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 雷道仲 杨文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实现高校与企业深度产教融合、提升企业参与双主体合作育人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复合型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以湖南省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项目为例,着重阐述了试点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中高校与企业之间在招生招工一体化、“双主体”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实践,为现代学徒制这一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6-0061-03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直接带来制造业的全方位转变升级。制造业市场不断发展创新,无论是在产业变化还是在生产变化上,都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主动从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出发,以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为核心特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向上提高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改善毕业学生与社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推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制造业升级转型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一、推行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快速推进工学一体化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推进了行业和企业参与技术技能培养人才的过程,实现学习专业与公司发展需要相对应、培养教学内容与企业职业规范相对应、培训过程与生产流程相对应、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相对应,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与针对性。建设现代学徒制模式是职教积极服务于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职教和就业共同发展成长的有效途径。
2018年,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立项湖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单位,经过三年的建设,在招生招工一体化、“双主体”育人机制、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
1.构建“产学研合作、资源共建、责任共担、价值共创、成果共享”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校企共同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领导小组,整合调配教育教学资源,统筹协调相关工作;二级学院院长和企业人事经理、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企业导师共同组建实施小组,以实现权责分配清楚,工作层层落实到位。
2.进一步明晰校企双方职能,坚持以技术为本、能力优先,以提高学徒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主要目标,探索工学交融,按照“学生→学徒→准工人→工人”的四位一体培养思路,制定校企“双主体”培养方案。实行三段式育人機制,学生第一、三、五学期在校园,完成文化课程学习任务,掌握专业所需的各种知识,第二、四、六学期在公司,掌握岗位所需各种基本技能,实行六个对接(校园与公司、生产基地与车间、专业与生产、教师与导师、学生与学徒、培养培训与终身教育),让学生感受、体验、感悟企业文化,从而实践企业工作。
3.选聘校内优秀教师、企业优秀员工共同担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学生(学徒)学习课程由学校课程及企业课程两部分组成,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企业导师参与指导学生(学徒)职业技能竞赛,参与指导项目组学生进行产品研发与技能学习。
4.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成本分担机制,统筹校企教学资源,推进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现代学徒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程,按照互惠互利、各方协同的基本原则,具体明晰了协作各方责、权、利,以多途径、多形式筹集资金支持,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方法,积极推进校企共建,继续完善实习实训设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实习实训基地的联合共建方案一般是采取“自建硬件、合建内容”的方法,通过引入先进企业标准、前沿科技,使之符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校内培养要求;企业实习实训基地的联合共建方案一般采取“共建共享、培教结合”的方法,通过提供培训教学资源,联合建立具有学员顶岗实习、生产型实训、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功能的综合实训基地。
(二)校企联合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
校企联合进行招生宣传工作和单招工作,企业导师参与专业认知教育,共同开展招生招工工作。校企联合开展招生动员大会,强调招生工作的重点及注意事项,学校与企业依据学校教师及企业导师的生源地及专业特长进行合理分组与搭配,优化招生团队人员配置。校企双方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联合制定招生招工方案。做好招生招工宣传相关工作,由学校主要负责,企业协助。在现代学徒制班级的招生招工过程中,企业导师通过开展讲座及现场讲解的方式对高中毕业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帮助他们全方位了解专业特色、技能要求、就业形式和未来发展前景,形成良好的专业知识观、专业素养意识和专业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专业认同感。
学校联合企业制定现代学徒制单独招生考试方案,并共同推进单独招生的筛选工作。考试采用“文化基础”(机试)+“综合素养及专业技能测试”(面试)的形式,最终按面试和笔试5 ∶ 5核算,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录取,如果成绩相同,以面试成绩高者优先录取,录取人员提供体检合格后,下发录取通知书,建立台账。签订三方协议后,组建现代学徒制班级。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校企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实时修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委员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邀请不同的企业专家参与到专业建设中。
1.根据工业机器人技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目标要求,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维护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明确教学组织管理工作、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构建、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切实可行的办法;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学徒实习管理规定》,加强学徒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规范了学徒实习的进行模式,确保学徒实习安全、有序、有效;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安全管理规定》《现代学徒制实习纪律与安全承诺书》,加强实习安全教育,健全实习安全管理,增强学徒实习的安全意识,确保学徒顺利、安全地完成实习;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学徒考核制度》,确保学徒切实掌握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真正达到毕业水平;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学校导师遴选制度》《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遴选制度》《现代学徒制教师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现代学徒制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师常规教学检查工作规定》,提出了遴选导师的基本要求,确保了导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规范了导师的教学行为,确定了双导师的考核方式。
