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炼杰 陈伟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均连续治疗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以及临床总有效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T、s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sVCAM-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对突发性耳聋有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益气活血通络法;血液流变学;血脂;血管内皮功能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2-0005-05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性病症之一,多数患者无明显诱因,在几分钟或数小时突发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有少数患者3d内听力下降超过20dB[1],此外患者常伴随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听力永久性丧失。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降纤等是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常规方法,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但疗效差强人意[2]。该病属于祖国医学“暴聋”范畴,风邪外犯、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气虚血瘀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证型,通过查阅文献[3]及临床实践发现“气虚血瘀”是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最高的证型,因此益气活血通絡法应贯穿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全过程。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液流变学紊乱及血脂代谢异常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4-5],有学者提出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脂代谢,修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关键。基于此,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治疗,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提供客观数据支持,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2~65岁,平均(35.28±3.29)岁,病程2~13d,平均
(3.18±0.12)d;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1~67岁,平均(34.98±3.02)岁,病程3~11d,平均(2.02±0.13)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29302-3)。
1.2诊断标准[6-7]
西医诊断: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颁布的《突发性耳聋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行纯音听阈检查证实为突发性耳聋。中医诊断:符合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突发性耳聋的证候分型中的“气滞血瘀”型。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单耳突聋;2年龄18~70岁;3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由于颅内占位等病因导致的耳聋者;2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3同时参加2个或以上临床研究者;4凝血功能障碍者;5依从性差,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4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甲钴胺(杭州康恩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921,规格:0.5mg/片)营养神经,0.5mg/次,3次/d;氟桂利嗪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mg/片)改善微循环,5mg/次,3次/d;巴曲酶
(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4,规格:5BU/支)降纤,首日将10BU加入至100ml0.9%NaCl中进行静脉滴注,隔天静脉滴注1次,第二次开始则5BU加入至100ml0.9%NaCl中进行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0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方,具体组成如下:黄芪20g,赤芍12g,川芎9g,当归尾12g,地龙9g,桃仁6g,红花6g,青皮9g,白术15g,薏苡仁15g,山药12g,丹参12g,甘草6g。煎至200ml药液,100ml/次,2次/d,温服,连续服用10d。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5.1疗效判定标准[8]治愈: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听力完全恢复;显效:偶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受损频率听力提高>30dB;有效:仅在嘈杂环境中间歇发作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15dB≤受损频率听力提高≤30dB;无效: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无改善甚至加重,受损频率听力提高<15dB。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5.2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ml,采用ZL-6000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对全血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5.3血脂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ml,置于4°C环境中以5000r/min转速离心10min,离心半径10cm,吸取上清液置于EP管中备用。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进行测定,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5.4内皮细胞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對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指标进行检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肘静脉血5ml,置于4°C环境中以5000r/min转速离心10min,离心半径10cm,吸取上清液,将样本加至反应孔中,37°C孵育60min随后将反应液摒弃后加入新鲜稀释的酶标抗体,37°C孵育60min,洗涤液洗涤3次后加入TMB底物溶液0.1ml进行反应30min后再加入2M硫酸终止反应后检测OD值,将波长设置为492nm,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0%(36/50);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1,P<0.05)。
