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蕾
摘要: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我进入膨胀式发展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断因为自己的经历而发生变化,但因为两极化思维的影响,很容易陷入极端自我否定而对自己有不恰当的评价。以因学业挫折而否定自我的来访学生的问题为例,通过叙事疗法,帮助其发现“问题”对自我评价的负面影响,将困扰自己的“问题”与真实的自我分开,重新建立应对问题的信念和勇气。
关键词:学业挫折;自我认识;叙事疗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0-0048-04
一、个案概况
小浩(化名),男,八年级学生。家庭结构完整,亲子关系一般,与母亲关系较好。父母亲在本地工作,平时比较繁忙,起居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顾。自小学四年级起,学习方面主要靠自觉,有手机使用过度的情况。小浩自述,初一的时候,课业负担没那么重,作业完成后仍然可以有一些自由使用手机的时间,自己也控制得很好。但是进入初二,特别是经历了疫情期间的线上学习,自己对手机的依赖有增无减,经常作业不能完成而只想着玩手机。因为父母工作时间较长,需要小浩自己督促自己,之前自己会采用制定计划,按时打卡的方式来约束自己,但是最近发现这些方法都不奏效,感觉自己很失败,很受挫,由此认为班主任和班上同学都看不起自己。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心情一落千丈,想要破罐子破摔。
初一时曾向心理教师求助过亲子关系的问题,所以再次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希望能够尽快调整学习状态,重新投入学习。
二、原因及辅导策略分析
小浩出现的因手机依赖而产生的自制力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成绩下降的情况,在中学生中十分常见,一方面,为学业壓力所困扰而心态紧张;另一方面,又因为自制力差,行动力弱而懊恼,很容易沮丧、无奈,从而一蹶不振。
(一)原因分析
小浩出现目前的问题,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监管的缺失,小浩处于青春期,自制力和行动力不佳,而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并不能对小浩的学习进行有效地督促和帮助,也没有帮助小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去有计划地完成任务,这让小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一个原因是,小浩目前受“某些问题”困扰,在“问题”的持续困扰下,心态已然崩塌,从而陷入了对自己的极端否定中,认为自己一事无成,不能正确、理性地看待自己,同时在使用以前的方法时,因短期难看到成效从而加剧了他的挫败感,自己无法进行自我调适和改变。
(二)辅导策略分析
基于以上原因,心理教师判断,小浩目前最需要的是调整心态,重建对自己的信心和提升自我效能感,找回理性状态下的自己;然后再给予他一些方法的总结和引导,帮助他重回学习的轨道。
对于调整心态,我们常用认知疗法,找出来访学生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和重建,从而建立新的对自己的合理认知。在认知重建中,恢复自信是首要问题,我们需要帮助小浩看到消耗他自信的“问题”是如何影响他的,引导小浩看到自己受“某些问题”影响而产生的挫败感和绝望感,教会小浩将问题和真实的自我分开。另外,在“问题”中寻找资源,总结方法,重塑信心。由此可见,叙事疗法正是帮助小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叙事疗法认为,问题是问题,人是人,问题对个体的影响会令个体无法正确评价自己。咨询师应当通过展开对话,通过问题故事了解、评估问题对来访者的影响,同时寻找反映来访者能力的支线故事,寻找支线故事中来访者的特殊而成功的经历,以帮助来访者对抗问题的困扰。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外部资源,帮助来访者营造对抗问题的氛围与决心。它能够启发来访者从自己的经历中寻找资源,不去直接干预问题,而是干预问题对来访者自身的影响,通过调整对待问题的态度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本案例中,我打算通过与小浩的对话与描述,帮助他澄清“问题”,评估“问题”的影响,找到减少“问题”影响的资源,然后发出挑战,重塑改变问题的行为和信心。
三、辅导方法和辅导过程
小浩与我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平时课下也有互动,所以我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与他建立了稳固的信任关系,接下来运用叙事治疗的方法对他进行辅导。
(一)描述问题,外化问题
在关系建立后,我需要明确小浩的问题,并鼓励小浩对问题进行命名,以便更好地引导小浩区分“问题”和“人”并不是一码事,同时评估小浩改变的决心。(以下为对话节选)
心理教师:听了你对自己的描述,感觉最近你对自己的状态很不满意,又没有什么好办法,似乎有点无力。
小浩:嗯,是挺无力,也挺无奈的。感觉自己都不是自己了,听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睡觉也总是失眠,看着自己的成绩又很焦虑,无论哪里都不受控制。
心理教师:很多方面都不受控制,如果让你给最近困扰你的问题取个名字,你更愿意称呼它什么?
