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圆 余炜伟
牙齿萌出期已过而仍在颌骨组织中未能萌出的牙齿称为埋伏牙[1],常通过拍X 光片发现。埋伏牙阻生常造成牙弓形态畸形,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邻牙牙根吸收,进而导致咀嚼困难和颌骨发育不良,若未及时治疗会给儿童带来一定痛苦,甚至会发生面部变形[2],进而会严重影响儿童心智的形成和日常的精神状态[3]。所以儿童的颌面部塑形及正畸治疗极为重要。并且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其耐受度往往会成为口腔治疗能否持续进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选择一个适合儿童的治疗埋伏牙的正畸治疗方案尤为重要。CBCT 三维成像能够对颌骨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可实现埋伏牙位置测量、埋伏牙冠形态判断以及确定埋伏牙周围骨质分布情况等,为手术呈现丰富必要的数据,确保手术更加完善[4]。超声骨刀通过高频超声震荡只对特定硬度的骨组织具有破坏作用,可以选择性切割相关组织、减小手术切口、最大程度防止损伤黏膜、神经等软组织。术中出血量少,创伤轻微,术后可促进骨愈合、保护软组织[5,6],特别适用于儿童舒适化治疗,较少痛苦,易被儿童和家长选择。所以本研究主要从对两种不同埋伏牙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研究CBCT 联合超声骨刀在儿童埋伏牙治疗中的可行性,以便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10 月就诊于植得口腔医院的86 例低位埋伏牙患儿,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 例。患儿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植得口腔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低位埋伏牙;且埋伏牙为单发;矫治设计均为牵引矫治;矫治愿望强烈,且监护人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口内疾病感染;合并其他错颌畸形;牙科恐惧症不能配合。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进行术前口内检查,拍摄CBCT影像确定埋伏牙发育形状和与邻牙位置关系,常规消毒铺巾,开口器开口。根据情况排挤牙列,扩大牙弓提供间隙。局麻下可根据患儿埋伏牙发育情况选择常规开窗方式,如环切开窗导萌和翻瓣导萌。若牙槽骨已被穿出,唇侧或腭侧黏膜明显突出,可环形切除依附于牙尖上的黏膜,直接开窗暴露部分牙冠。若排齐后牙周附着情况良好,可翻瓣导萌。依埋伏牙牙冠的位置在唇侧或腭侧选择手术入口,在牙槽嵴项作梯形切口,向上翻开粘骨膜瓣,若埋伏牙埋伏位置较深,需要去除部分阻生骨力,然后暴露埋伏牙牙冠并粘结牵引附件。缝合并用结扎丝穿过牵引装置,牵引埋伏牙;不适随诊,3 周后复诊,并根据拍片检查结果调整加力。
1.2.2 观察组 参照CBCT影像定位开窗切口,切开黏膜,翻瓣,清除牙囊,暴露颊侧骨板。使用超声骨刀切割埋伏牙周围骨组织进行开窗去骨,暴露埋伏牙。根据手术过程中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骨刀工作尖进行埋伏牙周围的骨组织的增隙松解,使牙冠部充分暴露以便粘结链状牵引部件。及时用止血剂止血,待术区视野干燥后立即用光固化正畸粘结剂将牵引装置粘接于牙冠上,待粘结稳定后,施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并缝合创口。每个月复诊,清洗,加力,适当调整牵引方向。用时9 周可完成埋伏牙牵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开窗时间和出血量,分别记录两组的开窗时间和出血量。②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埋伏牙牢固无松动、排列整齐,牙根完好,无吸收,牙周、牙髓正常;有效:埋伏牙稍微松动,活动度≤1°,埋伏牙牙根部分有吸收,吸收度≤根尖的1/3,牙周、牙髓活力稍差;无效:埋伏牙明显松动,埋伏牙牙根、邻牙牙根吸收严重,吸收度>根尖的1/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耐受程度,患儿因个体发育原因对口腔治疗恐惧感较强,在治疗整个过程中配合度较差,相对舒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痛苦,所以采用耐受程度代替儿童对口腔治疗的接受程度,反应治疗过程的舒适化程度。然后制作《埋伏牙患儿耐受程度评分问卷表》,针对不同级别进行相应打分,其信度系数为0.718。其中,0 级:在治疗过程自如舒适,86~100 分;Ⅰ级:勉强,76~85 分;Ⅱ级:紧张,60~75 分;Ⅲ级:痛苦,<60 分。耐受度=(0 级+Ⅰ级)/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开窗时间和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开窗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开窗时间和出血量对比()
表1 两组开窗时间和出血量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n(%)]
2.3 两组耐受程度对比 观察组的耐受度为88.3%,高于对照组的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耐受程度对比[n,n(%)]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CBCT 成像在埋伏牙的治疗过程中的影像诊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二维图像重建成三维立体图像显示[7-10],利用矢状面、轴状面和冠状面等三个维度直观显示埋伏牙在颌骨中的坐标、形态,能够精确测量出角度、大小和与周边邻牙的距离。在观察组埋伏牙患儿治疗时,CBCT 可清晰显示全口牙排列情况及埋伏牙的形状和位置。特别在需要去骨和翻瓣操作时,使用CBCT 能降低手术难度,减轻了患儿痛苦,更易让患儿接受。而超声骨刀工作时具有软硬组织识别功能,只对特定硬度的骨组织具有破坏作用[11],在观察组对埋伏牙采用骨刀开窗导萌时,可选择采用冷切割模式能降低对软组织的损伤,缩小微创手术的创口。而对照组埋伏牙患儿采用传统闭合式开窗时,创伤面较大,出血量大。有时在翻瓣操作时会伤及血管神经及口腔黏膜,增加患儿的疼痛。并且采用传统闭合式开窗时要及时隔湿和止血以免影响牵引装置粘结,若粘结面不干燥,会造成牵引装置脱落,需要再次开窗粘结,使患儿极不耐受。因此在观察组埋伏牙的治疗中使用超声骨刀能极大地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伤口愈合更快,治疗效果更好。因此在埋伏牙相关的治疗方案中,采用CBCT 配合超声骨刀,能使手术方案简化,手术更易操作,最后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CBCT 联合超声骨刀在治疗埋伏牙的牵引过程中能够使手术精准有效,减轻手术的创伤,在后期的牵引加力过程中能够清楚显示埋伏牙萌出的状态,能够使牵引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埋伏牙尽快萌出,达到与邻牙排列整齐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患儿女,年龄9岁,主诉替牙后门牙,未萌出,埋伏牙要求矫治。经检查:替牙期,21 倒置,近中切端于上唇系带处萌出,治疗前口内照和CBCT 照见图1和图2。
图1 治疗前口内照
图2 治疗前CBCT 显示牙根情况
治疗过程:经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及颊侧局部浸润麻醉后,骨刀经颊侧水平方向和中轴角处纵向切开,剥离粘骨膜、翻瓣和暴露牙面,然后粘结牵引附件,1 周后在主弓丝上开始加力牵引,牵引7个月后牙列排齐,亚冠和牙龈形状和颜色正常,患儿对治疗效果满意,治疗过程见图3。
图3 开窗、牵引导萌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