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策略研究述评

2022-07-12 22:35周可人
体育时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双减初中

周可人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181-02

摘    要  本研究拟将“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切入点,以初中体育课程为例,对其具体的改革现状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困境,同时结合国内专家学者的观点,提出“双减”背景下推进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些策略,以期为“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与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双减  体育课程改革  初中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我国中学生课业负担研究现状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自2001年开展以来,迄今已有20个春秋,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经历了无数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与建议,但还是难以改变我国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下降的现状。

为深入探索其原因,本研究对相关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中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的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以及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周中时,97.7%的学生存在校内作业,写作业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学生超过四成;而在周末,96.6%的学生存在校内作业,写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学生超过六成,44%的学生存在校外作业,完成校外作业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比例为11.4%。还有学者在对全国20个省(市)180所不同类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73.1%的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间超过规定时间,其平均作业时间约为2.2小时,超出规定时间的46.7%;87.1%的初中生一学期至少新增一本教辅,人均新增量4.7本。

众多学者对于中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普通中学生平均每天耗费在完成课外作业上的时间高于2个小时。同时有大量学生在参加校外文化课补习,其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和东北综合经济区的课外补习规模较高,尤其是东北三省、京津地区和江浙沪参与率在40%以上。

综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发现,学生承受着高强度高压力的课业负担,但以往学者的研究往往只是关于中学生课业负担的,但将学生课业负担情况与学校体育发展相结合的研究较少,从而导致目前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基层学校缺乏对于如何更好推动“双减”与“双增”相结合的理论依据。本研究认为,从“双减”视角出发,能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打开一个新的思路。

(二)以往“减负”政策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状况

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减负与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得到57篇相关论文,其中最早的一篇为关依兰于1997年采访原北京体育学院院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排联规则委员会主席马启伟教授后发表于《北京教育》上的一篇名为《“减负”及“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了一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马教授认为体育一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定要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在此后的20余年时间里,除了在新世纪伊始的2000年,由于当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2000年当年关于“减负”与体育的文章有17篇,是在2021年之前相关论文发布的最多的一年。而此后,每年相关的论文数量甚少。其中颇大一部分为基层中学教师发表的。

由此可见每当有关于“减负”之类的重要文件或会议发布,那么“减负”在一时间就会成为热门话题,从而学校体育便会获得一时喘息之机。但热度一过,便仍旧一切归于平淡。笔者认为,学生“减负”与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该成为一个常态化的热点话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持续重视。

(三)“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现状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双减与体育”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得到论文35篇,其中2021年11月15日出版的《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文章,文章由多篇来自北体大、北師大、华东师大、上体院和浙师大的专家教授的文章组合而成。多位专家的文章中均提到了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习惯。在“双减”政策给予学校体育一个绝佳发展机遇之时,学校体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唐炎教授在《“双减”政策契机下学校体育如何主动求变》中提出建议,中小学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要打破现有的按照行政班开展体育教学的方式,转化为学生按照兴趣项目分班。这种方法可能会带来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来落实到学校的教学实际中却是问题。如若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按照运动项目分班,那么如何解决行政班上课时间与体育课时间安排上的冲突,这牵涉到了颇为复杂的学校整体课程安排。这个问题真正落到基层学校头上时,如果缺少相关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成功案例,会使学校无从下手。

此外,专家学者也提及了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长期以来对基层体育教师认识的偏差,导致了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往往缺乏对某项专项技术的深入掌握。如今大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就是“万金油”,什么都学一点,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学者认为只有通过专项技能突出的教师才能够提高学校体育课程的整体质量,帮助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笔者对此存在几点疑问,其一是中学体育教师是否应在某个专项具备明显特长,如何定义这个特长的程度,是需要运动等级证书又或是竞技比赛获奖;其二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改变是一个漫长的周期,恐怕难以与“双减”及时契合。

笔者认为,在面对“双减”政策提供的机遇时,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心应当在与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政策为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机遇,在一时难以改变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模式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有效地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通过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提高体育课程质量的路径。我想这不仅是体育课程的改革,同时也需要与学校教育、课余体育、家庭体育与社会体育紧密结合。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在课堂上要教授学生专业的运动技能,实现“教会、勤练、常赛”的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新模式。帮助学生真正参与体育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乐趣,培养终身体育思想。

二、国外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现状

澳大利亚2019版《课程框架》指出,健康、户外与体育课程是一门通过身体活动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在知识、社会、情感及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课程。德国采用灵活多样的模式,通过开展体育俱乐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拿大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课堂中设置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与特色体育项目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国外的体育课程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发展,通过多样化的灵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

此外,笔者通过对2位在美国长大的朋友进行访谈,询问他们关于中学时期参与体育课的情况以及对于体育课的感受。访谈得知,这两位朋友所在的州的初中,每个学生每天都要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的内容以“玩”为主,同时包含一些球类、跑步练习。他们初中体育课还会到健身房进行一些力量练习。笔者对于这种模式的体育课堂非常的认同,体育课就应该是属于学生的,应该让学生在体育课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这应当是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基于中西方国情的差异,一些西方国家的体育课程模式不能够在国内很好地运用。但笔者认为西方国家在体育课程改革这方面是走在前列的,我们需要克服诸多现实因素,探索一条真正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合理路径。

三、结语

“双减”政策的提出能够很大程度的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的课业压力,减轻初中学生的作业以及课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梳理,结合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情况,为探索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可行路径提供参考依据,以为对“双减”政策下的初中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教育部.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EB/OL].[2020-08-3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2009/t20200922_489794.html

[3]薛海平,張媛.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水平与差异分析——基于CEPS2015数据的实证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47-166.

[4]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猜你喜欢
双减初中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