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尹秀秀 于状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003-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民生体育服务供给关系进行探索。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民生体育服务供给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利用率低、社会指导员数量及水平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民生体育文化资源传播途径缺乏等方面。研究提出了推进民生体育服务发展法治化进程、持续保障民生体育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民生体育服务支持、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民生体育全领域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民生体育 供给关系
一、生活改善带来的民生体育服务新需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做好民生工作,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等等。民生体育的发展促进了民生建设,保障了体育资源的公平化和整体化。民生体育服务是提升居民获得感的重要途径,重视提升“民生体育服务质量”契合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时代特征,对我国体育事业和民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探索新发展阶段民生体育服务供给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入新阶段,普通老百姓对参与体育活动及获取更多体育服务的需求愈发强烈,体育服务供给已然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分。当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支出不断加强,居民对体育服务需求进入了新阶段。需求与供给是密切联系的,需求的上涨势必带来供给的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民生体育服务供给进入了新阶段。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供给仍存问题,如政社协同乏力导致的合力不畅,体育服务供给效率低,存在粗放型供给、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居民生活圈配合不合理、器材场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仍然明显。为此,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二、现阶段民生体育服务问题探索
(一)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是民生体育服务保障的基础。在民生体育发展过程中,群众经常性、集体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即为体育场地,包括室内外的田径场,室内外的各种球类场地(羽毛球,乒乓球等)等。根据资料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2.2平方米,较之前有显著增长,但是相对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地域面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尤其是场地设置利用率仍是目前供需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各类体育设施场馆拥有主体对于场地的管理方式方法仍存在问题,尤其学校场地资源的对外开放机制仍在摸索阶段,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场地场馆的资源利用率,是当前解决供需矛盾的关键。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无法满足群众需求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服务基层百姓体育活动最直接的人才供给途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能服务群众进行科学健身,改善体质,还能帮助不同的锻炼人群选择符合自身的锻炼项目,针对不同的健身需求制定训练计划。因此,我国民生体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存在密切相关。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体系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参差不齐,且数量并不能满足群众所需。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仍存在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偏低,水平偏低;相关职能部门考核目标不够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水平和层次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持续提升空间有限等问题。
(三)民生体育文化资源传播途径单一
民生体育服务群体涵盖整个社会群体,包括城市、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中青年、儿童青少年等,均为社会民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生体育服务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走访调查,虽然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地区体育健身相关知识供给不到位,体育文化弘扬和发展力度不强,与人民生活中紧密结合的体育知识等内容宣传途径单一匮乏。这一现象尤其在农村地区最为突出,间接导致部分群体对民生体育建设的误解和对体育运动及健身知识的匮乏。虽然有的乡镇能够利用一些途径和方法吸引农村群体参加体育锻炼,比如组织广场舞、健身操等各种赛事,但是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视的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体育休闲、体育健康促进等各种与体育相结合的知识传播与展示力度仍较少,未能满足相关群体的民生体育服务需求。
三、新发展阶段民生体育服务改善路径探索
(一)推进民生体育服务发展法治化进程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多个文件都与民生体育建设息息相关。尤其“十四五”发展重要时期,要实现“体育强国梦”,应强化推进体育法治化建设,用法律法规手段对民生体育获取权、体育资金投入、场地标准建设,体育服务内容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以形成与民生体育密切相关的法律体系,确保人民能够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必须要加快民生体育相关立法的步伐,逐渐形成民生体育法制一体化发展,包括奖惩和司法评估等补偿机制;在进行民生体育相关立法的同时,以保障人们能够参与体育活动为前提,要针对体育资源供给进行合理,高效配置;同时,要体现民生体育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就要做到民生体育发展有法可依,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以政策作为指导,使人们享有同等的体育参与权,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強民生体育法治化的宣传力度与宣传深度,以提升人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法治意识,确保民生体育的顺利发展。同时应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配合落实“依法治体”战略,不断提高体育现有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应严格依照各类法律法规开展工作,对各项体育制度的落实情况给予督促检查,规范、合理地保障民生体育发展服务质量。因此,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设是民生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持续保障体育财政支持力度
由于财政支持机制是一个长期工程,所以就必须建立相关的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同时配合一系列的财政政策补偿的决策机制,以社会各组织和相关机构的全力配合实现发展目标。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要实现财政机制合理建设,就必须突破各种影响因素解决资金短缺、财政保障不到位、后勤保障队伍发展缓慢等问题。近几年,我国体育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财政政策的落實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各项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民生体育服务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体育财政支持的区域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为保证民生体育体育服务的均衡发展,以政府为主导,财政主管部门仍需持续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资金支持,持续保障体育财政支持力度,为我国民生体育事业的均衡化、稳定化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不仅需要国家财政支持,更需要盘活社会资本,促进各个社会主体力量全方位强化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政府和社会联手筹措,实施多种形式的吸纳社会资本促进民生体育服务发展进程。同时,对于关联企业,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在税收政策及其他政策进行优惠与减免补贴,从而激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实现由政府为主体牵头,带领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促进民生体育服务发展的格局,激发社会各界的投资活力,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逐渐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民生体育发展财政支持路径多样化,全面保障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民生体育全领域服务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在民生体育服务方面,更应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强化民生体育全领域服务功能。一方面,运用通讯技术和数据整理技术,将民生体育服务数字化、可视化、普及化。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建立相关网站、公众号、视频号等普及体育知识,整理同民生体育服务有关的信息和资源,为群众提供体育服务查询和指导服务,保障各类体育信息及时发布和传播,实现百姓民生体育服务信息的无障碍收集与查询,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与更新。另一方面,运用现代技术,系统建立民生体育服务信息共享与数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云数据等建立创建开放性的数据平台,实现民生体育服务信息(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社会团体及个人体质健康数据等)的储存、查询、分析等功能,以保障民生服务面向社会的资源共享,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更新,以实时数据库为基础,创造开放、共享、可更新的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和体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针对民生体育服务产业发展信息的实时更新进行动态监测,对民生体育服务发展的动态提供监控和策略咨询服务,提高民生体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效率水平,实现民生体育服务供给关系的和谐发展。
★课题编号: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时代民生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编号:18CTYJ03)。
参考文献:
[1]董德朋,孙卓,袁雷.体育强国背景下冰雪运动文化力的内涵、解构与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11):7-12+71.
[2]黄义军,翟东波.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2):189-194+256.
[3]吕永强,高山桂.我国现阶段三位一体的民生体育发展模式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01):32-36.
[4]汪全先,梁干强,沈克印.民生体育建设的宏观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12):15-18.
[5]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民生体育思想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08):152-155.
[6]李荷皎,周学荣,沈克印.新中国民生体育发展论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04):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