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及发展

2022-07-23 14:34:36高可心
大众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技艺院校传统

高 群 高可心

(1.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天津 300000;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美术学硕士生,天津 300000)

一、职业教育的特性

职业教育的目的,目的是能够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以便帮助受教育者对其所学习的相应职业技能具备一定认知与了解,同时帮助受教育者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从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适应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需要的教育活动,因此职业教育也叫职业技术教育。

高职教育本是高等教育层次中的一个类型,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依照高职教育的特性,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要关照两个问题:第一,高职教育体现出教育的高等性,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标准。我国高等教育范畴均具有“立德树人”的育人使命,此外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因此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重任,严守以德为先的培养理念必然要落实到今后的高职教育教学中。第二,高职教育具有职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职业技能质量高标准。高职院校是职业技能积累的重要主体,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当下的高职院校更要强调“校企文化”的融合,以便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也有利于缩短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素质水平与技术技能兼备的问题,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更趋近于培养兼具“高等性”和“职业性”的通才。

目前高职院校缺少对学生的文化教育,这是根据当下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高职学生的特质两个方面分析而来。高职教育自创立以来一直持续不断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优质劳动力,其教育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与之优异成果不相符的是,因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认知仍然遵从“重学轻术”并最终践行“学而优则仕”,致使高职教育虽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质人才,但它的教育发展问题始终受到社会观念影响而被漠视,导致在高等教育层次中高职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根据高等教育的本质来说,社会人群对高职教育存偏差认知会导致高等教育的结构化调整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干扰,甚至对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实施高职教育的院校,必须要清晰地认识到高职教育目前所处的环境和教育目的,了解国内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高职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及职业技能需求。实际上,“立德树人”确实应该作为目前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因为高职教育诞生本是为了迎合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由于当时社会对于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才出现这种培养紧缺型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经济体制的转变,高职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一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更偏重技能提升而轻视文化教育,这种情况对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学生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也与我们高职教育目前“树德立人”的培养目标相偏离。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入学普遍存在入学时综合素养与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站在校方角度来说,扩招形势致使当下高职院校招收学生的数量变得较原来更多,综合考察其所招收来的学生,发现学生们在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差距明显;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学生也时常对生活感到迷茫和压力,心理健康也不容乐观,多受到消极心理和经济压力影响。所以,现在实施高职教育的院校必须开始注重培养文化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尤其是传统文化,要在教授技能的同时关注到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和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帮助学生寻找个人发展的志向、学习如何适应工作和社会生活。

二、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发展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皆是前人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精华之总结。所以说,中国未来发展之关键,不在于科学技术如何发达,是要伫立中华民族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中国现代社会如何开拓如何进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经典不但是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良好素材,更能帮助学生认识技能、掌握技能,从而改变视技能为“雕虫小技”的不正确观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较原先招生数量有所提高,招收的学生人数变多,致使整体情况因此变得复杂,由于扩招原因导致的高职院校学生个人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别,引优秀传统文化之经典于高职课程中缘起于此。

我校具体实施内容:

1.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高职学校的日常教学计划,以经典案例形式进入课程中。明确传统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对当下学生成长成才,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2.开放专题讲座和发挥大国“工匠精神”非遗进校园活动。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以多种形式与时俱进的内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内涵的建设。

3.将传统文化教育、优秀经典案例以试验田、实验班的形式实施于其中。把传统文化与课程以及非课程活动相结合,用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也能够在学生内心中根植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该方案计划于2020年3月始,并于该年度在本校实施,并验收。

教育,是育人,非制器。教育模式陷入僵化,将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换言之,通识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的搭理实施将改变僵化局面。传统文化进入高职教育,丰富活跃课堂教学内容。如“庖丁解牛”,虽不提倡做事物的片面,却也证实了人是能够通过不断实践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树立了神妙的技艺典型。该经典作用于高职教育课程中最为适宜,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以证理论。可见中国传统不但能提升高职学生的素养,更能培养劳动者自身技能,并提高技艺。

高职院校应大力推广传统文化进校园方面的课程活动。其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良性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但是,高职院校能否明确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高职教育重要性、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问题等,如多数院校仍停留在刻板地“讲述”知识,缺乏对文化经典所富有的精神内涵阐释之现象;另有,院校尚能充分完善地将经典精神传授于学生,但频频缺少能够锻炼学生心性、品性与职业技能这方面的课程与活动;再者说,有些高职院校在传统文化这方面的开课教育情况极不稳定、不系统,也不正规、深入,有的仅随意开设为选修课,这样就会导致社会大众对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目的产生误解,盲目地认为所谓高职教育不过是重技术训练,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社会大众长久的认知影响,便会便使高职学生在内心降低自身的教育定位,严重则会影响其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迫于此种现状,高职教育需要正观念、重内涵。以上种种仍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上面提及的传统文化,什么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呢?首先,他必须是真的传统。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因历史原因造成多次文化断层,如今不少“伪传统”出现,大行其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路上成了绊脚石。所以说,分辨出哪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传统文化的复兴,不是所谓的“复古”,“古”是不可以复的,也没有这种必要。我们要做的是从古人的思想和文化中吸取那些能帮助当代中国社会的元素,吸取能帮助我们使社会发展前进的各种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

