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冰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1963年10月20日,80名北海地角公社的渔家姑娘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武装的一部分,从此,地角女子民兵连开始了六十多年的精神传承,也在北部湾畔树立起了一座精神丰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北部湾儿女。本论文拟通过查阅黄家蕃的《北海水上人家史话》、顾文的《北海疍家起源》、罗伟的《地角女民兵连:北部湾畔红色娘子军》等资料,深入研究北海地角女民兵连精神,分析其形成条件、凝练其实质内涵及弘扬其当代价值,挖掘在北海城市发展过程中体现北海市情、民情和时代特征并具有城市个性的精神之源,并为促进北海高质量持续发展,把北海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精神支持。
地角女民兵连精神的形成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它是众多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的,逐渐形成了爱国与忠诚、奉献与责任、拼搏与奋斗的精神实质。
北海地处广西最南端,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自西汉以来,北海港一直是外国商船聚集和滇桂货物输出的集散地,是广东南路的主要港口,也是与东南亚各国贸易的商埠,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地角位于北海市的西北面,西面倚靠地角岭和匙羹岭,北临北海港,东南面有避风内港环绕,因地形呈三角形而得名。地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了北海的重要海防前线。
海防安全是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纵观古今中外的沿海国家发达历史,与国家的大规模海外扩张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19世纪西方列强入侵,北海港因其自古以来在我国西南对外贸易中的战略地位首先引起了来自英国方殖民者的关注,随后通过《烟台条约》《中法新约》《滇粤陆路通商章程》的陆续签订,促使英法德等西方列强蜂拥而至,随后名噪一时,慢慢成了“大西南的门户”;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在中国南海、北部湾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军行动、中苏关系破裂等等,北海成了中国南端的海防前线。可见保护好北海海防保障我国海上贸易安全,维护本国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确保我国渔民打捞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地角建村约于148年间(明朝成化十六年),相传开辟地角网察(即捕鱼人栖身之所)最早的,是明朝从磁州迁来的姓何的人家,随之不断有迁徙来者(以从合浦县乾体迁来的为多),地角始有上寮、下寮(寮即网寮)之分。中寮则是1920年间才有。虽然疍家人族群规模不够庞大,但其历史起源却十分久远。从疍家人的“疍”字起源看来,“蛋”字从疋(shu),从旦,旦亦声。“疋”也包含着“绕行”的含义,“旦”指的是早上太阳初升时。“疋”与“旦”组合起来表示“每天早上,海边人家驾驶小船在水上聚居区中绕行”。
从族群的地域空间分布特点看来,古时的疍家人空间上聚集在长江、东南沿海区域,后续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逐渐迁移到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沿江区域。疍家渔民们长期在水上生活与风浪搏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勇敢、坚强、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这样的精神品质是地角女民兵连精神的形成重要基础。
作为国内知名渔场之一的北部湾,渔业主要捕捞鱼、虾等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根据北海市文俗家黄家蕃的《北海水上人家史话》概述:疍家先人在北海最早的足迹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从明初开始就流寓于北海。这些疍家先人们刚开始定居在北海的南万村,随着时间的推移,聚居的疍家人户数不断增多,疍家先人开始逐渐扩散至地角、外沙至高德沙脚及咸田沿海一带,形成了北海疍家劳作的水上生活圈。关于北海疍民的人口,当时没有专门统计。随着时代变迁,长期的水上生活已难以满足疍家人生活所需了。于是,以船屋为家的疍家人慢慢向沿岸上移居,倚临海堤岸边植木桩、架栋椽,置竹稻为顶壁,铺木板为地席,架起一间间简陋的“疍家棚”做居所,演变成海陆两栖的新“疍家人”。长期以来,生活在北部湾畔的男人常年出海捕鱼谋生,守护海防、建设家园的重担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留守的渔家妇女身上。
在19世纪60年代前期,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美苏争霸冲突此起彼落,美国侵越战争态势不断升级,同时,美国不断加大对台援助,扶植台湾当局助长了其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对中国南大门直接构成威胁。在爱国激情的感召下民兵连的姑娘们听党话,一边工作生产一边自觉保护北部湾的海防安全。姑娘们参考部队的要求,合理安排训练、生产、学习、巡逻,白天切实开展军事训练及日常生产劳动,晚上集中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并安排海边巡防。姑娘们不仅出色完成了站岗放哨、码头执勤、港口油库巡查等海防任务;还配合公安机关追逃犯、斗歹徒,消除各种安全威胁。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地角女民兵连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80人的连级规模发展到如今的400余人的营级规模,并且成为一支布局合理,科技含量高,适应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需要的步炮、通信、侦察、卫生救护等多种专业的民兵小分队,既能执行陆地战备任务,又能胜任海上战备任务,成了南中国海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北海人民自豪地誉为“我们北部湾畔的钢铁红色娘子军”。
