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及氧合指数的影响

2022-07-09 08:43宋晓娜高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分阶段康复训练综合征

宋晓娜 高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遭受侵袭后,出现肺泡毛细血管损伤等情况,引发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紫绀、心率加快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3]。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是在治疗期间通过外部环境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较为单一且局限,对患者肺功能的保护和恢复效果有限[4]。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更注重对肺功能的改善,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5]。本研究旨在探究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恢复情况及PaO2/FiO2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1 月本院ICU 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 例)和试验组(48 例)。对照组: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63.24±5.88)岁;男25 例,女24 例;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6]20~30 分,平均APACHE Ⅱ评分(24.16±2.33)分。试验组:年龄49~80 岁,平均年龄(63.30±6.00)岁;男24 例,女24 例;APACHE Ⅱ评分19~29 分,平均APACHE Ⅱ评分(23.91±2.30)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知情并批准本次研究。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符合《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指南(2006)》[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有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等体征者;具有典型的X 线表现,即肺部呈弥漫性浸润阴影者;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1.2.3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稳定且预计72 h内会死亡者;合并多种器官功能衰竭者;伴有其他肺部疾病者;精神障碍且无法配合此研究者;昏迷患者。

1.3 方法 入院后两组进行抗感染、抗炎、平衡电解质以及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①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卫生整洁,每日消毒,及时清洗污染床单,定时通风换气。②生命体征护理:注意患者心率、血压、体温、动脉血气等体征变化,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呼吸机参数。③严格执行医师的医嘱,并叮嘱患者按时吃药,标本要及时送检,并常与患者进行沟通。试验组进行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包括:①健康指导和针对护理:为每例患者进行肺康复护理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在护理过程中,可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多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②并发症护理:严格做到在呼吸机接口、回路、湿化装置等机械方面的消毒,同时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无菌。③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缩唇训练、腹式呼吸、给予新型容量型呼吸训练器,过程讲究循序渐进。④早期肺康复训:在患者还未完全清醒、无法配合训练时期,通过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帮助四肢功能的恢复;在患者意识清醒后且能较为配合训练时期,指导患者进行扩胸、抬腿等运动,并进行咳嗽、排痰等训练;在患者能完全配合训练时,指导患者进行慢跑、健康操等有氧运动,建立有效的呼吸模式,配合深呼吸进行躯体主动活动。两组均连续护理至出院。

1.4 观察指标 ①PaO2/FiO2。于康复前、康复第1、3、7、14 天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PaO2/FiO2水平。②恢复情况。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ICU 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前后的PaO2/FiO2水平对比 康复前,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第1、3、7、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前;康复第3、7、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1 天;康复第7、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3 天;康复第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7 天;且试验组患者康复第1、3、7、14 天的PaO2/FiO2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前后的PaO2/FiO2 水平对比(,mm Hg)

表1 两组康复前后的PaO2/FiO2 水平对比(,mm Hg)

注:与康复前对比,aP<0.05;与康复第1 天对比,bP<0.05;与康复第3 天对比,cP<0.05;与康复第7 天对比,dP<0.05;与对照组同期对比,eP<0.05;1 mm Hg=0.133 kPa

2.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比(,d)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呈阶段性。在早期,即创伤复苏阶段,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不显著,多无特征性症状,在第二阶段,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体征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即使吸入高浓度氧气,临床症状也无法纠正,会逐渐发展为呼吸衰竭[8]。常规护理干预仅仅围绕患者病情和体征变化进行护理,缺乏对患者预后恢复和肺功能改善的帮助,护理较为局限,患者满意度较低[9]。

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通过调动患者参与的积极性,并为每例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呼吸训练,同时加强对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监控,促进病情恢复[10]。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带管时间、ICU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可避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PaO2/FiO2可反映氧合状况,其水平低于正常值提示机体缺氧,呼吸恢复情况较差[11]。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应用缩唇呼吸训练锻炼患者肺泡功能,使肺泡以较大的潮气量进行通气,并保持在较低的频率下,能减少呼吸无效功和减小呼吸机疲劳,改善呼吸恢复情况[12]。本研究结果中,康复前,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第1、3、7、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前;康复第3、7、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1 天;康复第7、14 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3 天;康复第14天,两组患者的PaO2/FiO2水平高于康复第7天;且试验组患者康复第1、3、7、14 天的PaO2/FiO2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aO2/FiO2,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所述,早期分阶段肺康复训练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PaO2/FiO2,促进患者恢复,可在呼吸疾病的康复护理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阶段康复训练综合征
分阶段调整增加扇区通行能力策略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影响
分阶段心理护理干预对干细胞移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