小浩:我在做事的时候,就像是有另一个魔鬼在控制我,一直告诉我“去玩吧,不要学习了”,那就叫他“魔鬼”吧!
心理教师:魔鬼出现的时候,让你感觉怎么样?
小浩:就是很想放纵自己,但是放纵后又很后悔,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
心理教师:所以你觉得自己一事无成?
小浩:是的,我也尝试过改变,但是似乎不奏效。
心理教师:看来魔鬼让你相信了你是一个一事无成的人,还让你相信自己没有任何办法对抗他,很无力?
小浩:是啊!
心理教师:魔鬼似乎让你对自己的评价不那么理性了。
小浩:嗯,仔细想想,其实我也不是所有时候都一事无成吧!
心理教师:魔鬼让你感到无奈、绝望,否定自我,其实你并不是一事无成。相反,你有一些想法,也有实际行动,比如你来找我了。这说明,魔鬼还没有完全控制你,让你彻底放弃自己。接下来,老师请你想一想:你是想继续被魔鬼控制,还是反过来想做点什么,控制它呢?
小浩:我当然希望能控制它,但是我怕我做不到。
心理教师:没关系,我们来试一下!
(二)绘制问题影响地图
经过问题外化的阶段,小浩把他目前面临的困境定义为“魔鬼”,接下来我从时间长度、广度和影响程度三个方面评估“魔鬼”对小浩生活的影响,完成问题影响地图的绘制(见图1)。以下为辅导过程节选。
心理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魔鬼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什么时候你开始意识到,魔鬼对你有影响了呢?从开始发现到现在,程度有变化吗?(评估时间长度)
小浩:大概是初二的时候吧,居家学习结束回到学校,发现自己怎么都无法专注,上课也总是走神。我尝试用以前的方法,发现自己静不下心来,感觉越来越严重。
心理教师:魔鬼一般会在什么时候或者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来呢?比如上课时,是每节课都会来吗?(评估影响程度)
小浩:也不是每节课都会来,像语文课、心理课好像没怎么来,数学课上会来,而且干扰我听课。还有,作业特别难,我不会做的时候,受到的影响最大。
心理教师:跟朋友、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它会影响你吗?
小浩:有时候会,有时候不会。大家相处愉快的时候就不会,但是每次我爸爸说我学习不上进的时候,我就特别想自暴自弃。
心理教师:魔鬼来了之后,让你特别想放弃自己。还有其他的想法和感受吗?(评估影响广度)
小浩:反正很受挫吧,我会觉得别人都瞧不起我,不但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别人可能也这么看我,有时候干脆什么都不做,班级的活动也不想参加。
(三)寻找问题中的特殊经历
在绘制问题影响地图的过程中,有一条支线故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即魔鬼在语文、物理和心理课上对小浩的影响很小,抓住这一信号,我适时开始了支线故事的对话。
心理教师:刚才你提到,在语文课上,魔鬼似乎对你影响很小,能具体谈谈吗?
小浩: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会经常提问题,我很喜欢回答问题,这个时候我觉得我没有被魔鬼控制。
心理教师:嗯,那在语文课上的你和平时的你,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浩:或者说语文老师比较喜欢我吧,所以我更主动。
心理教师:语文老师比较喜欢你,能具体讲讲,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吗?
