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摘 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相信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以儿童为主的教育思想。研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更是处处体现了教育应从生出发,以生为主,回归生本的教育理念。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们总在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学习方式。这些年,很多教师也付出了诸多努力改变课堂现状,可以看到我们的课堂正在快速摆脱传统的教师授课制,向着学生主体课堂发展。在课堂上,我们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有沒有真正发生,思考的过程是否真的有意义,课中的收获是不是都含着自己的感悟。课堂改革的步伐还不止于此,在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影响下,我们开始开展“伙伴课堂”的研究,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学习能够在沟通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也是一种学习中很重要的素质。
关键词:小先生制 伙伴式学习 学生主体 语文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17
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先生制”背景下的伙伴学习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围绕教学各要素之间关系,充分调动教学主导与学习主体的角色意识,旨在解决学习的实践问题,提高学习品质的一种开放、自主、多元的学习样态。它在学习真正发生的同时,加强了学习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学习成果获得提升。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自己要学,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向别人学,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提升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最易于操作和实践的伙伴学习方式应当是小组合作学习,但“小组合作”与“伙伴学习”又有不同之处,“伙伴”比“小组”更加注重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互相认同的伙伴关系会让交流更充分、思考更主动、学习更深入,情感认同的基础之下形成的伙伴小组才能真正实现“1+1>2”的学习效果。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是不能少的,在成立伙伴学习小组的时候,我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各个组内水平的均衡,二是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度。在综合评价了每个同学的表达、理解、写字、阅读等各项能力的基础上,我将班级同学分为A、B、C三种类型,然后以双向选择的形式,先让大家挑选自己心仪的小伙伴,再在参考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微调,形成了伙伴小组的雏形,以便伙伴学习能够顺利开展。
基于此,我在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也在不断思索,努力尝试,探索“伙伴学习”模式下的新课堂。
一、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片段1:(生字教学——学法多样,生字学习以点到面)
经历过低中年段的学习,同学们在生字学习上已经可以算得上是比较有方法了,因此对于生字教学的环节,我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
基于课堂教学,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按照座位自然排序为1、2、3、4号,每组挑选一个生字进行学习,小组成员按照顺序发言,讲解生字的学习方法。五分钟后小组汇报,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发言,发言内容小组内自行分配。
以生字“祖”的学习为例。
A小组的汇报内容为:
1号同学通过查字典和课前的一些积累,介绍了“祖”这个汉字的字源字理,“祖”字最先写为“且”,“且”是牌位的象形,示字旁是祭桌的象形,最早表示祭祀祖先或者神灵;
2号同学介绍了祖的读音、书写的注意要点以及生字组词;
3号同学结合“祖”字示字旁的含义,带同学们积累了许多其他的示字旁的生字;
4号同学为“祖”字换偏旁,组了很多新字。
B小组的汇报内容为:
1号同学展示了“祖”这个字诞生以来书写的演变历程;
2号同学示范了标准读音并展示了正确的书写笔顺;
3号同学将生字组词,并带领全班朗读词语;
4号同学带来了许多包含有“祖”字的成语,帮助大家进行积累记忆。
C小组的汇报内容为:
1号同学带领全班读字音,并进行书空;
2号同学介绍了“祖”字的字源字理;
3号同学给“祖”字换偏旁,学习了很多新生字;
4号同学带来了人类的祖先女娲造人补天的故事。
由于孩子们的学习方法都是一到四年级以来教师教的,因此方法比较相似,遵循了由字音字形到字义以及字的运用这一规律,但也有不少思维的火花涌现,有的小组编出了生字记忆的儿歌,有的小组创意画生字,还有的小组带来了好几位人类祖先的故事……伙伴合作的学习,让生字学习由点到面,学得更得法,学得更丰富。
(二)教学片段2:(人物形象——多向思考,人物形象丰满立体)
在教学课文《将相和》时,其中有一个主要问题“蔺相如、廉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这是一道结合课文进行人物形象赏析的题。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的认知更具体,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了解蔺相如和廉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人物形象。
按照我们班小组合作的习惯,分为1、2、3、4号进行讨论,由于小组学习的任务和汇报内容略多,多人汇报形式不适合,统一指任1号为组长进行最后的汇总和呈现。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人提出一个关键词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由组长进行汇总,删去重复的内容,整合并进行班级汇报。
由于课文内容是固定材料,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丰富的课外资料,因此很多同学提炼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是重复的,小组汇报时基本上一个组能用2—3个词语来形容人物。
A小组汇报内容为:
蔺相如是个聪明智慧的人,因为在秦国大殿之上,他巧妙利用了秦王舍不得撞碎和氏璧的心理,争取了时间,才能暗中找机会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使得完璧归赵;同时我们组还觉得他是个勇敢的人,因为秦国强大,但在大殿之中,他不畏惧秦王,敢于欺身上前,巧妙拿回和氏璧,让我很佩服他的勇气。
关于廉颇,我们小组觉得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当他知道蔺相如为了赵国而避免与他产生冲突时,他很惭愧,负荆请罪去了。
(为节省课堂时间并提高交流效率,我们要求除A组外,其他小组对A组的分享进行补充,相同内容不作赘述。)
B小组汇报内容为:
关于蔺相如的聪明和勇敢,我们小组都有补充内容。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心思之后,他略施小计,骗秦王说和氏璧上有一个小缺点,要指给秦王看,就这样把和氏璧骗回到手,确实聪明。而且渑池会面的时候赵王不敢去,可是蔺相如劝他去,并且陪同,还敢于逼迫秦王击缶,太勇敢了。
我们还想补充关于廉颇的,我们觉得廉颇也很勇敢,并且他一定是個英勇善战的人,因为渑池相会,他也是赞成秦王去的,所以他勇敢,而且秦王一听说廉颇在边境做好了作战的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了,说明廉颇很厉害,秦王忌惮他。
