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艺,徐 雷,徐旭燕
(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湖北 咸宁 437100)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0%~85%,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NSCLC的发病与吸烟、遗传、环境、职业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早期难以诊断,被发现时病情已经进展为中晚期,患者预后较差[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是由心肌成纤维细胞和心肌细胞分泌的一种血清蛋白,能够参与心肌的坏死过程[3]。既往研究发现,血清sST2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4]。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属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系统,广泛存在于血浆、血清、脑脊液等多种体液内,能够参与机体炎性反应[5]。既往研究发现,血清suPAR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体内升高,能够作为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6]。但是目前有关于血清sST2、suPAR与NSCLC的相关研究尚少。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NSCLC患者血清sST2、suPA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纳入标准:①符合NSCLC的诊断标准[7],并且经病理学和影像学确诊;②年龄40~75岁;③既往未接受过抗肿瘤治疗;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②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既往有精神病史或认知功能障碍;⑤不能配合本次研究。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4例NSCLC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8例,女46例;年龄40~75岁,平均(62.79±8.14)岁;吸烟61例,不吸烟53例;中高分化69例,低分化45例;病灶直径>3.0cm 47例,≤3.0cm 67例;Ⅰ~Ⅱ期73例,Ⅲ~Ⅳ期41例;腺癌56例,鳞癌5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43例,未发生淋巴结转移71例。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0~75岁,平均(62.13±8.09)岁。两组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次研究已经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观察组入院24h内,对照组体检日,用EDTA管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8mL,暂时放置于4℃冰箱保存,24h内送至检验科,经3 000r/min离心10min后,分离血浆,然后放置于-80℃冰箱内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ST2、suPAR水平,所有试剂盒购于北京奥维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观察组血清sST2、suPA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sST2、suPAR表达水平比较
血清sST2、suPAR表达水平与不同性别、年龄、吸烟、病理分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分化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中高分化患者,病灶直径>3.0cm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病灶直径≤3.0cm患者,Ⅲ/Ⅳ期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见表2。
表2 血清sST2、suPAR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血清sST2、suPAR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见表3。
表3 血清sST2、suPAR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血清sST2、suPAR诊断NSCLC的AUC(95%CI)分别为0.759(0.708~0.810)、0.814(0.763~0.865),截点值为4.53ng/mL、7.51ng/mL,二者联合AUC(95%CI)为0.912(0.861~0.963),与单项指标诊断相比,两者联合诊断NSCLC的诊断效能更好,见表4、图1。
表4 血清sST2、suPAR对NSCLC的诊断价值
图1 血清sST2、suPAR对NSCLC的诊断ROC曲线
NSCLC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以及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会出现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晚期会出现远处转移,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如声音嘶哑、胸水、病理性骨折等[8-9]。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NSCL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NSCLC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10]。目前尽管在治疗NSCLC的方法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是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不佳,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的身心健康[11]。临床上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NSCLC,但是其早期病情隐匿,很难被发现,一经确诊病情已经是中晚期,预后较差[12]。因此,寻找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来早期诊断NSCLC,对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主要探讨NSCLC患者血清sST2、suPA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sST2、suPA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血清sST2、suPAR在N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sST2是白细胞介素-1受体家族的成员,在细胞间质组织中均有表达,能够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细胞增殖、氧化应激等[13]。sST2能够与配体IL-33结合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而IL-33/ST2信号通路与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有关[14]。庞盼等[15]研究发现,IL-33和受体ST2在NSCLC患者中表达增高,能够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有关。此外,王洁等[16]研究发现,血清sST2水平在直肠癌患者中升高,能够反映其恶性程度和肿瘤转移能力,可以作为诊断直肠癌的诊断指标。suPAR是一种单链膜糖蛋白,以糖基化磷酯酰基的形式与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多细胞的表面相结合[17]。同时,suPAR被认为是一种炎性标志物,与机体感染、慢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18]。suPAR能够与机体细胞表面结合位点相结合,促进细胞表面和胞外蛋白的活化,细胞外基质的降解,通过参与信号传导、细胞迁移以及组织重构,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扩散以及转移[19]。既往研究发现,血清suPAR在肝癌患者中升高,且其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率越低[20]。
结果显示,低分化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中高分化患者,病灶直径>3.0cm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病灶直径≤3.0cm患者,Ⅲ~Ⅳ期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sST2、suPAR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提示血清sST2、suPAR水平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CLC的分化程度越低、病灶直径越大、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发生转移,对应患者的血清sST2、suPAR水平越高,表明血清sST2、suPAR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提示随着NSCLC患者病情不断进展,血清sST2、suPAR水平逐渐升高。结果显示,血清sST2、suPAR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0.759、0.814,二者联合AUC为0.912。提示单独使用血清sST2、suPAR诊断NSCLC具有一定的价值,且两者联合诊断NSCLC的效能更好,能够作为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sST2、suPAR水平在NSCLC患者中均升高,并且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能够作为早期诊断NSCLC的实验室指标,有临床推广的价值。但本研究样本来自单中心,并且未进行预后随访,后续需要扩大样本选取范围及延长资料收集时间,探讨血清sST2、suPAR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