三、传统文化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

1.职业道德的培养意识

中国传统职业道德为大众树立了崇尚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的意识,这是学生展开职业生涯之前需要具备的思想基础。讲究信誉的职业美德是学生不论从事任何职业都应留存于心的品德意识。

2.建立正确的知识观

受大众认知影响,技艺与技能在国民心中常常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往往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分数较低,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占比较低,所以说学生报考高职院校会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切实存在的真实情况。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实际上是一种气质教育、文化教育和审美教育,所以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大专课程的设置中不要只把目光停留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上,更需关注培养学生的心性,让学生具有较强技能水平的同时,紧跟道德素质方面的培养,将学生引导向更能适应社会的方面发展。

四、结合本岗的工作实践

我校在将传统文化融合进职业教育的过程中有较为丰富的工作实践可供参考。我校“众创空间”建立“杨柳青年画大师工作室”。以打破传统技艺学习方式(师傅带徒弟的旧模式),由学院搭建平台,聘请杨柳青年画大师(非遗传承人)为学生作传统年画技法的讲授与示范,学院组织相关教师、学生现场观摩学习。我校将杨柳青年画技艺纳入一线教学体系,每学期安排相应合理课程,由杨柳青年画技师任教,目的是为广泛推行年画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以便在学生中发现“好苗子”接下来进行进一步的重点培养。我校选派优秀学生进驻杨柳青年画实习基地,以便熟悉掌握年画制作的各项工序流程,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杨柳青传统年画的绘制。学生实习期间在教师与技师的帮助下将杨柳青年画旧线稿(残缺)《镇宅审判》《三顾茅庐》,补齐残缺,施以颜色,使之完善,重现神采。另外,我校展开传统技艺调研工作,组织师生配合天津市非遗中心完成“非遗数据库”建设项目,最终完成王氏书画碑帖装裱与修复技艺、木版水印技法、天津泥人张彩塑的相关调研工作。书画装裱与修复技艺是我国优秀传统技艺,它与中国书画艺术并成为姊妹篇,天津作为全国书画重镇,名家辈出,装裱技师更是高手林立,王辛谦先生继承家传便是其中之一。通过调研详细整理了王辛谦先生关于家传技艺的兴衰发展,及王氏装裱的特点与绝活等等。木版水印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适应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特点,经过长期的艺术探索,通过“勾描”“木刻”和“水印”三道手工技艺工序,使用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一致的材料,再现名家的笔情墨韵,其产品足以乱真。泥人张彩塑调研使学生了解了泥人张彩塑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及坎坷,同时我国开始对民间艺术、技艺十分的继承与保护提高重视,于1958年组建了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之后又更名为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通过多年的发展,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以及涌现出了享有极高声誉的艺术名家。通过调研了解到中国的泥人彩塑有三四个基地,无锡惠山泥人、广东潮州大悟泥塑、宁夏的杨氏彩塑等等,其中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有幸采访了《梦娃》的作者林钢老师。《梦娃》是一种时代的经典作品,林钢老师通过到农村体验生活,发现了农村女孩“二妮”,经过林钢老师的艺术处理,将这一可爱形象融入了时代精神当中,作品《梦娃》自诞生便博得了大众的喜爱,也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生们通过调研与多位传统文化技艺的传承者密切地沟通与交流,通过对传统技艺的调研,让学生了解传统技艺历史的同时,产生了继承与保护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决心。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相辅相成,都是前人留存下来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义务帮助和指引学生来继承它、发展它。

我校以系为单位进行非遗教学成果展,非遗教学成果展中的作品都是由各系学生从不同专业角度对非遗文化进行挖掘于重新整合后完成的,各局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次展览活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传承与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体会、领悟老一代非遗传承人对“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我校曾开展“京剧进校园,工美共传承”的戏曲进校园的文化活动。邀请天津京剧院艺术名家为我校学生带来一场戏曲盛宴,大家在欣赏与享受京剧艺术的同时,更增加了对传统文化、技艺的热爱。如今,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我校进行交流展示活动,组织教师带领学生定期到街道社区开展书画普及与教学等活动已成常态化。

结论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技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积累深厚文化底蕴,为后世留下智慧的种子,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技艺手艺传播开来,发扬大国工匠精神,造福子孙,创造现代文明,展示谦恭有礼的民族形象,展现东方大国风范。

将传统文化和我国经典引入高职教育课堂,改变一味只读圣贤书可能会枯燥甚至给学生带来反感的方式,使学生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技艺的同时感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

猜你喜欢
技艺院校传统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