小浩:其实我也不太确定,就是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作文,上交批改后,我根据老师的意见重新修改了再拿给语文老师,她表扬我很认真主动。从那以后,我觉得在语文课上我都很有劲。
心理教师:所以你的认真主动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而这种认可让你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这个时候就感受不到魔鬼的影响了,对吗?
小浩:嗯,好像是。还有物理课和心理课,我都比较主动。
心理教师:所以,积极主动也许是赶走魔鬼的好办法。
通过对话的展开,我帮助小浩找到了自身的资源——积极、主动,这让辅导的进程有了很大的进步。接下来,我又从“一个人很专注不受影响”这个支线故事出发,帮助小浩获得了自己一个人时赶走魔鬼的资源,小浩的信心有了很大的改善。
(四)重建资源系统
叙事疗法除了看重来访者个人的资源,也注重外在环境中的资源与认可。在这一环节,通过询问小浩“如果你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好,谁会为你鼓掌“的问题,了解到小浩的好朋友小鹏和班主任是支持小浩的有力的外界资源,可以给他肯定和鼓励。
四、辅导效果
经过辅导,小浩的情绪状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进辅导室的沮丧已经消失大半,重新找到了行动的信心,同时也明确了下一阶段的行动方向。我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也提供了一些成功克服手机依赖、集中注意力的方法,小浩表示愿意去尝试。他表示,还会记录自己的变化,约定下次辅导进行反馈。
五、反思与启发
学业挫折在中学生中是很常见的成长问题,以往在面对这样的个案时,我会比较多地使用认知疗法,因为很多学生在面临学业挫折的时候,容易产生各种不合理的想法,对自己或者对挫折事件存在一些非理性认识。通过认知辩驳,重建新的认知,学生也能够重拾信心。但是认知疗法需要来访者能够真正认识到非理性认识对自己的负面影响,且能够主动转变思维方式,这对于不少中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我发现,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反复,甚至受挫感更加强烈。
偶然接触叙事疗法,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问题是问题,人是人,人不应该被问题定义,人可以减少或者控制问题对自己的影响;来访者的资源藏在自己的故事中,当来访者向咨询师叙述故事的时候,其实就暗藏着很多的可能性;作为咨询师,需要认真聆听,随着来访者的故事叙述,找到这些令故事发生转折的有益资源。比起与不合理认知进行辩驳,让来访者在自己的身上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不是更好吗?于是,在后来的辅导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尝试使用叙事疗法,从问题的外化开始,首先帮来访者澄清困扰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再用开放接纳的态度,用一些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对问题影响自己的故事进行详细地叙述。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每一次叙述都能给我惊喜,往往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发现,原来自己在很多时候已经跳出了问题的控制和影响。
在本案例中,小浩本来是有很多挫败体验的,来求助的时候情绪比较低落。在正式进入辅导之前,心理教师做好情绪的共情和接纳是很重要的。小浩急于想知道解决方法,但是如果我们立刻进入认知辩驳环节,反而会让小浩的挫败感更重,在他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重新建立新的认知。这时候,我从整体的角度看待来访者的问题,运用具体化技术,让小浩开始他的故事叙述。第一环节的叙述主要目的是让小浩用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影响自己的问题,为了让问题和人分离得更彻底,还需要引导小浩给问题命名。第二环节的叙述中,和小浩一起用问题影响地图的方式,评估了问题对他的影响,让他自己对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个环节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小浩的叙述中发现支线故事。而第三环节就是重要的转折环节,小浩通过自己的叙述,也发现了令魔鬼影响减少的力量,最终一点一点积累起了信心,对自己也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评价。
这个案例的辅导,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助人自助”的妙处,我没有给他很多方法,但是我跟他一起从他的故事中发现了他自己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的答案和力量也都藏在他自己身上,真正做到了助人自助。對类似这样的案例,如果简单地给予建议、鼓励和方法,来访者再次遇到问题时,很容易因为力量不足而重蹈覆辙。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们不妨也可以借用叙事辅导的思路,多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故事,做一个细心的聆听者,用发现和期待的心态,在故事中带领学生发现他自己的力量所在,让自身的力量成为强化他不断应对挫折的动力。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