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笑雪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 210042)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了“三教改革”的具体方向: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方案的出台对职业院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提出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再以陈旧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笔者基于“三教改革”中的教法改革,以中职幼教专业为教学对象,通过对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不断提升和变革,从而提升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
中职幼教专业美术欣赏课程是学生的必修基础专业课之一,与其他美术专业技能课程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但相较之下,美术欣赏课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职业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同时更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理论与技能并行,才能培养出职业所需的优秀人才。
对于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其职业要求之一是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带幼儿感受、欣赏美,并能够创造美,以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全面发展。所以,对于幼师的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掌握相应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同时更要不断开阔美术视野、提升美术素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美术欣赏课是提升幼教专业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人们在接受美术作品过程中经过玩味、尝试、领略,产生喜悦、爱好的过程。美术欣赏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杂,主要内容为中外绘画欣赏、中外建筑欣赏、中外雕塑欣赏、外国艺术设计欣赏、中国工艺艺术与园林欣赏等内容。美术欣赏门类众多,涉及范畴之广,符合中职幼教专业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要求。由此,通过对不同美术门类的感知、体验与赏析,能够充分扩充幼教专业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在浩瀚的美术史长河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美的传承。
笔者进行的美术教学实践探索中的“美术欣赏”主要涉及的门类为中外绘画欣赏。在美术绘画史长河中,流淌着无数经典的艺术作品值得我们欣赏与评析,对于经典作品的鉴赏是提升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美术欣赏课程中,若只以史论的介绍、理性地陈述为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易会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于是,如何提升学生对美术史的学习兴趣,成为美术欣赏课程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也是专家学者近年来关注与探索的问题。笔者基于过往的专业研究,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试图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适应幼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美术馆、博物馆建设趋于完备,美术馆通过举办展览、公共教育活动等途径来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由于疫情原因,很多美术馆及艺术平台也开展了线上展览和线上公教活动供观众参观和体验。这一呈现方式的推出,便可以成为美术欣赏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之一。线上虚拟美术馆资源与美术欣赏课程的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艺术作品的感知与体验。
于是,在美术欣赏的课堂中,便引入“线上美术馆”这一虚拟空间,让学生带上VR头显沉浸式走进艺术展览之中,身临其境地观察艺术作品。学生带着VR头显来观看艺术展览感觉十分有趣。学生们走进这一虚拟空间中,可以自由地走动,转换角度来选择展览中的作品进行观看,近距离的观察作品,让作品脱离书本,变得更加真实。例如,笔者在进行“20世纪中国画坛——陆俨少”这一篇章讲解时,借助雅昌数字展览平台,请同学们在课前进入3D数字展览馆中,观赏“搜妙创真——松石斋藏陆俨少书画精品展”这一数字展览,结合线上展览内容,请同学自主查找与艺术家相关的资料,观摩展览中的艺术作品,并在课上分享观展感受。有学生在课上谈道:“线上展览让我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陆俨少这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和创作历程,与之前单独看他的书画作品相比,视听感受更加真切。我可以自由地选择想要欣赏的艺术作品,点击便可以看到高清图片,感觉与作品的距离更近了,这样的一种场景化、代入式的观摩方式能够让我更有兴趣去了解一位艺术家,激发了我们的兴趣,我们小组的同学在观展之后自主查找了与陆俨少相关的资料,对艺术家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确实,在3D数字展览中,学生可以进入数字展览场景中,跟随语音导览进行观展;同时,也可以自由调整观展视角,选择某一件艺术作品停驻观赏。这一线上观展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真实的场景体验,沉浸式地感知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同时,作品的观摩也更加真切,能够以更高清且真实的视角来观赏作品,并配以专业的导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引入“线上美术馆”这一虚拟空间之后,通过借助科“VR头显”这一新科技手段,以及美术馆、艺术类平台中的数字展览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沉浸式感受艺术作品,通过“线上展览”这一场景化、主题式的情境教学方法的导入,提升了课堂的实效性。
虚拟美术馆的引入,唤醒了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这一区别于传统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到了艺术作品。但是,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推进,笔者发现,以“虚拟美术馆”的课堂引入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在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时,仍主要通过自主查找网络资料、小组讨论分享等传统方法来鉴赏作品。
于是,笔者以“美术馆奇妙夜”为思路,在课堂中设计了“美术馆奇遇记——名画模仿”这一环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类艺术作品,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作品“活”起来。学生通过模仿、扮演、展示的方式,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艺术作品中人物的服装、造型、动作、表情、状态等绘画内容。这一方式的引入能够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入观察作品,充分观察作品中的形态与色彩等形式语言;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揣摩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与理念。
