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德育基地创建与运用探索研究

2022-07-12 11:14刘逸夫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基地育人

刘逸夫

[摘           要]  “三全育人”即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背景下如何构建德育基地创建模式,如何搭建德育工作平台,从而真正彰显“三全育人”的功能和作用,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三全育人”模式下如何创建德育基地,要遵循育人规律,多维协同,整体规划;依据时空特点,质量并举,扎实推进等观点。对于“三全育人”德育工作平台的建设与运用,提出要搭建专任教师主导的德育教学平台、各部门协同运作的德育管理平台、党团组织共同开展的德育活动平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德育特殊平台、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德育網络平台的建构思路。

[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德育;基地创建;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73-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迈入新时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基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要实现育人全员化、育人全过程化以及育人全方位化,以此来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模式下德育基地的创建与实践探索,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三全育人”德育育人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德育理念,是一种对于德育育人的深化和再认识,是新时代关于人才培养做出的重大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新的实践总结。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最早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之后为了促进德育发展,又将立德树人首次上升到全面发展的层次上,由此可见德育育人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为了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于2018年和2019年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五育并举”和“六个下功夫”的新要求,并着重强调了这是德育的根本任务。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高校开展了大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多次强调应“三全育人”,并对“三全育人”的培养方式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再次回应,这对现在以及未来都具有意义。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新时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重新认识,以便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教学的目标任务,设计相应的内容方法和环境载体。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并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构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将“三全育人”贯穿其中。

二、“三全育人”模式下德育基地创建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基地,其中包含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好科学文化素养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为了贯彻落实好“三全育人”教育理念,高校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教学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整个德育教学工作中,并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模式下德育基地,其具体的创建模式包括以下几点。

(一)遵循育人规律,多维协同,整体规划

“三全育人”模式下所建设的德育基地不同于传统的德育教学基地,该模式下的德育基地建设从始至终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并运用系统理论将人员、空间、时间纳入其中,通过全员工、多维度、全过程整体规划,多维协同,系统运行,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教书育人。在这一过程中,要整体谋划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协同的系统工程,专任教师要善于从书本知识中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管理人员要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始终牢记于心,贯穿于行。

(二)依据时空特点,质量并举,扎实推进

德育基地建设首先要注重“质”。这里的“质”主要体现在德育基地的实效性上,简言之,要有用。不能为建设而建设,更不能仅仅为完成任务而建设,而要着眼于实现德育育人目标,着眼于发挥“三全育人”功能。要做到以下三个结合:一是将基地建设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二是将基地建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三是将基地建设与管理服务相结合。同时,也要注意建设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建设的标准要高,目光要远,杜绝短期行为。其次,德育基地建设也要关注“量”。这里的“量”,主要指的是要建构一定数量的基地。一是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和工作实际建设足够数量的德育基地;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打破壁垒,从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模式来建设足够数量的德育基地;三是合理利用好国家的资源建设基地,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来建设基地。

(三)落实立德树人,立足“三全育人”建设基地

在高校德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三全育人”,做到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方位开拓发展、全过程教育引导。按照“三全育人”进行目标设计,严格遵循育人规律,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针对问题的调研,创建并运行之后,要定期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对德育基地的育人实效进行评估(如图1)。

在德育基地中,要坚持贯彻落实多目标协同育人,构建明确的、聚合性的、创新的育人机制,遵循育人规律,激发高校学生对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配合度。

三、“三全育人”德育工作平台建设运用与探索

(一)搭建专任教师主导的德育教学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多个组织协调配合,系统运作,整体推进。课堂教育教学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是实现德育的基本途径,也是主要手段。由于各学科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完成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以此来实现专业技能和思想教育相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专职教师在课程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完善思想教育,对教育教学理念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创造出一批精品示范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的思想教育。不仅如此,还要推动广大任课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正确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术研究载体,带领学生广泛参与科研讨论活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让科学研究成为课堂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要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

(二)搭建各部门协同运作的德育管理平台

建立德育基地的职责,就是为了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并且满足学生的日常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有丰富的育人资源。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营的状态,各个部门在独立状态下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这种模式浪费了大量资源。基于此,高校应该对德育基地工作的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树立协同发展的育人思维,将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协同管理模式来调动各管理部门人员的积极性,让全员真正参与到“三全育人”中,彰显管理育人的作用。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工作制度,规定全员必须共同参与到日常教育管理中,使高校的各种资源能够为德育基地服务。完善考核机制,通过奖惩手段来促使管理人员认真履职尽责,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开展工作。通过管理创新,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将起到促进作用。

(三)搭建党团组织共同开展的德育活动平台

高校在“三全育人”实践过程中要以党团组织建设为基础,建设丰富多彩且具有时代引领意义的基地文化,通过基地文化的熏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德育要凸显党建引领。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学生带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参观学习、帮扶困难群众、党的知识竞赛等活动,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党员意识,使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学生中的先进力量,带领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二是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教育,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德育要重视学生团组织建设。德育基地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技、公益、组织等团组织活动,如搞好团课讲座、开展下乡支教、深入企业调研、进入社区服务、学雷锋做好事等,以此来提升广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和综合品质。

(四)搭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德育特殊平台

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有部分大学生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是目前德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各高校一般都建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但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做好日常跟踪辅导,危机预防工作机制缺失,面对突发问题时,缺乏一套完善的解决流程,常使日常工作陷入被动。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处理学生事务的平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好前期的排查以及后续的跟踪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种模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影响,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还要建立一套心理问题预警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防止一些极端事情出现。

(五)搭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德育网络平台

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互联网的出现,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行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冲击。所以,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网络传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展德育。因为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有许多生命力强大的信息载体。在日常工作中将互联网作为知识的载体,将这些载体作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阵地,将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网络平台因为覆盖范围十分广泛,也涉及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是一条易为学生选择和接受的德育渠道。但是网络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信息的发布是十分自由的,而且一旦大规模传播负面信息是难以管控的。基于此,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中要把握好传播的主体以及传播的方式和内容,通过这种模式来加强网络的引导,让网络成为新的德育空间,为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四、结语

面向“三全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创建德育基地及其运行过程中要始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做好多维度的协同和联动工作,拓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路径,使基于“三全育人”模式建设的德育教学基地能够为真正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尉海军,王琳.“三全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科教相融相促的视角[J].北京教育(高教),2022(3):61-63.

[2]徐微.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三全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95-96.

[3]赵钢.德育学分制在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中的应用探析: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5):5-11.

[4]吴娜.“三全育人”视角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21(15):64-66.

[5]杜金金.新时代高校创新德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实施路径[J].河南农业,2021(6):49-50.

[6]刘洁,韩新茹.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会计课堂健全“三全育人”机制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22(9):79-82.

[7]梅学艳.三全育人背景下普通高中“以体育人”模式的构建[J].体育科技,2020,41(3):111-112.

[8]周玉.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革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5):92-94.

◎編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基地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