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明 刘猛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团队建设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明确教师培养目标,培养团队育人意识,提升名师育人理念。团队领衔人借教学团队平台,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教师职业素养培育,拓宽团队建设渠道,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以名师要求促进个人发展。搭建团队建设平台,在课程资源建设、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双元”模式,促进协同育人,借助名师的知名度,辐射社会服务,打造优质一流教学团队。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师专业发展;名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5C-0042-05
当前,职业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变革更新的大时代,政策利好,职教人备受鼓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要求“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标志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教学创新团队是领衔人领导下的协作共同体,是优秀教师培养的平台,名师培养的摇篮。团队建设以名师培养为突破口,深化“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教学团队。
一、制定团队建设规划,明确名师培养目标
《建设方案》提出“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目标,要求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教学团队应成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摇篮,教师的发展应在领衔人的带领下,围绕教学团队开展各项活动。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团队成员间分工协作、资源共享。领衔人引领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探讨,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每一位成员感受到加入团队的价值,从而获得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在名师引领下,搭建团队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培养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名师。团队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在技能大赛、校本课程开发及精品课程建设等项目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领衔人在团队建设工程中,开展项目建设、定期与不定期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更多的交流平台。因而,教学团队建设应定位为团队全体成员组成的专业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其主要目标是在名师引领下培养优秀教师或未来名师,并辐射地區职业教育教师发展[1]。
二、培养团队育人意识,提升名师育人理念
团队建设必须建立立德树人的育人意识,扎根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优秀教师,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稳步提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强化团队育人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团队是教学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团队建设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职业素养教育、劳动教育和工匠精神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名师的作用应表现在人才的培养上,做好既教书又育人的表率。
在专业实训过程中,团队领衔人引导教师编制校本实训教材,指导教师在编写实训任务书时,将传统文化教育、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融入日常实习实训教学中。利用学校自建等比例实体模型,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环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企业管理理念进行校内实训教学。团队领衔人在团队建设中抓好建筑专业实践性教学这一主阵地,让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名师培养得以生根,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能工巧匠。
(二)传承大国工匠精神,提升名师育人高度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包含尽责奉献的职业操守与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积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工匠精神理念贯穿团队建设的全过程[2]。
为了使建筑专业教师掌握更多的实战经验,团队联系企业资深建筑专业技术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分类指导教学实训工作,在提升教师水平的同时,学生的专业水平也有了提高。团队定期组织文化课教师下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程联系,强化文化课中的工匠精神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未来就业与创新创业做好衔接工作。
通过岗前培训、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企业实训期间,融入行业、企业文化,学生进行角色转换,以学徒的身份参与生产过程,在工作着装、管理规程、奖惩制度等方面都严格遵守企业的要求,学生即员工,让学生在严谨规范、精益求精、诚实守信、敬业乐业的职场氛围中,感悟未来踏上工作岗位后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和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让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慢慢融入学生心里[3]。
举行“拜师仪式”,实现教学师徒化。校企共同确定指导师傅,团队专业教师全程参加拜师仪式,这种传统仪式感教育既让学生树立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又加强教师传承工匠精神的使命感,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名师育人高度。
三、搭建团队建设平台,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团队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名师是教学团队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团队领衔人是团队建设的决策者和引领者,犹如雁群的领头雁一样,必须具有杰出的能力,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名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符号,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名师起着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4]。团队成员要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将个人发展目标同团队建设紧紧联系起来,个人成长紧跟名师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在培育和建设中,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展教学和培训工作。团队领衔人参照名师建设标准,做好团队成员榜样,通过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精品课程建设,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等活动,引导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奋斗,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让团队成员既能在学校年度职称晋升、评优评先中获得机会,又提升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造就了名师的产生。
(一)优化团队成员组合,搭建名师的发展平台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根据计划分为四个创新小组,一是公共文化组。普及文化课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将公共基础课中计算机与思政课程融入建筑专业元素,拓宽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视野。二是课程建设组。以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课改起点,推行课程改革。根据教师特长,组织教师编写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施工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等校本教材,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团队精干专业教师积极开发市级精品课程,做好工种实训项目校内建设工作,实现实训环境与施工现场无缝对接。三是教学竞赛组。以省技能比赛为目标,组建工程测量、建筑CAD、工程算量及建筑装饰等四个技能集训项目,通过组织师生参加省市教学比赛,提升教师的知名度。四是校企合作组。校企深度融合,团队与企业共同探讨生产实习任务和要求,创新生产性实习方式,满足企业人才培养需求。
