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路径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高地建设工作为例

2022-07-12 13:38陈志平张欢
关键词:高地院校人才

陈志平 张欢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本世纪高职教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高等职业院校共1 430多所,在校生达到10 000以上的院校近300所。“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为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重点建设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共200所,经过建设,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2019年,国家开始打造高职院校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即实施“双高计划”,共有197所院校入选。

伴随着中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探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契合国家产业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高职院校内涵提升的迫切要求[1],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内在需求。围绕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所“双向计划”院校,三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笔者结合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项目建设的实践,探索打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实施路径。

1 中国高职人才培养高地建设面临的困难

1.1 传统认知对高职教育的误读和选择性规避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而且影响至今。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育类型时,受这种思想影响,高职教育成为二流选择、无奈之举。人们坚定地为子女选择精英教育,对管理类和研究类的工作趋之若鹜,而对实操性和技能型岗位则选择性规避,这对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客观上,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所处产业端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为产业输送人才的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同时虽然近些年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科职教也方兴未艾,但这毕竟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1 400余所高职教育毕业生的升学需求;另外,职教硕士教育还在探索阶段,职业教育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这些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规避性选择,从而也为高职院校高端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1.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高职教育要与产业紧密对接,良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目前中国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仍然处在低端阶段,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一是由于办学培养定位不准确导致高职教育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项目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滞后于产业发展实际,不能很好满足产业需求。二是由于大多院校只求规模扩张,不能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和办学规律,专业建设盲目,脱离了产业发展实际,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2],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对应、不优化。三是由于高职教育办学理念滞后,办学机制僵化,办学类型单一,导致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等的内在需求。

我国的高职教育大多仍是政府办学,政府在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这严重削弱了高职教育发展活力。

1.3 人才培养质量观狭隘导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受限

高职教育办学大多注重就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偏重岗位能力而忽视了人文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高职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从而无法很好适应工作岗位晋级、转型、创业等给个人发展带来的变化。不正确或者说狭隘的人才培养价值观直接导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意义

2.1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保障

在2019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建设教育强国和质量强国。教育强国要求必须有高质量的教育。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是培养高质量人才、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衡量标准。

2.2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是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产业发展和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因此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加强人才保障意义重大。

2.3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是职业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高职教育近十几年来历经了示范校(骨干校)建设、诊断与改进工作,中国特色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项目建设,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攀升。但中国高职教育的地位与普通高等教育还相去甚远,其办学实际与国家对其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上升空间。高职教育需要加速推进,找准发力点,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就是高职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

3 打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路径

针对目前中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调研,现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中的人才培养高地子项目建设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探讨打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实践路径。

3.1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高精尖”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高职教育改革的薄弱环节,它包含于教学过程中,但又不局限于教学过程。符合专业特色、顺应产业规律、遵循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科学合理且效果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校建立的9个产业学院,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创新“行业+先进企业”和“产业+优秀企业”[3]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分类培养、精准育人:实施“学工融合工作坊”等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跨界融合、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完善现代学徒制“一体双元三师四融合”等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敬业与专注之匠心、精益与创新之匠能的新时代工匠人才;运用“双元融合、三师共育、四轮驱动”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产业急需、技艺高超、创新型精英人才;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实施成果导向育人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准的国际化人才;遴选组建22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校企共同开发试点专业高质量专业建设标准、试点班运行管理质量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发基于各类技能大赛、工匠技能擂台赛的四级工匠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校、省、国家三级技能竞赛机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开展,促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和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不断完善复合、工匠、精英人才育人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培养职业特色鲜明、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精尖”人才。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遴选酒店管理等6个专业组建复合型人才班,遴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等6个专业组建工匠型人才班,遴选汽车营销与服务等6个专业组建精英型人才班,遴选建筑技术等4个专业组建国际型人才班,自2020年开始开展高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并编制了符合各自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2 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重构“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落脚点。高职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体现创新多变的特点,将岗位、课堂、技能大赛、职业资格证书融为一体而进行的课程体系构建和完善必然是高职教育浓墨重彩的一笔。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采取“一体双融三模四建”[4]模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构建“全员”育人共同体,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融入人才培养“全程”。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公共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精准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参照行业标准和专业技能竞赛标准,重新构建复合、工匠、精英人才培养“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接国际证照认证标准,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的深度,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的难度,突出创新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凸显职业特征的职业教育本科模块化课程体系。

3.3 开展优质资源建设工程,推进教学内容与教材改革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教材建设是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岗课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原则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合作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体系,融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参照国家级、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建立校本的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标准,高标准建设一批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按照《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教材编写的指导意见》要求,联合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组建教材编写团队,按照学校“工作过程系统化”“项目+任务式”“任务驱动式”“CDIO式”[5]四大教材编写范式,开发活页式或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以专业群内专业充分共享为原则,系统设计建设校级专业群资源库,充分满足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3.4 建设智能产业教学工场,全面开展“课堂革命”

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主阵地一定要放在课堂上。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17年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自此,一场“课堂革命”的新风吹遍了教育的每个角落。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六步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6]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究式” “参与式”等多种学生学习方法,形成哈职特色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创”一体化特色教学模式。建设未来课堂、智能实训室、智慧学习空间,打造以“能力成长”为核心的智慧教学新生态,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伴随式采集教学行为大数据,实施过程监测,直观展示学生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辅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着力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使之全面发展,实现精准育人。2022年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遴选传统文化类、 机械基础类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37个,遴选“Linux网络服务”等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共38门,为深入开展“课堂革命”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

3.5 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专业建设管理信息化

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的衔接点。密切对接产业,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凸显办学特色,建立并完善动态可调整的专业调整机制对于高职院校办学至关重要。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行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建设产业需求与岗位能力分析系统、专业设置管理系统、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完善区域、行业、岗位、就业、院校数据库,开展岗位能力分析,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形成专业、产业生态共生共长机制。遴选3个专业群建设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满足多层次生源、1+X多形式教学、模块化协同教学、跨地域共享与个性化教学等教育教学改革新需求,形成泛在化、智能化的学习体系。如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2个专业,撤销7个专业,优化后的专业布局能够更好地为区域发展提供产业急需的技艺高超、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3.6 持续开展国际认证工程,全面提升专业国际化水平

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要体现出高标准、高水平、高成果、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这些“高”具体体现在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课堂教学标准、教育教学成果、教学资源配置等全过程、全方位,同时也要与国际接轨,引进国际标准,输出先进标准。

表1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国际认证专业统计表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国际范式开展专业建设,通过引进国际标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开发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悉尼协议认证专业不断完善专业建设标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继续组建“CEBVEC认证”、UK NARIC等专业试点班;引入国际人工智能课程和资源,开展国际人工智能基础课、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逐年扩大国际专业认证专业数量,专业认证通过率100%,学校开展国际认证专业超过40%。

4 结语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是一场课堂革命,是课堂教学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人才评价标准的高水平实践和提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深入创新,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内涵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实践与研究方兴未艾,任重道远,需要职业教育专家、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加大研究力度,填补理论研究空白,踏实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和实践探索工作。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高地建设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必将为同类高职院校的办学内涵提升和人才培养提供很好的借鉴。

猜你喜欢
高地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燕晗高地
高地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