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对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的作用

2022-07-11 09:53李智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情绪思政精神

李智军

摘 要:为了更好地缓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有效解决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大多数高校都开展了思政教育课,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增强学生自身的能力。但是,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仍不够理想,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既会影响到思政教育的目标实现,又会影响到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鉴于此,本文主要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对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的作用及高校的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高校思政教育对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缓解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创新发展 精神情绪压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2.035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我国综合实力也得到有效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逐渐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时,需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點、精神情绪压力等相结合,全面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并通过相应的心理、情绪疏导,在充分尊重学生心理诉求以及心理特点的前提下,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中的问题解决,并对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就业等出现的心理障碍、精神压力等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走出自己的心理困境,实现精神情绪压力缓解,从而使高校开展的思政教育获得良好心理基础。

一、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对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的作用

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是一种精神障碍或者精神疾病,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是对精神情绪压力较大的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形成一种良性影响,从而实现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缓解的目的。通常来说,高校的思政教育开展通常需和精神情绪压力较大的学生的心理、生活环境、个性特点及造成精神情绪压力大的原因充分结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精神缓解,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与情绪。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其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逐渐被融入高校思政的具体教育中。虽然在学术界对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有着很多定义,但核心思想通常是相同的。也就是通过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以促使学生的精神压力得到相应的释放与宣泄,从而实现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的缓解,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条件,或经过心理调适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其具备的显著特点为:第一,受众广泛。大学生受到学习、生活和就业的压力,通常会产生许多的心理、精神问题,因此,思政教育的受众较为广泛;第二,心理疏导与精神压力缓解的专业性,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通常是一项极其专业化的活动,有关工作者需具备相应的心理疏导的技能以及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才能确保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第三,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需具备导向性,即在该教育工作中,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及心理疏导,通常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政觉悟得到有效提高,除了相应的教育目标与原则,还需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以明确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基本价值以及核心价值观。

二、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现状

1.面临新环境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些年,不论是科技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实现了良好的发展,其不仅为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而且还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有效提升。同时,通讯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从衣食住行到娱乐享受,几乎没有人的日常生活,能脱离互联网的影子。其中也包含了高校的大学生,但是,大学生对于是非的辨别能力不足,信念也不坚定,就会受到环境中不良思想的影响,并产生过激或偏激的想法,这种相对复杂思政教育环境下,就会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政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使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形成了一定的精神情绪压力。

2.思政教育和管理相脱节

高校的思政教育开展,其不仅是简单的一门课程,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还需将思政理念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通常包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校的规章制度、校训等,这都是高校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校大部分行政部门如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在对自身的教育职责履行过程中,明显偏向于对于高校教师与学生的管理,对于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工作,更多是通过班级的辅导员进行完成,这种状况下,就会出现学生的思政教育和高校管理出现相应的脱节。同时,高校院系(部)中各个岗位的教育工作者彼此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思政教育开展中,更多是各自为政,从而对学生开展综合、全面的思政教育造成不利影响。

3.高校学生彼此的竞争性增强

与过去相比,当前的高校学生由于其生活开放且经济条件好,这就使学生存有显著的自我意识,其在学习与成长中更注重追求个性、独立,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事务竞争当中,过于追求个性化,希望获得社会的认可,这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虽然存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在注重追求自我的时候,学生需具备足够理性、清醒的思维,并形成正确竞争意识,否则,大学生就可能由于过于注重最后的竞争结果,在实际竞争过程当中选择某些非法或者不正当的手段,在这种过于注重追求自我的状况下,就会使大学生逐渐迷失自我,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并致使学生形成了较大的精神情绪压力。

4.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压力大

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高校的学习方法,由于高校的课堂教学管理较为宽松,这就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自我约束力下降,再加上高校学习过程中,时间分配相对自由,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出现课堂学习动力欠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等状况,再加上社区宿舍生活中,学生很容易被其他舍友影响,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的自制力以及自控力下降,并出现睡懒觉、打游戏等不良状况,而学生将过多的精力以及时间都用来娱乐的时候,就会出现厌学的不良心理,甚至出现旷课、挂科的现象,这种状况下,不仅会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心理负担加重,而且还会出现逃避、少言少语、不和家长、同学、教师沟通交流等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疾病或者偏激行为,这都会使学生形成精神情绪压力。