2.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两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ET、sV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T、sVCAM-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被认为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病因,迷路动脉是内耳的唯一供血动脉,其形态细小且不存在分支,当机体血液流变学紊乱时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血流障碍,影响内耳局部血液循环,由此导致内耳组织缺血、缺氧,此外,由于长期血脂代谢异常,引发内皮细胞受损,导致内耳感音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由此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发展[9]。基于此,营养神经、消除内耳水肿、改善内耳微循环、改善血脂代谢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主要手段,本研究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仍有28.00%的患者处于治疗无效状态,总体结果差强人意。杨龙等[10]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亦接受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其临床总有效率为70.08%,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祖国医学无突发性耳聋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卒聋”“暴聋”“厥聋”等范畴,根据患者的症候将突发性耳聋分为风邪外犯、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气虚血瘀证型。中医认为该病与风邪、火邪、血瘀、痰浊及气虚关系密切,其中气虚血瘀是贯穿疾病始终的关键因素[11]。气虚血瘀致全身清阳条达异常,无法上达于耳,耳脉络失于濡养,则感音、纳音之功受损,从而出现“卒聋”“暴聋”“厥聋”等。正如《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然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络于耳者,其阴阳经气有相并时。并则有脏器逆,名之曰厥,厥气相搏,入于耳之脉,则令聋”。由此可见益气活血通络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关键。本研究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治疗原则,拟定中药方对突发性耳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中黄芪为君药,有补益全身之气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12],黄芪主要成分黄芪皂甙可明显改善缺血组织的再灌注率,增加其血流量;赤芍、桃仁、红花共为臣药,共奏活血化瘀之功,上述3种中药均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13];川芎、青皮为佐药,可引药上行,当归可加强臣药活血之功,现代药理学证实当归提取物可缓解炎症状态,扩张血管,从而实现改善内耳微循环的目的;地龙是通络有情之品,白术、薏苡仁、山药有显著的健脾作用,可加强黄芪益气之功,丹参可促进红花、桃仁活血化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14]证实,丹参对血管有扩张作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氧供应,从而提高局部组织的应激能力。本方补益气血与活血化瘀之品共用,即可消散血分之瘀滞,又可解除气分之郁结,补而不腻,活血而不伤血,实现祛瘀生新,耳脉得通,病症得以消除。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提示益气活血通络方可明显改善突发性耳聋机体的血液流变学,促进血液循环能力,由此改善内耳局部的血液供应;正如梁润等[15]在其研究中发现加用活血化瘀中药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眩晕、耳鸣、耳闷改善,这说明活血化瘀通络法对突发性耳聋有理想的临床疗效。
有研究显示高脂血症患者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提高1.62倍,血脂代谢紊乱可导致细胞间黏附力增强,破坏了血管纹的微结构,影响了外毛细胞的电能动性[16],由此导致耳蜗对噪声的敏感度下降,影响了听力,由此可见调节血脂代谢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ET、sVCAM-1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这说明益气活血通络方可明显调节患者的血脂代谢,修复内皮细胞功能,增强耳蜗对噪声敏感度,从而提高听力。
综上所述,益氣活血通络法对突发性耳聋有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仅对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样本量较小,可能使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下阶段将扩大研究范围,增加研究中心,旨在进行更高质量的RCT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佳丽,李洪涛.254例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陆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4(4):385-389.
[2]潘佩培,朱丽娟.突发性聋的治疗与健康教育[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22,30(1):69-72.
[3]邹安影,何小玲.行气活血通窍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2,29(2):261-263.
[4]王玉.突发性耳聋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常规、血脂的相关性[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1:76.
[5]赵敏.新吾针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48.
[6]余力生,杨仕明.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7]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9):213.
[8]宋红梅,徐芳,陈燕,等.深刺少阳经腧穴结合中药对难治性突发性聋患者THI、PSQI评分的影响[J].四川中医,2020,38(7):198-202.
[9]陈鹏,任金龙,王银霞.微循环障碍危险因素与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22,44(4):608-613.
[10]杨龙,刘元献,刘霞,等.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101-103.
[11]刘源.突发性耳聋与中医体质理论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7:39.
[12]吴飞虎,朱丹华.通窍活血汤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中成药,2017,39(1):228-230.
[13]赵延祥.活血通窍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89.
[14]孙鹏.耳聋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21:45.
[15]梁润,王英波,沈艳.通窍活血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J].中医学报,2019,34(5):1101-1104.
[16]柴先奇,黄若葵,丁明虹,等.高脂血症对突发性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0):235-237.
(收稿日期: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