C小组汇报内容为:
其他小组的发言我们很赞同,但我们还想补充一点,我们觉得蔺相如和廉颇都是很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都是为了赵国,廉颇前去负荆请罪也是因为顾全大局,以赵国利益为重。所以我们小组觉得这点也很重要,前面大家都没讲到。
D小组汇报内容为:
我们小组其实还有一个观点不知对不对,我们觉得廉颇有一点自大,他觉得自己战功比蔺相如多,就很看不起他,还故意找麻烦,这点好像不太好。
(紧接着,大家就廉颇“自大、居功自傲”这一点展开了讨论,最终认为这很符合廉颇武将的直率性格,也是恰当的,这是非常好的思考和质疑,课堂不该是一个声音,偶尔一个小疑惑或许可以点燃不一样的火花)
其他小组也零星补充了一些内容,比如蔺相如的自信和思虑周全,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思考、不断补充,当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扩大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时,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在一点一滴的补充之下,课文里的人物逐渐立体丰满,学了课文,学了方法,打开了思路,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伙伴们一起学带来的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片段3:(习作教学——伙伴修改,作文评价趣味多元)
作文互评一直是我们作文教学中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也是伙伴学习开展的良好试验田,一般情况下,是两人一组互批作文,在不增加过多负担的前提下,我把小组扩展到了三人,开展作文互评。
习作一的题目是《我的心爱之物》,在习作指导课上,我们让孩子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选定一件对自己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心爱之物,并且列了提纲,所以本节课的互评,我首先给了指导意见,要求从文通字顺、标点恰当、构段合理、事件具体和真情实感五个方面作出评价,每个小组成员需要批改两篇作文。
对于批改同伴的作文,孩子们还是很感兴趣的,尤其是拿到别人的批改意见时,他们乐于阅读且乐于接受,重视度胜过对于教师的评语,每一篇成品习作将凝聚三人的文思,往往能1+1+1>3。
二、我的收获
(一)角色转换,凸显学生主体
近两年,在学校大课题的引领下,我们一直在做伙伴学习的尝试,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打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的时候就要更加关注“备学生”这一环节,要留给学生更多思考、表达、讨论的时间,而教师则更多地需要去创造氛围,提供学习的支架。
最初的尝试是从小组合作学习开始的,在教师为主体组织的大课堂中,在课堂任务和课堂时间规定的限制下,能够得到发言机会的人极少,即使是得到发言机会的人,也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更遑论那些不发言的孩子了,那些无法参与表达的人就可能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或者处于一知半解的状况,课堂效果不佳。
而小组的形式在同等的时间下,优化了学习效果。小组内人数不多,每个人都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思考,同时产生了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提升了思维效果,真正凸显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动态交互,提升学习能力
在对“小先生制”“伙伴课堂”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伙伴课堂”主要是通过学习伙伴间的相互帮助,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与之相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上的交流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合作完成一个任务。
例如上面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感受廉颇、蔺相如人物形象的小组讨论中,一个人的思考略显单薄,但小组成员的讨论和交流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交流之下,学习生字的方法更多样了,人物形象的体悟更加丰满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流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调动兴趣,优化学习效果
伙伴学习的探索尝试,给同学们带来了新的课堂体验。我们班有定期开展学生小课堂的活动,有时候是介绍一本书,有时候是上心育活动课,有时候是班会、队会课。我很早就发现,在这样的学生小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专注度都非常高,相较于教师的课堂,他们对身边小伙伴的精彩展示更感兴趣。因此,把课堂更多地交还给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会更积极去体验。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动力,能让孩子们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三、我的思考
越是前行,越觉得收获颇丰,越是发现前路精彩,拾穂前行的喜悦是有的,但困惑和磕绊也是有的,积累下来的很多课例和经验都是探索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对于“伙伴式学习”的课堂,我还有一些思考:
(一)如何保证互学中交流的平等
为了能让每个学生获得表达和思考的空间,我们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在小组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一些孩子习惯性地寻找“学习活动组织者”,即平时班里优秀的孩子。他们大多是一些学习能力稍弱的孩子,缺少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于是会在小组中成为一个随大流者,用别人的思考代替自己的思考,无法提出新的想法。但是在小组中,往往只要最终呈现小组的学习成果即可,这些同学的“假学习”被忽略掉了。
2.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孩子掌握了话语主动权,会进行任务的分配,安排组内成员活动,限制了小组内学生思维的自由发挥,并且在小组学习成果展示时,若只有一个发言名额的话,他们会优先获得,其他人的参与感不佳。
3.小组内伙伴间交流的平等难以实现。
(二)多维互动,推动伙伴学习向纵深发展
我认为,在伙伴学习中,思维能力应该呈现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交流应该是一个互相促进、提高的过程。而且伙伴交流要求伙伴成员之间不仅只是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素养的传递与碰撞。
但是,有的小组活动还是流于合作学习的模式,将课堂上的问题分成几个模块,每个小组成员独立解决一块,最后拼凑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展示成果,机械性地完成小组合作,缺少真正的多维互动,伙伴学习难以深入推进,那么学生就无法从这一学习模式中获益。
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我去探索解决,相信在学校大课题的引领下,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我们会越行越远,提升自己,也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学周刊》2013年第11期。
[2] 梁珊《“让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