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圆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阵地是班级,如何创设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班本课程呢?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班级,关注本班活动,从而形成有效的班本课程体系。本班的实际情况是班本课程的内容来源,产生于本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基于教师对本班幼儿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围绕“兴趣和问题”展开,反映的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真实存在的学习、探索和模仿过程。班本课程的生成是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在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无论是互动还是学习和尝试,都是动态的,在动态中才能建立起班本课程的理念和框架。因此,在生成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幼儿的视角,让幼儿园的课程更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生活、学习特点以及兴趣与需要。
在实施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预设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兴趣相矛盾的问题。幼儿的兴趣点在预设的课程内容中难以体现,预设的课程内容幼儿不感兴趣,这样的课程一定是不会受到幼儿喜欢的。因此,我们要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站在幼儿的视角,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来丰富课程内容,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地上和墙上都出现了很多形状各异的影子,对此,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
娇娇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的影子!”
我回应她:“你的影子怎么了?”
娇娇说:“你不觉得我的影子很有趣吗?刚刚太阳躲在云朵里的时候,我的影子是淡淡的,可是这会儿太阳出来了之后,我的影子就变成黑黑的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反问她:“为什么呢?”
娇娇回应道:“因为有太阳啊!这你都不知道吗?”
娇娇的话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兴趣,大家聚在一起,围绕着“影子”,讨论了起来。
清清说:“这是我的影子!我看到我的影子了!”
孟陵说:“因为太阳照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就会有影子。”
沐芪说:“那我在屋檐下没有太阳也有影子啊……”
这时候清清又发现:“快看,我的影子可以变得很大也可以变得很小!”
这时大家纷纷走过来比画出各种造型,发现确实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子,咦,那影子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时,根据幼儿的种种疑问,教师要及时抓住捕捉到这一信息,不能就简单地点到为止,而应继续深入挖掘这一内容,将问题交给幼儿来解决。让幼儿在这一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去学习。因此,在这一系列的争论后,教师索性让幼儿自己去寻求答案,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个有关“影子”的课程。
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随时都在发生着,对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幼儿一起挖掘其有趣的教育价值,在幼儿一系列的问题下去支持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从而丰富本班的课程内容。
在大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都会出现有些课程内容不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情况,教师需要及时进行适当调整和规划,而这样的调整应该基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在观察后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分析幼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来作出的适宜的、科学的调整,使幼儿在探索中成长,在尝试中发展。
例如:在中班“你好,影子”这一活动中,为了支持幼儿,教师在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影子实验区,幼儿的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探索,教师也根据幼儿的几个探索阶段进行了调整。
1.提供材料:暗箱、玩具、手电筒、记录表(表格如下)。
备注:三种玩具幼儿任选两种玩具。“—”代表近距离照,“——”代表远距离照。
2.分析与调整
的绘本,激望,增进幼大不同”,角度照射不同的面探索材料,幼儿从多征。关注比较少。流的机会,话时间,引对影子的,教师应倾听,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比如可以问:“你还观察到什么?影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科学思考能力:根据已获得的资料进行推断,得出结论。在游戏时,幼儿发现了在不同的面上都有影子,但是对这个现象进一步的思考较少。教师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继续引导他们探索。(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鼓励幼儿探索影子的颜色、不同面上的影子等,并创设相应的环境作为支持。(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将幼儿的问题梳理出来。书面交流能力: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幼儿在记录时,大多只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记录,即使发现不同面上的影子时,幼儿也没有想要记录的想法。继续优化记录表“影子大不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面上的影子并记录。
1.提供材料:暗箱、玩具、手电筒、“影子大不同”记录表(表格见下页)。
?
2.分析与调整。
关键经验 存在问题 调整措施观察实验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物体的性质和用途。幼儿发现不同的面上影子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记录时仍旧没有注意到积木影子的颜色(黑色),还是用彩笔来记录。(1)继续提供关于影子的绘本,引导幼儿感知影子的不同形状、颜色。(2)创设环境“彩色影子”,启发幼儿探究影子的颜色。(3)提供更丰富的探索材料,比如“彩色影子”记录表、彩色透明纸,鼓励幼儿继续探究。表达交流能力:客观描述所发现的事实或事物特征。幼儿能够客观地描述自己的发现,比如不同面上的影子不相同。但是,他们在表达时,对于影子的颜色的描述比较少,只关注影子的形状。(1)创设供幼儿交流的机会,比如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对影子的认识和发现。(2)在幼儿交流时,教师应倾听,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比如可以问:“你还观察到什么?影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科学思考能力:根据已获得的资料进行推断,得出结论。在游戏时,幼儿能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发现了在不同面上的影子大不相同。但是他们对影子颜色的思考较少。(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鼓励幼儿探索影子的颜色、不同面上的影子等,引导幼儿使用相应颜色的笔来记录。(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将幼儿的问题进行梳理,制作成“问题海报”。
续表
1.提供材料:暗箱、手电筒、玩具、色板、“彩色影子”记录表(表格如下)。
?
2.分析与调整
关键经验 存在问题 调整措施观察实验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物体的性质和用途。幼儿发现积木块的影子是黑色的。幼儿在此次游戏中只探究了某一面上的影子。(1)继续提供关于影子的绘本,引导幼儿感知影子的不同形状、颜色。(2)创设环境,启发幼儿从不同角度照射手电筒,探究影子颜色、形状的变化。(3)提供更丰富的探索材料,比如“彩色影子”记录表、彩色透明卡片、积木块,鼓励幼儿继续探究。
续表
在三个阶段的探索中,幼儿在提出问题和假设后,教师完全将主动权交给了幼儿,幼儿在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后,教师抓住了幼儿的需要,在材料上和引导中及时作出调整,让幼儿对这一活动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兴趣,逐渐挖掘出更深的课程内容,让幼儿的学习更有趣、更有价值。
班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想法,找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为幼儿提供帮助和支持,成为幼儿活动中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使幼儿成为活动的小主人,通过支持和帮助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成自己喜欢的课程。
同时,我们离不开社会与家庭的支持,有时我们可以利用社区与家庭的资源,及时地帮助幼儿一起搜集、调查相关的问题,寻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在中班班本课程“你好,影子”的活动中,前期我们依靠家长资源,引导家长及时和幼儿去收集不一样的影子造型、创造各种不一样的影子;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探寻“光与影”的奥秘;晚上和幼儿一起玩有关影子的各类小游戏,既丰富了亲子活动的内容,又让幼儿学到更多知识。后期在幼儿对影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走出幼儿园、走出教室,共同了解了皮影戏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并共同编排了属于幼儿的皮影小剧,进一步丰富了本班的课程内容。最后,我们又进一步了解到了影子的作用,能简单地利用影子去确定光源方位、看影猜物等,以此还创设出了很多有趣的游戏,真正将所学用于实处。
总之,在今后的班本课程中,教师更加需要站在儿童的视角,让他们在参与、探索、尝试、感悟等活动中切实感受课程的魅力,自主地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来;让“儿童成为儿童”,要让幼儿在参与课程体验活动中,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获,在体验活动中主动学习,发现自我,并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