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所隐含的问题研究

2022-07-08 11:25
大众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学研设计课堂

赵 铖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设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到今天,其外延在不断扩展。随着数字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与设计之间的高度融合,如今设计的综合性、和多学科间的交叉属性也日益变得越来越清晰。

聚焦国内,当代中国设计教育虽已历经百年时间,几经变革取得了空前规模,但如今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基本还是处于乌尔姆体系之中,设计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也是客观事实,一些隐含的问题亟待被发掘,一些问题也需要被解决。本文旨在通过类比和分析国内外设计教育的现状,探析中国设计教育中那些较为隐含或晦涩的问题,发掘那些“看似正确”,究其背后却“存在问题”的地方,从而制定可能改进的方针和办法。

一、课堂教育的问题

在国内,传统的课堂教育文化在高等教育中渐渐成为定式。设计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然后带着解决方案离开,看似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并不产生新的想法,只是“顺从”地把问题解决了。问题答案有了,课程也就结束了。中国学生自幼儿园起就被“灌输式”教育,久经年月逐步形成了“填鸭式”思维,并形成了“敌不动我不动”的习性。因此,出现了在设计课堂上中国学生不爱讨论、不爱提问,更喜欢等着被老师灌输的现象。由于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拿来”主义,不善于积极地主动思考,这些问题逐渐直接影响并拉开了学生的认知差距。但是,西方的课堂教育对学生更有引导性和启发性,我们经常看到外国学生总是不断地在提问,大家准备好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这就体现出设计教育的差异性(图1)。因此,面对同一个问题,往往可以

图1 中西方课堂教育学生提问的差异性

看到为什么国外的学生有更多的想法,更容易提出创新思想。

中国自古讲究“天地君亲师”、“事师长,贵乎礼也”,由于过多注重学生服从与纪律的教育环境,使得人们普遍可以在中国课堂上看到,学生和老师都正襟危坐,一个在讲、一个在听,全程几乎没有交流,因此学生缺少反思与质疑,更没有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而国外的课堂教育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课堂教学互动频繁,教学氛围也更加自由。何晓佑教授曾分享过他在英国学习的经历:何老师在英国求学时,学生和老师都坐在地上围作一团,边吃东西边上课。而我们国内在课堂上吃东西,则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尊师守纪,虽然没错,但是如果我们把老师看作不可动摇的权威,害怕老师,就无法和老师公平地交谈和讨论,这就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工业)设计来说,设计的内涵被定义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已经成为一个公认已久的话题。那么问题是什么?问题是目标事物的预期结果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报告中提倡有温度的教育,强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校理应加倍侧重于启迪和唤醒学生对知识背后的问题意识。教育的宗旨,恰恰不是老师先把相关问题彻底研究透彻以后,直接把答案交给学生,而是教导学生如何自己去研究这个问题,以至于增强学生真正的想象力以及对问题的质疑能力。设计不是结果,而是有始、有终、有过程。因此,未来的(工业)设计教育不仅要“解惑”更要“增惑”,使学生不断拓展、延伸、发散对于设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在教学原则方面,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明确设计的目标,鼓励学生准备好问题走进教室,激发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形成一条“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求解——问题再发现”的问题链,从而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教学形式方面,应更注重师生关系的重构,通过实体课堂与虚拟课堂、微元教学与聚合教学、个体教学与协同教学等形式的扩展与结合,打破传统课堂“单循环”的教学形式,扩展学生的思维框架、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产学研合作的问题

产学研合作在中国已经提出了有十余年的时间,设计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产学合作也日益成为中国设计教育未来发展的大方向,这没有问题。那么为什么我们从事产学研合作这么多年,却很少有大公司能孵化出来呢?这其中也是有问题的。我国有关产学研的工作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①以企业外包为主导;②以学校办校企为主导;③以教授为主导这三类。

对企业来说,国内的企业是当下型的,讲求运营效率,更注重的是投资回报比,因此对项目进度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企业希望当下得到一个好的构思,就立即设计出一款新的产品投入市场,形成“今天设计,明天生产,后天销售”的快消模式,这与高校的教育要求和课程安排在时间进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比很多境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他们并不是完全注重当下型的,而是希望从长远的角度提出具有预见性的解决方案,如三星集团和南京艺术学院合作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未来十年中国高端人群的生活方式,或是面向中国家庭的服务设计、开放式的设备合作等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目的是真正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避免未来生活中可预见性的问题。

对高校而言,中国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基本职能。一方面,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所涵盖的知识面相对较窄,例如高校的设计教育希望解决的是产品设计的开发问题,然而大部分产学研合作更多只需要解决产品的造型问题。此外,包括很多以竞赛项目为主的课程更多都只是提出一个设计概念,无法涉及学生全方位设计教育的培养。另一方面,国内高校设计教育与现实产业脱节,缺乏一个完善的设计实习体系,或是市场化、专业化的小型加工体系。以空间设计为例,学生在基础设计理论课程之外,最多的实践机会就是跟着老师做项目,以真实设计项目代入课程内容。然而在项目过程中,学生仅是在做一个绘图员所做的工作,即“了解设计项目的前期状态”(图2),往往忽略了项目实施最有价值的后半部分,即从施工图开始,学生参与项目的机会大幅减少,基本上都是交给深化团队后续完成,从而导致学生并不能深入接触设计,形成我们国内特别盛产“纸面设计师”的局面。而国外设计教育的过程与设计制造、设计施工,甚至市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解决专业问题。