团队领衔人制订好团队工作计划,根据学校各项工作要求,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强团队成员工作的询问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评判和监督检查。实行“结对子”方式,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老带新,加强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团队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推动名师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二)注重团队专业建设,提升名师的引领能力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认真做实“岗课赛证”融通等各项工作。团队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技能实践对接施工现场,校企共同开发体现岗位技能的校本培训教材,充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开阔教师眼界,及时获得教学改革信息,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开展校内说课、教研专题、“学标、贯标、用标”教研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领衔人以泰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桥梁,做好团队成员的榜样,主动参加技能大赛训练任务,将技能操作技巧和训练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成员。组建各类建筑类专业技能集训队,利用兴趣小组、课余时间,组织集训工作,让成员通过参加各级比赛获取成绩,感悟学习的乐趣和加入团队的优越感。近年来,团队内有1名教师获得“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得“泰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在团队建设中,部分教师走出学校,逐步在省市取得一定知名度,为名师培养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加强团队课题研究,促进名师的全面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5]教科研成果是評价教师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团队领衔人带领成员开展省市级课题的研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指导教师从课题申报、课题研究、开题和结题等科研过程中学会如何做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团队经常组织教师业务学习,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究。通过交流活动引导教师从自身体会入手,交流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从而引导教师开展各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样,既贴近教学实际,也发挥了团队所有成员的智慧,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既增长知识,又为名师全面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打造优秀团队和一流名师
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健全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教师机制,发挥行业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6]。在名师引领下,团队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引入企业参与,结合企业需求,双方签订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校企深度融合,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打造优秀团队和职教名师。
(一)成立职教集团,优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合理制定选聘“双师型”教学团队成员的标准要求。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引导教师深度参与企业实践和科技攻关,切实发挥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的效能。
早在2012年,泰州就以学校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泰州市建筑职教集团,在省市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校企合作运行扩大了集团的宣传形象,提升了集团的社会认可度,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合作平台。在泰州市建筑职教集团框架下,加强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努力提升建筑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教学团队中所有专业教师都具有国家注册类建筑专业证书或高级以上技能证书,在领衔人带领下,专业教师都参与到建筑企业的施工实践中。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团队依托职教集团,为团队专任教师培训提供场所。改革与优化课程体系,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运行模式,真正让教师走出去。团队参与企业研发,与企业专家一起申报新型专利发明“一种钢管承插支撑架”,参与企业QC成果“提高装配式结构转换层钢筋预埋合格率”研究等。通过参与企业研发,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为名师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二)创建技能工作室,吸纳企业专家,辐射社会服务
团队领衔人成功创办泰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吸纳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集中技能培训。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吸收企业的优势资源,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教学团队结合个人专业特长,针对团队成员的专业教师制订个人技能提升计划。优先推荐团队成员教师参加省级技能培训和比赛,使其通过自我学习、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最终建立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在做好团队建设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学校与部分企业签订了员工培训协议。教学团队安排优秀专业教师赴企业给员工开展专业理论培训和相关继续教育。与人社部门联系,帮助社会培训中高级钢筋工、木工及工程测量员等建筑类专业工种理论和技能。近年来,团队成员先后被企业聘请为技术顾问、省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专家、应急管理专家等,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的自信心。既提升了团队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又提高了名师在行业的社会知名度。
(三)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推进“双元”模式,促进协同育人
近年来,建筑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斷提高。但是,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工作创新需要校企和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落实。
学校与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书》,搭建联合办学平台,选择优质企业作为试点单位,教学团队安排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商讨人才培养细则、实训项目实施途径及考核办法,搭建专业与产业对接的教育教学平台。
构建职业化实训场景,搭建校企联合育人平台。团队以工种实训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将初级工种和中级工种实训模块组合,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安排专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工种实训任务,让教师和学生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专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实训记载手册》,全面客观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真正让名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学有所专,校内校外、行业企业享有盛誉的职教名师。
五、结语
一流的教学团队必须依靠名师的引领,名师的培养是学校发展软实力的体现。名师培养以教学团队建设为载体,要做好名师“传、帮、带”工作,打破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团队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技能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名师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培养职教人才的关键是教师,团队建设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在名师的引领下提升团队建设水平。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鼓励更多优秀教师向名师发展,在名师培养过程中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滨,王楠楠,戴庆海,等.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功能的实现[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1(1):20-26.
[2]李鑫,李梦卿.基于教学团队建设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1(1):12-19.
[3]杨昕红,王丹菲.建筑职业岗位链融合学徒制培养模式创新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9(10):11-14.
[4]邓宏宝.工匠精神:职教名师必备素养与成长动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10-13,17.
[5]徐宏伟.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关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文件解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21(9):25-31.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495.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