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峰
摘 要:本文基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門发布的重要政策以及大量学术文献,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人才质量”与“办学质量”的焦点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职业教育实践经验,就探索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道路进行分析,从培养理念、师资配套、文化宣传、培育模式四个方面给出对策,以期解决好职业院校高水平人才的培育问题,更多地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国家需求、国际标准的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育师资 培育理念 高水平人才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研究背景
“十四五”期间,我国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目标,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是推动“中国智造”迈向新台阶的有力保障,是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力量,是国家把握建设发展关键机遇、实现重大战略目标、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要注重提升教育质量,培育高水平技术型人才。其深层次内涵主要体现在解决国家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的符合当代社会用工需求的人才短缺问题。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着重强调了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承担着职业技术人才培育的职能,还担负着传承专业知识、技能工艺,解决各地生产制造企业用工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职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重任,并且指出了培养人才应以解决社会生产需求、加速社会经济发展为重要价值导向。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发展高水平加工制造业不仅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竞争力的迫切需求。如何顺应国家发展需求,加快培育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是当代每个职业教育从业者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各个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
二、当今职业教育中人才培育的问题
只有厘清各类职业教育的侧重方向,发挥好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才能满足国家生产制造行业多样化需求,保障不同岗位用工需要。
职业教育招生,生源主要是经过中考、高考两次筛选后的学生,招生难度上升、生源质量下降,由于生源不统一,文化基础差异较大,教师跨层次教学,增加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学生入学后又会因为文化基础薄弱、厌学、缺乏自律等,影响专业理论、技能知识掌握,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毕业生的整体质量提高。
因此,在办好国民学历教育、培养高精尖科研力量的同时,提高高职(技工)院校报考热度,提高育人质量,突出各类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明确培养目标,为国家培育输送保质保量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三、探索职业教育培育高水平人才之路
(一)贯彻与时俱进的高职院校学生培育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高水平人才需求量骤增。对此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19年提出了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并在同年公布入选学校、入选专业。“双高计划”体现的是中国处在重大战略时期、提升国际地位的历史潮流下,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培育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理念。
要实现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就要坚持先进的培养理念,职业教育要立足学生的自身发展,以确保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倡导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把“工匠精神”有机融入职业教育的各个育人环节,营造崇尚劳动精神、尊重技能人才、传承技术技能的培养氛围。政府职能部门优先保障技能人才权益,全社会共同构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的社会环境。“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应避免在发展中丢失自身特色、与普通教育理念趋同。在迈向高水平教育行列的道路上应保持自己的独特优势,形成以高水平技术技能培养为目标,立足社会、企业专业需求,秉持职业素养、人文传承,兼顾发展学生自主研学能力的教育理念。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配备与资金配套
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育离不开专业的人才培养队伍,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与科研素质外,还需要具有必不可少的实践经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工业技术先进国家,对职业教育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都有硬性要求。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师资队伍建设作出了明确要求,从2020年开始应聘职业教育教师应具备企业、生产一线相关全职工作经历,并且着重强调了将1+X证书作为重要考核条件。这项方案明确了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要求,要求新一代职业教育教师具备企业一线生产制造工作经历和技能水平,能够有力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团队的整体素养,为加速培养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础。
信息数字化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发展,不仅在职业准入方面对当代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要求,在现代化教学能力上也提出了新挑战。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移动端学习平台等新型授课方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层次、各学段的教学中,职业教育教师应积极掌握现代化、信息化授课新技能。
同时,为了保证学校加速现代化发展,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职业教育资金投入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体制的建设,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科学分配,保证重点项目优先发展,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统一。
(三)做好职业教育价值文化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
要拓展技能型人才的来源,必须自上而下重视社会宣传,构建职业教育文化传播体系,积极弘扬劳模精神,宣传大国工匠事迹和社会价值。加大技能人才奖励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技能人才知晓度、参与度、美誉度,形成崇尚劳动、创新技术、传承技能的时代风尚。全面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和职业认同感,提升初高中毕业生主动选报高职院校、技工院校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为培育复合型高精尖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长远发展看,加強全社会对职业教育价值的重视、尊崇、弘扬、宣传工作,不仅有利于我国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平均薪酬待遇提高,促进我国现代化尖端产业发展,更有利于拓宽人才吸纳渠道,加速培育真正符合国家需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
(四)实施积极创新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培育模式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一直在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探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展订单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应该以企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实现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为目标。
一是大力优化“混合所有制”“校企融合”办学政策,鼓励主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承担学校招生录取、课程设计、专业教学、职业生涯规划、企业文化传播、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实训教学等校企深度融合衔接任务。
二是积极探索符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的提升之路,创新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方位、宽领域发展,拓宽学生接触本行业前沿理论信息的途径,引导鼓励学生进修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课程,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要找准以国家需求、产业需求为价值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打造全方位、多指标的人才适应性评估体系,加大人才紧缺型专业的办学投入,做到产学研高度融合,切实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四是倡导国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体系,将工作业绩作为职业能力的考核依据,将企业岗位要求作为职业标准的制定基础,将企业招聘条件与社会考核评价相统一,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评聘合一、与薪酬挂钩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
全社会形成“地方政府推动、骨干企业带动、技能竞赛发动、多元评价牵动”的工作局面,深化用人企业与高职院校的紧密联系,实现社会发展带动的、企业需求明确的、政府方针引导的、学校教育配合的现代化高效率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袁玉芝,杨振军,杜育红.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21(7).
[2]李立文.技师学院“高等化”再思考[J].职教论坛,2021,37(9).
[3]李梦卿,罗冠群.“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21,37(9).
[4]李志江.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思考与研究[J].职业,2020(36).
(作者单位:潍坊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