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2022-07-09 04:22王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内镜常规风险管理

王静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内镜室,山东泰安 271000

内镜室是医疗机构中较重要的检查科室之一,其主要职责为在科室主任的引导下对患者开展常规检查,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患者手术治疗前相关准备的基础,术中、术后给予消毒配合、登记等工作。内镜可用于探查肉眼无法观察到的人体病变部位[1-2]。内镜作为一种光学检查仪器,从体外消毒后于自然腔道送往人体内,用于探视内部脏器的健康状况,发现病变位置、大小,确定性质,之后医务人员将病变检查图像照射取图、进行活检和刷片,不仅适用于多类疾病治疗,同样确保了检查准确率,方便患者诊疗[3-4]。近些年医院积极开展有效的管理手段,优化医院感染控制方式。内镜室检查工作属于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在整体操作实施时均伴随着感染发生风险[5-6],在此科室中开展风险管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该研究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10月该院护理人员30名,旨在分析风险管理在内镜室中的感控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护理人员30名和内镜室接诊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以时间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2020年10月—2021年4月),研究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2021年5—10月)。

常规组患者(n=35):男:女=20:15;年龄23~53岁,平均(33.02±3.00)岁;体质指数15~24 kg/m2,平均(19.10±1.08)kg/m2。研究组患者(n=35):男:女=18:17;年龄24~54岁,平均(32.11±3.02)岁;体质指数15~25 kg/m2,平均(19.00±1.02)kg/m2。常规组护理人员(n=15):年龄22~37岁,平均(26.33±0.54)岁。研究组护理人员(n=15):年龄22~36岁,平均(26.04±0.42)岁。两组患者和护理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为其建立病历,内镜检查下规定护士应为其做好消毒、清洁处理,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积极预防交叉感染。

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和风险管理:常规护理管理同常规组,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整理观察以往内镜室患者检查病历,然后开展基础风险评估,分析诱使风险发生率最高的因素,借鉴医学资料、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制订完善、优质的护理措施。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内镜室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作为组长以控制感染为工作方向定期开展考核工作,发现护理人员的理论、实践短板后,建立培训工作。内镜室中严格划分工作区域,设定出无菌区、物品区、诊疗区,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双手消毒。总结内镜室二次污染、职业暴露、检查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每位护理人员需严格遵守科室内规章制度,清洗内镜应按照技术规范执行,组织每位工作者严格学习内镜工作制度、消毒规范,每月定期开展风险管理质量分析会议。

③提高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防护。内镜检查同样有职业暴露风险,负责消毒内镜的护理人员与内镜诊疗医疗人员在工作中均秉承无菌操作原则,拥有较高的自我防护意识。潜移默化地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坚持自身防护,养成工作习惯,达成标准防护,可尝试将每位患者视为感染风险者,检查时更加小心。操作开始前佩戴好口罩、防护衣、手套等,尽量不接触病患体液、分泌物,正确处理医疗废物。更换检查操作均需重新洗手,出入内镜室使用手消。严格、规范、及时处理职业暴露事件,记录职业暴露原因,于处理后建立随访工作,最大程度消除职业暴露影响。

④内镜室所消耗器材应每天一次性统计收集,然后做消毒灭菌处理,保证一人一器,杜绝交叉感染事件发生。每日仪器盘点由一名工作人员完成,减少人员核对误差,再由另一名工作人员进行仪器使用检查。护士长每周总结确定医疗器材储存情况。科室内严格执行奖惩管理,让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内镜室护理人员作为观察者、配合者、准备者,要求其职业能力高、善于沟通交流,方便在科室内对检查者做健康宣教、心理疏导。

⑤并发症预防检查。出血是内镜室检查常见的不良并发症之一,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检查中的体位管理,在积极管理过程中做好出血前瞻性处理方案制订,强调维持体位的重要性,保证检查效率。内镜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损伤内黏膜,应尽早告知和培训医护人员正确及时处理技术,确保检查顺利性。

1.3 观察指标

①内镜生物监测合格率;②职业暴露概率;③满意度评价;④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⑤管理效果评分[7]。

1.4 评定标准

①包括内镜内腔、内镜表面、内镜附件、水槽,合格率=每项人数/15×100.00%,管理效果佳则数值越高。

②风险管理实施后医护人员暴露于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锐器伤的发生率,总发生率=各项例数和/15×100.00%,管理效果佳则数值趋低。

③患者对服务质量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管理效果佳则数值趋高。满意:工作服务评分结果>90分;较满意:工作服务评分结果60~90分;不满意:工作服务评分结果<60分。

④患者损伤性感染、病理性感染、药理性感染,总感染率=各项例数和/总例数×100.00%,管理效果佳则数值趋低。

⑤对护士开展操作安全、医疗废物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使用项目考核,评分结果相对较高则管理效果更佳。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内镜生物监测合格率对比

研究组内镜生物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内镜生物监测合格率对比[n(%)]

2.2 两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概率对比

常规组化学性污染1名、生物性污染2名、锐器伤3名,总发生率40.00%。研究组化学性污染0名、生物性污染0名、锐器伤1名,总发生率6.67%。研究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概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满意15例、较满意12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度77.14%。研究组满意16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7.14%。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7,P<0.05)。

2.4 两组患者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损伤性感染2例、病理性感染2例、药理性感染3例,总感染发生率20.00%。研究组损伤性感染1例、病理性感染0例、药理性感染0例,总感染发生率2.86%。研究组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5)。

2.5 两组护理人员管理效果评分对比

常规组操作安全(66.23±2.54)分、医疗废物管理(65.08±1.44)分、仪器设备管理使用(62.74±2.61)分,低于研究组操作安全(82.14±1.61)分、医疗废物管理(85.64±2.33)分、仪器设备管理使用(87.61±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0、29.071、26.095,P<0.05)。

3 讨论

内镜技术的优化使检查结果越来越精准,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医生的“眼”“手”完成检查,延伸探查视野,已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境界[7-10]。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可以诊断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组织情况,例如食管、大小肠、胃部等器官炎症的消化道疾病,检查肝脏、胰腺等管道代谢系统疾病及探查腹腔内组织良恶性病变。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内镜检查准确度和技术优势明显,直接从检查部位获得标本组织以便做病理检查,判断病情。但内镜检查又属于侵入操作,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故而为控制感染、降低患者检查不适感,辅助性护理管理手段必不可少[11-12]。内镜室中应用常规护理工作虽能改善患者检查不适感,但工作方式过于笼统,缺少工作针对性,因此护理质量相对较差。风险管理手段基于常规护理管理上执行,有效地减少了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是一项具有全面性、针对性的管理,通过评估风险情况建立干预措施,消除或减弱风险带来的影响,确保内镜室感染事件发生率低、检查质量高[13-15]。风险管理下需对内镜室工作人员展开定期工作考核,以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在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下使内镜操作流程更规范,尽可能减少感染事件发生。在常规护理工作上全面贯彻风险管理原则,将风险事件看做不良事件,前瞻性总结找出问题提前制订解决方案,防患于未然。风险管理控制内镜室感染工作呈现动态性、连续性特点,不断积累科室内感染风险问题发现优质处理策略价值性,可帮助医院内镜室尽早建立感控管理机制[16-17]。该研究显示,研究组内镜生物监测合格率、患者满意度、管理效果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概率、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内镜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高,可积极控制感染,减少内镜使用风险,建议普及。

猜你喜欢
内镜常规风险管理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常规之外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