学生对于这一综合研究方法也十分感兴趣,于是便开始了自己的角色扮演之路。学生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和工具来模仿作品中的元素,观察更加仔细而全面,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进行人物类绘画鉴赏时,笔者请同学自主选择一幅人物画作品进行模仿,学生利用现有的服装、道具进行扮演,同时还利用了废旧物品进行道具、服装、场景的制作,让“角色扮演”尽可能真实还原原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和创造能力得以提升,这也正是幼儿教师所必备的职业技能之一。例如,笔者在进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达·芬奇”这一篇章时,有同学选择了达·芬奇《抱银鼠的女子》这一幅作品进行角色扮演。该同学在课上展示了自己的角色扮演作品,并介绍了自己的模仿过程:“首先,我对画面中女子的服装和造型进行了模仿再现,女子身穿蓝色和深红色带花纹的服装,我采用了两件衣服进行了叠穿;同时,我观察到女子的头发紧贴脸颊,我便用发胶把头发固定在脸颊边。对女子的头饰和项链,我也分别用了相应颜色的数据线和胶带进行了表达,尽可能地再现了人物的造型特征。此外,在模仿的过程中,我对这位女子身份也产生了兴趣,于是我查找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了这位女子是备受宠爱的米兰公爵的情妇。画中女子表情沉静优雅、气质非凡,目光坚定看向右侧,我也尽可能地再现了女子的精神面貌。我在模仿过程中,没有找到类似于银鼠的动物,于是,我变选择了一个熊猫的玩偶代替,熊猫也是十分珍贵的保护动物。”这样的名画模仿,让艺术作品“活”起来了,学生通过模仿再现,观察能力得以提升,也能够更加深入了感知与了解艺术作品,美术欣赏的课堂也更加的生动活泼。
在“美术馆奇遇记——名画模仿”环节中,大家对于绘画作品中的服装、造型、环境、动作、色彩等都进行全方位还原,但是对于画中人物表情的抓取、状态的表现等与作品背景相关的深层次内容的表现还有所欠缺,而这些正是鉴赏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笔者在“名画模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升级环节——“大家来找碴”,通过这一游戏环节,让学生自主发现、充分讨论作品中的细节,认知作品的时代背景、挖掘作品背后的含义,感悟艺术家的创作历程。这一环节的增加,更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深入了解与感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美术欣赏课堂中,融入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增加课中“职业情景模拟”与课后“课程实践”这两个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的设置,能够充分将美术欣赏课与职业要求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美术欣赏课程的实用性与综合实践性,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和体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与素养,有效实现课内生成与课外实践探索。
其一,课中设置“职业情景模拟”这一环节,每一小组同学以不同主题的美术欣赏内容为活动主题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以幼儿为活动对象,模拟进行微课堂教学活动展示。这一环节的呈现,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知与理解美术欣赏中的艺术家及艺术作品;同时,还能够与职业素养中对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相对接,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职业能力。例如,笔者在进行“当代绘画赏析:圆点女王——草间弥生”这一课题时,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了职业情景模拟环节。请班级同学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以幼儿为活动对象,设计适合幼儿活动的教学内容进行分享和展示。其中,有一个小组同学以草间弥生展览“我的一个梦”作为素材导入课题,带幼儿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草间弥生和她的圆点艺术;随后,通过大屏展示草间弥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带幼儿欣赏画中点的多样性表达;最后,以“纸盘”作为载体,带幼儿通过画不同形状和不同色彩的圆点来体验点的奇妙世界,通过“圆点”实现与艺术家的对话。通过活动的设计与展示,学生自主搜集了艺术家的很多艺术作品,并进行了分析和再创造,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这一环节的设置,能够有效为今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提前做好专业知识准备和教育教学素养训练。
其二,课后设置的“课程实践”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园见习工作,在见习过程中,需要配合幼儿园教师进行一日活动的安排,其中便可将美术欣赏课程中的内容以创造性的方式融入活动课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一环节也是“职业情景模拟”环节的再升级,从模拟走向现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美术、在实践中感知自己的活动设计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调整与修改,以更加适应幼儿的需要。例如,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有小组同学就实施了以“圆点女王——草间弥生”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带幼儿感知“点的世界”,学生与幼儿也进行了充分的互动,学生对于草间弥生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非常感兴趣。但在活动中,学生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画出不同形状和不同色彩的点对他们而言有一定难度,幼儿所表现的画面效果未能达到课堂的预期效果。于是,学生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更便于幼儿的绘画表现呢?于是,他们对活动内容进行了修改,探索运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艺术表现,通过幼儿喜爱的“贴纸”的方式来表现丰富的“点”元素,更有利于课程活动的实施。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了新的感悟与启发,通过见习活动,更加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与职业认知。
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作为一名幼教专业的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培养良好的美术眼光,不断开阔自身的美术视野,丰富自身美术教育理念,通过启发、引导创造性的带领幼儿走进美术的世界,感受艺术的魅力。
幼儿教师担负着教育学龄前儿童的重要任务,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引领者,对幼儿教育有重要启蒙作用。为此,不断提升幼师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在幼儿园教育纲要里提道: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幼儿美术教育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认识生活的能力。通过美术教育要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基于美术课程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笔者尝试对于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方法进行变革,主要依据杜威“以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的教育思想、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情境化的“虚拟美术馆”和“美术馆奇遇记”作为变革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沉浸体验、主动扮演、分享展示,真正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些方法的使用在其他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具有适切性。
此外,笔者以“教法改革”为核心,探索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教法改革强调以“实用性、创造性”为原则,推进“课堂革命”的实施,普及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道德的养成。笔者针对在艺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一次次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优化,以提升艺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以实现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