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良 陈珏 尹航 马亮
[摘 要]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积极落实国家“1+X”证书制度,推动教学改革。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教学标准和X证书标准,经过解构、重构、融通,构建了既包含专业课程标准又包含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关 键 词] “1+X”证书;人力资源管理;课证融通;HRSSC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82-03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国内职业院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引导之下,启动了“学历教育+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也就是“1+X”证书制度。第一批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的院校主要集中在工科类的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而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并不在其中。直到2020年的12月份,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入了第四批职业教育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中,这标志着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进入全新的环境。
一、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X”证书的“课证融通”及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X”证书,1是学历证书,X是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启动后,教育部公布的四批共计447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证书4个左右。X证书的认可度与培训评价组织、证书难易度及技能的实用性有关。换言之,X证书含金量越高,受市场欢迎度越高,愿意考取的学生也越多,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又有利于X证书的推广[1]。
(一)培训评价组织
按照教育部要求,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X”证书培训评价组织经过自主申报、专家遴选、公示等程序确定,并报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同意确定。同时需要学校专家、考证评价机构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证书开发,并决定证书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X”证书是对学历证书的强化、补充和拓展,具有对接专业岗位群新兴技能的作用,是“三教”改革的抓手[2]。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X”证书“课证融通”方法分析
笔者进行相关研究和调查之后发现,现有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主要有4项。以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证书(HRSSC)为例,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和高级。对应的建议培训课时是68课时、61课时和61课时不等。
X证书,作为学历证书的补充,强调对专项技能的强化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提升环节。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将X证书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替换原有课程,将初级、中级和高级内容按大一、大二和大三分级设置三门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将X证书内容拆解成若干技能知识包,融入专业课中开展项目教学。在课程外单独组织考试。此种方法对原人才培养方案变动不大,也能达到培训考证目标。不足之处是教师需重新调整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给任课教师带来挑战。三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以第二课堂形式组织专门培训考证。此种方法会额外产生培训与考证费用。三种方法各有利弊,综合比较发现第二种方法略优,采取技能知識包融入课程方法,方便构建“课证融通、赛证融通、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无论采取哪种方法融通,都需要做到综合考量,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融通。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X”证书“课证融通”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要全面、系统、科学。紧紧围绕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既考虑到能胜任教学且具备X证书培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又要兼顾产教实训和技能大赛。(见图1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按照上述第二种“课证融通”方法,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传统六大模块设置的课程体系,转型升级为以HRSSC为基础支撑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主体框架的课程体系。(见图2 “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框架)。升级后的课程体系,既适应现有中小企业需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适应开展人力资源“三支柱”改造的大中型企业的用人需求,课程内容更丰满,课程结构也更合理。
上述“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院校专家、企业行业专家通过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等环节共同做好HRSSC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解构。再由课程教学专家和企业行业专家完成与专业教学标准的融合重构。内容融合的过程,保留专业教学内容为主体的同时,补充、置换X证书技能知识包,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和拓展职业技能部分[3]。(见图3 “课程融通”转型升级路径)
融通后的课程,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内容。需要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倒推需要培养的能力,再对照融通后的课程能满足的能力要求,重新确定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并适当变更课程名称及课时数。经过解构、重构、融通,形成既包含专业课程标准又包含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课程体系,实现理想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见表1)
二、“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建议
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加入“1+X”制度试点时间较晚,缺少实践检验,在推进“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时存在一定困难。比如学校给予重视不够、保障不足,校内外师资和专家力量薄弱,缺少“1+X”证书制度的规范化,等等。但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借助“1+X”证书制度推动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构建势在必行,也是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好地构建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总结以下三点建议。
(一)学校给予高度重视
学校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实施主体。因此,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学校应重视自身职能作用的发挥,要从顶层设计层面给予高度关注,在专业团队建设、企业行业专家聘用、试点院校的申报、组织动员学生考证等方面给予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给予“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力保障。
(二)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
“1+X”证书制度本质上是为促进社会发展服务的,其整体上处于一种“动态”调整中。但目前来看,由龙头企业参与“1+X”证书开发、培训评价组织的意愿比较低,而相关行业培训机构、平台的参与意愿却比较高,其主要原因是前期国家给予试点补贴,尚“有利可图”。因此,“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约束机制是极为重要的。完善监管机制需要重视考核站点的设立、培训考核收费监督、组织程序及证书管理等规范性问题。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逐步形成促进优胜劣汰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监管机制。
(三)强化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多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学校,企业实践经验缺乏。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中具备HRSSC证书职业技能,同时具有课程融通能力的教师更是比较稀缺。对人力资源行业新兴技能的应用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敏感度不高。“1+X”证书制度下学校要重视教师综合素养的培养,通过挂职锻炼、专项培训等方式尽快熟悉“1+X”证书制度,并变被动为主动参与“1+X”证书制度落地实施,特别是“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以抢占高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先機。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构建适合X证书实施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目前,高职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参与“1+X”制度试点,开展“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尚在不断的探索阶段。笔者提出的针对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方法及实施路径,是在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兄弟院校一些启发,进而不断完善和推进“1+X”证书制度落地和“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黄一鸥,曾绍玮.书证融通背景下1+X证书制度的价值目标与推进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5):12-19.
[2]刘炜杰.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9(7):47-53.
[3]张正堂,宋锟泰,王巧莲.人力资源共享服务(职业基础、初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