图2 国内设计工作室与国外设计Workshop

对教授而言,教授工作环境与范围决定了他们无法实现“产学研”的闭环。教授常年致力于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工作,有着很高的学术造诣,这也导致其缺乏相关的企业实践经验。长久以来,这种状态不能被企业直接所用,或因反馈的不及时而导致失败,表现为产出的结果往往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相脱节。

因此,产学研合作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对教学范式进行改变,重塑设计专业教学机制,将专业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资源、管理深度融合,进而形成设计教育的新业态;另一方面,产学研合作不仅要解决企业的当下性问题,更要为人类未来发展的共通性问题展开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并且使设计教育与现实产业深度融合,让学生在“纸面设计”的基础上,深度参与设计的沟通、执行、落地,不仅丰富了设计教育的课程体系,还为企业培养了储备人才。

三、设计真理的问题

事物的本身具有真理性,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和实践发展而前进的。纵观设计概念和设计思维内核和外延的发展,设计倡导以人为中心,这没有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设计师以及设计教育者一直在向世界解释,“设计是一门仅限于时尚和美学的学科”这样的普遍误解;不断地在宣扬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美化事物,还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任何挑战,小到可用性问题、大到严重的棘手问题。我们毫不犹豫地将设计宣传为一门涵盖所有人、未来和无数方面的学科,并始终宣称我们“为人类设计”或“大设计”的概念,不断扩大设计的外延和内涵,将设计的边界和框架变得愈加广阔。无论在商业演讲,还是学术报告中,我们总能听到将设计定义为“以人为中心”的真理,但事实真的是那样吗?事实上,设计并不能完全符合所有人的预期,在某种程度总会忽略掉“一部分人”,这是有问题的。

其次,我们在大力宣传设计以人为本的同时,设计本身却无形演变成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从富庶地区向贫困地区、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发挥其文化霸权,从而也是有问题的。“设计扶贫”“为贫困地区设计”的概念、口号、项目近年来屡见不鲜,虽然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初衷是好的,都是为了以人为中心,解决贫困地区的需求问题,但设计和大众传媒的突然介入,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一种“高人一等”的姿态?设计行为本身,是否也是一种以恩人态度自居?设计结果的落地是否也是一种自命不凡的文化输出,带来了“设计殖民”?例如在不少设计改造项目中,通过项目改造前后的对比,一方面设计带来了新颖的理念、时尚的造型、看似地域性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大部分被改造并被使用后的空间都被打回原形。深究其背后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设计师与委托人在文化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冲突;二是,它也反映出设计师将自己专有的理念强加给业主的事实。这与普通人的实际生活相比,似乎是 “不现实”的。

对于设计真理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弘扬设计文化的普及,提倡设计通过文化导入,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设计思维能力、传统设计造物的思想,将设计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另一方面,要将设计作为一种服务人们的方法,而不是散播我们“自以为是的”真理。无论对于设计师还是甲方,设计师不应无条件地听从甲方的单向要求,也不应“一言堂”的给甲方安排设计,而是倡导协同设计、参与式设计、优化设计方法,鼓励设计沟通、交流、用户体验,不断丰富设计“以人为中心”的内涵与外延。

图3 设计是否真的以人为中心?

结语

对于问题的研究,固然离不开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我们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文章通过类比和分析国内外设计教育的现状,从课堂教育的问题、产学研合作的问题以及设计真理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设计教育中“看似正确”,究其背后却“存在问题”的地方,更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文章并不是一味地吹捧国外的教育模式,而是从自身现状着手分析已有的问题,考量是否可以吸收采纳国外的优势之处并予以融合,从而解决中国当下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我国未来的(工业)设计教育不仅要“解惑”更要“增惑”,课堂教育不仅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准备好问题走进教室,激发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还要注重师生关系的重构,通过不同教学形式的丰富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应在注重教学范式与企业管理需求的深度融合,在满足企业当下性需求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前瞻性的研究,对未来可预见性的问题进行规避。对于设计真理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提倡设计通过文化导入到每个人心中,提高全民设计及审美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设计成为一种殖民形式,倡导协同设计、参与式设计、优化设计,不断丰富设计“以人为中心”的内涵与外延。

诚然,我国作为全球体量最大的设计教育国家,设计教育质量良莠不齐也是客观事实,设计教育中所隐含的问题并不止以上三个部分,文章所述还只是笔者作为一名设计学研究工作者的一孔之见。教育改革是一件浩大的系统工程,对设计教育问题的认识和改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所有设计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未来迭代中国的设计教育添砖加瓦!

①天地君亲师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

②朱熹(1130~1202)《朱熹家训》.

③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④逄锦聚、陶得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猜你喜欢
产学研设计课堂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甜蜜的烘焙课堂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欢乐的课堂
BUBA台灯设计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