爱国不仅是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层的情感,也为人们的品德正向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地角女兵连的从戎护海疆蕴含着深深的爱国精神情怀,经过血与汗的淬炼,姑娘们不仅练就了刚强的意志,也让爱国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地角女民兵连姑娘们的心中,保卫着北部湾这一方水土的安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地角儿女为北部湾发展繁荣而不懈努力奋斗。
地角女民兵除了保家卫国,在地角渔港建设中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她们用大无畏和无私奉献延续着地角女民兵连的精神。1964年,为更好地发挥渔港的作用应对日益突出的沿海渔民的生计问题,北海市政府对地角渔港进行改造建设。刚组建的地角女民兵连用十足的干劲承担着最艰巨的任务,成为建港队伍中的突击队。根据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没有机械化的劳作,全靠人力肩挑手抬,女民兵连的姑娘们凭着一股热情,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在挖土填坑时,姑娘们的身体需泡在海水里力,并用肩膀担起一百几十斤的泥土,肩膀脱皮时姑娘们只是简单搽抹点花生油或水火油,第二天又继续投入渔港建设中;开山取石时,姑娘们知道建设渔港还需要大量的石头,她们就利用训练时爆破训练的经验,二话不说承担了艰巨而危险的任务,不少姑娘的虎口被钢钎震裂了,仅用布简单包扎一下又接着干,踩在齐腰深的海水里将一块块石头搬运上船,运送到工地。经过日夜奋战,地角女民兵连的姑娘们带领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用锄、铲、扁担、簸箕、靠着铁肩膀,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建成了容纳3000多艘渔船的避风港湾。艰苦奉献一代人,幸福后来人,地角港至今仍是北海最繁忙的渔港之一,每天都有千余艘渔船在此靠岸停泊,为北海人提高便利。由于地角女民兵们在港口建设中的成就突出,1969年12月,被北海市正式授予“红色娘子军民兵连”称号。
1970年,为了响应国家一、二、三线建设的战略布局,北海地角女民兵又投身枝柳铁路大会战中。在枝柳铁路建设中,姑娘们继续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优良作风,并用身体力行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
地角女民兵连的奉献精神不仅体现在工地上,同时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1976年,地角女民兵连的姐妹们自行规定,全连3个排以排为单位,各排轮流派人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和盲人提供照顾。同时,在指导员卸任之时,都会将这一无形的“连规”交代给新任指导员。
地角女民兵连的奉献精神还体现在为消除港口码头火灾隐患,保护群众人身财产安全方面。从1999年开始,中国南海海域首次实施伏季休渔,休渔时间为两个月至四个半月不等。在伏季休渔期,有2000多艘的渔船在地角渔港停泊休渔,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为了维护渔港平安,消除火灾隐患,地角女民兵连的女民兵们又组建了“渔港消防女卫队”,定期轮流穿梭在渔港船舶间,疏导码头交通、巡查渔船、宣传消防知识,为渔港和渔民筑起消防安全“防火墙”,成为活跃在北部湾畔重要的消防志愿者力量,被渔民们亲切地称为“渔港消防娘子军”。在2018年第四届全国119消防奖表彰会上,北海地角女民兵连登上“光荣榜”,成为广西唯一一家获奖的先进集体。
奉献精神是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正向的同一与认同转化到行动上的表现。这种表现体现在无条件地,无论何时何地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随着时代的变迁,地角女民兵连的奉献服务的对象内容不断发生变化,但是无私奉献、诚心诚意为群众服务的信念却从未改变。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中的和平力量规模持续扩张,各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焦点集中到经济和科技层面,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我国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北海成为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已经由过去的边境海防前线,变成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前沿。在北海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地角女民兵连的姑娘们不局限于家庭生活,她们转战商海,依托北部湾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建设,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勤劳致富和诚信经营,开展海洋产品加工和贸易等项目,带动周围姐妹乡亲们共同致富。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地角女民兵连的传家宝,地角女民兵连的姑娘们不惧挫折,艰苦创业,脚踏实地,依托北部湾的资源优势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创出了一条新路子、一片新天地。