5.个性化强,缺乏综合抗压力

目前,高校的主要群体是大学生,其具有较强的自我个性且行为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的生活条件也在不断改善,家庭教育在学生的实际成长过程中,通常存有过度“保护”的现象,当学生步入到大学之后,远离了自己的家人,不论是生活、学业、交际,还是情感问题,其都需要独自面对,这就会出现学生无法有效处理的状况,并出现了消极、逃避的不良心理,严重的时候,学生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或抑郁情绪,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缺乏良好的抗逆能力,从而使学生遇到自己没有能力处理的问题时,受自身较强个性的影响,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出现精神情绪压力。

三、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对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的缓解策略

1.高校思政教师心理、情绪疏导水平提高

首先,需注重教育心理、情绪疏导的能力增强,由于思政教育工作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一个工作,因此,就需注重其工作能力的有效提高,这些能力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需具备相应的心理疏导、心理素质的理论知识。除此之外,高校的思政教师自身需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以及较强的分析与沟通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學知识。

其次,需注重掌握相应的心理、情绪疏导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认识与了解心理、情绪疏导的原则,并以相关工作原则作为基础,促进思政教育的相关工作开展。思政教育的方法确立通常是较为复杂的,首先,高校学生本身存有较大的差异,其遇到的问题通常也是各种各样的;其次,方法的实际建立过程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作为指导。思政教育的过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思政教师全面地认识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特点,都需要将实际问题的分析作为前提,不能主观地认为是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并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环境进行全方位分析。

最后,要注重理论研究。为了实现理论指导实践,思政教师就需要注重有关的理论知识建设,通过理论知识建设的加强,可以使高校思政教育更具实效性以及科学性。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需在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充分掌握相关方法、载体与技巧,而且还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分析与总结有关理论,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完善与健全。目前,我国关于学生的心理、情绪疏导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研究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成果,因此,思政教育需注重相关成果,以促使理论成果更好地融入实际教育工作中。

2.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

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开展中,大多数思政教师认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就是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有关爱国主义思想等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而不要求学生自身具备更多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这种教育观念在格局上明显较为狭隘,这就使高校的思政教育范围明显被缩小,受该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高校都不注重思政教育的相关创新工作开展。因此,高校的思政教师需注重其教学观念的及时转变,明确了解思政教育如何开展,不仅需要促使学生长期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需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了解相关思政知识,学生只有具备夯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对思政教育的内涵形成相应的认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导,实现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良好发展。同时,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需注重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置于最核心的地位,思政教育工作在实际开展中,都需要以尊重学生作为前提,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受到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通常会出现许多的心理、精神疾病问题,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需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精神疾病问题,关注学生的个性,构建高效的师生沟通渠道,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真实想法,以制定与学生相符,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具体思政教育方案,在激发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进步,并促进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缓解。

3.高校思政教育心理、情绪疏导体系建立健全

目前,社会生存的环境相对复杂,这就对学生自身的心理、情绪各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学生自身的内心需求,只有满足了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处于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需充分关注到思政教育具备的实用性,积极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使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足够的便利。由于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就业、学业及家庭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高校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也需与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进行完成,不仅是学校教育,社会与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成长造成重要影响。心理学家表明,家庭环境通常对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尤其是早年所形成的思政教育,通常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这就需教师充分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生长环境,并以此对心理、情绪疏导的措施进行调整。另外,需充分认识到社会带来的影响,社会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一个大环境,社会压力通常是学生产生精神情绪压力最重要的部分。同时,社会风气、道德观念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因此,思政教育中,需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实施批评与抨击,引导学生明确社会问题的源头,促进学生认知的觉悟与水平不断提高。最后,需注重校方的工作协调,也就是促进三方的关系协调,建立健全心理、情绪的疏导体系,创设完善的教育氛围,从而确保心理、情绪的疏导工作得到有效提高。就整体论而言,任何的事物并非是单纯存在的,需与其他部分积极合作,就外部的环境来说,高校在面对不同方面,通常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开展也需面对不同的任务,在多元利益无法有效整合的状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需明确其自身定位,注重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并接受社会各方的监督,以实现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缓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愈来愈注重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精神方面、情绪压力缓解。因此,高校开展思政教育中,教师需注重理论基础以及思政教育的价值研究,明确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缓解学生精神情绪压力的优势,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健全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的心理、情绪疏导体系,从而使学生的精神情绪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促进思政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孙丁楠、魏瑞花《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2期。

[2] 黄张鸣《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年第24期。

[3] 李忠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心理学支撑》,《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年第12期。

[4] 冯琳琳、王艳红、张乐琳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心理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创新教育研究》2021年第5期。

[5] 徐丽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才智》2019年第28期。

[6] 居云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及创新发展》,《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7] 介乐观《全方位育人视角下高校课堂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教育现代化》2019年64期。

[8] 李瑞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情绪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