2.校企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结合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多次召开学校、企业及行业协会座谈会,研究并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人员培养目标定位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召开专业论证会,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确定了招生(工)对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计划、毕业标准等。招生对象范围扩大为三校生(职高、转校生、高中),培养目标为能胜任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相关的一线岗位的技术技能型员工。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能力递进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包括学校专业基础课程、校企联合课程、企业顶岗实习课程。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学校教学资源配置情况和学生管理的实际要求,重新安排了教学计划。在学校及企业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践反馈,对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进行实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的职责要求为依据,并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的成长路线,以机械技术员、电气技术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员岗位所需的技能为基础,依据职业资格标准,进一步改革课程内容,重构课程标准。
3.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涉及的职责要求为依据,并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的成长路线,其必须经历的三个专业岗位机械技术员、电气技术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员,以专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设立专业课程。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职业技能特点分析→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综合能力实践训练环节→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环节→基本技能训练环节,从而形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应实践教学体系以及职业资格取证的需要,进行基础课程设置,形成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体系,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制教材,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材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校一线教师共同开发完成。
4.公司及学校全程参与学生(徒)的学习情况和思想道德评价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课程标准,整个教学形成“同向共行,协调教育”的合力。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结合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根据企业导师的实际讲思路、讲故事,把思政元素融于课堂,以培养公司学徒的爱国主义情感、工匠精神。
(四)组建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师队伍
完善双导师管理制度,确立并完善对双方指导老师的选聘、培训、考评、激励,形成校企人员互聘共享的管理机制。组建以“双向双融通”引领的双导师教学团队,明晰学校教师和公司导师的聘用资质条件、职责与待遇,建立校企“双导师”的互聘标准和程序,制定了企业师傅选拔、培训和考核办法,制定校企双向进行专业建设、资源开发、科技研发的合作机制。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主要成效
(一)搭建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合作共建“机器人学院”“机器人工程技术中心”等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探索建立和优化了“校企协同、学做合一”的应用型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与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双主体”育人的协作模式,运用灵活多样开放式的管理机制互相协调,达到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教师得到提升,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开发”的共创双赢结果。
(二)构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标准
构建了基于“政园企校协同,课岗证赛融通”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标准,在宏观层面建立“课岗证赛融通、工学密切融入”的人才培养模式,微观层面上则落脚于适应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的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开发以及专业资源库与课程建设。
(三)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岗位为主线,以企业项目为载体,按活页式的要求创新了教材编写形式,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出版教材,较好地解决了现行工业机器人教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了“知行合一”“教学做合一”。
(四)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
构建了“项目引领、八维一体”的双导师队伍成长范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采用项目引领的基本建设方针,围绕科研技能应用、教学改革研发、课程与教学资源研发、科技创业引导、专业协会指导、技能大赛指导、教学信息化构建、课程建设运营的八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从而达到了教学团队“共同成长、追求卓越”的总体目标。
四、現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反思
(一)双导师协调机制不够完善
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除了承担现代学徒制的工作以外,企业导师还承担了企业的其他生产任务,学校教师还承担了其他教学和专业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无法全身心投入现代学徒制的项目中。因此,需要校企的共同努力来完善协同机制,无论是在工资收入还是职称晋升等方面都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参与度。
(二)继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上,企业导师的参与度不够,校内教师对实训类课程的把握不够深入,导致整个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一些衔接上的问题。
(三)继续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学院将持续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试点,遴选30位学生组成新一届的“现代学徒制”班,更加深入钻研现代学徒制理论,持续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现代学徒制管理制度和方法,培养更多人岗匹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服务本地经济提供才人支持。
参考文献:
[1]章建林.《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实践研究[J].机电教育创新,2021(8):155-156.
[2]胡晓东.基于“校企室”三方协同的现代学徒制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2):37-43.
[3]龚小涛.项目引领,技教融合: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航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1,19(3):19-23.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