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践、认识二者关系的辩证认知不难发现,地角女民兵连精神诞生在建设、发展的实践工作中,逐渐积累的建设经验对当地社会主义的建设也会产生反哺作用。北海发展中面对的外部环境变得越发复杂,但同时也获得了发展中难得的机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获国务院批准,“一带一路”为北海搭建了国际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东盟国家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北海由过去的边境海防前线,变成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前沿。当前,广西倾力打造北部湾国际枢纽海港,北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对外联系更加紧密,开放空间更加广阔。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多重风险考验。新发展理念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巨大的决心和勇气,激发主观能动性,克服北海在发展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当下,地角女民兵连精神正是符合这样的要求,为当下社会建设的提供精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地角女民兵连的姑娘们用实际行动保家卫国、建设家园深刻诠释了爱国情怀。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北海的爱国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地角女民兵连的爱国精神,引导广大北海群众加深对地角女民兵连的学思践悟,夯实信念之基,培植深厚的爱国情怀。鼓励广大群众像地角女民兵一样坚定爱国情怀矢志不移地跟党走,扎根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特别是广大青年要自觉担负起建设北海,真正实现北海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高质量发展,为人们带来新时代下的生活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历史责任。
当今,北海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重要阶段,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发扬更多类似地角女民兵连这样的奉献精神,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奋勇前进。一个地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技术创新,核心是拥有数量够多的高端人才。拥有了大量的高端人才资源,就能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北海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因此,北海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发扬奉献精神,正确认识个人理想同地方发展的关系。要求青年一代必须要具备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服务北海的过程中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个人理想。广大青年必须要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躬行奉献精神,不断加强学习,练就勇于奉献、善于奉献的本领,培育舍己奉公、任劳任怨奉献精神。我们要更多宣传地角女民兵连精神榜样的形象,引领时代发展与群众思想进步,在潜移默化中让北海当地人民群众形成对艰苦奋斗、奉献精神的正确认知,在内心深处认可为社会发展奉献的精神。
创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稳步前进、民生改善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60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地角女民兵都通过自己的双手打拼了一片天地,新时代我们要用地角女民兵连的精神鼓励广大北海群众尤其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服务社会,鼓励北海青年积极从资金、政策、平台等多个方面了解创新创业的良好条件及有力保障,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创新创业政策,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的教育培训,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北海青年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下的我们仍旧需要坚定艰苦奋斗创业的决心、信心,在自己的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卓越贡献,真正实现个人价值,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女民兵连精神是北海人民的宝贵财富,在过去不断鼓舞、引导、支持北海人民建设家园,在新时代也继续发挥激励北海人民砥砺向前、建功立业的动力作用。北海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北海地方文化资源,利用精神的向心力凝聚人民的力量,实现市民素质和城市品格的深化发展,把精神力量转化成为城市发展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为北海发展的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