必须促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调整、磨炼、失败、成功中,不断总结、主动探索,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实力,巩固学生的工匠精神。

(五)师德师风的建设,强化学生的工匠意识

笔者认为,高职思政教学工作开展时,为不断强化学生的工匠思维意识,则需要为学生的思政学习认知提供载体,促使学生在对思政内容理解认知中,对工匠精神产生全新的认知与理解,使得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循序渐进提升。在以往的高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开展思政教育时,主要采取说教的方式,無法有效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与热情,且个别教师表里不一,没有践行思政教育内容,不能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模范,阻碍了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如工匠精神培育时,应当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练习,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知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涵。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时,突出理论层面的工匠精神剖析,并没有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求知,且教师没有进行亲身实践指导,不能很好地发挥出言传身教的工作价值[4]。

为保证有效强化学生的工匠意识,引领高职学生的大国工匠意识形态,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阶段,应当转变思政育人理念,突出师德师风的建设,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育核心团队,并保证每一位教师严以律己、克己奉公、爱岗敬业,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态度、生活习惯、言行举止,展现出教师的职业风采、人格魅力、工匠精神、优秀品德,进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熏陶,促使学生的工匠精神得到不断强化[5]。

例如,思政教师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严格要求自己,对教学方案、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契合高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特点,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多样化与针对性,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教师将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小事,作为工匠精神渗透教育的抓手与载体,使得学生深入地了解大国工匠精神,如何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发光发热。笔者认为,在院校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应当出台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监督约束教师的言行举止,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立德树人育人思想,统一教师的职业教育工作理念,保证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实现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教育[6]。

(六)挖掘思政育人价值,工匠精神全过程贯彻

新时期高职院校进行思政育人时,为保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教师则需要不断挖掘思政育人潜在价值,保证工匠精神完成全过程的贯彻,确保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高职院校三学年教育工作开展阶段,教师必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渗透价值与必要性,使得工匠精神渗透教育,始终伴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如部分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时,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专题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大国工匠的优秀品质与职业修养,有效强化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教师仅在毕业季开展工匠精神的渗透教育,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无法促使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解内化,不能实现工匠精神育人的预期效果[7]。

为此,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时,必须保证工匠精神的全过程渗透,即从大一到大三,使得工匠精神的渗透教育,贯穿学生的职业院校学习生涯,并将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实训教学、顶岗实习、工作室创业、校园活动、社团管理等进行深度融合,确保工匠精神渗透教育工作,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工作等进行有效衔接,保证学生自发的产生工匠意识,并不断增强工匠意识,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8]。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高职思政教育为例,阐述了思政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措施,以说明工匠精神全过程贯彻育人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新时期,高职院校进行技能型人才培育输出时,为保证人才的品质与职业素养,应当不断挖掘工匠精神育人价值,引领学生对工匠精神内化吸收,树立远大理想与职业目标,使得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李瑋.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就业与保障,2021(05):135-136.

[2]王琦博.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2):16-18.

[3]杨琼,赵芝俊,聂乘.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52.

[4]梅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大国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28):255.

[5]姚红雪.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及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12):27.

[6]陶成志.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30-33.

[7]朱娟,黄艳连.中医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6):133-135.

[8]阳艳美.高职教育如何培育“工匠”精神[J].文教资料,2020(24):110-111.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工匠精神思政教育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