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三单式”职业培训模式研究

2022-07-08 10:08俞琬琳谢昌炜谢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4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技能

俞琬琳 谢昌炜 谢翌

[摘           要]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技能劳动力大军供给不足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此困境的有效途径,但必须创新职业培训模式。构建订单式组织、菜单式教学、工单式就业“三单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有利于整合资源、产训结合、训实融合、多方评价、优化结构,为劳动者提供多层次、多类别、多阶段的技能提升,最大限度地保障职业培训质量,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关    键   词]  技能提升行动;职业培训;“三单式”模式;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16-03

职业技能培训是深入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核心要求。对照2018年—2021年国家和重庆有关政策要求,当前的职业技能培训工种和数量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离技能型社会建设需求也有差距。因此,结合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定位,在实践过程中从组织、教学、就业三个维度构建“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有助于提升就业人群的职业技能。

一、重庆市职业培训的实践困境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机制等为重庆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时代的重大机遇,却依然未破“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现实困境。通过梳理“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职业培训统计数据,结合重庆市“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发现当前职业培训存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统筹管理难度较大、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结构不合理、工学矛盾突出、企业培训困难多、培训结果与实际评价脱节等问题[1]。

(一)培训资源缺整合

目前全市拥有技能提升培训资质的载体较多,类型不同且隶属不同管理主体,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资源分散等现实问题。技能培训载体多元化,一方面展现了我市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明显的重复建设与建设不足双重问题。政府主导的公共实训基地、就业训练中心、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因隶属于不同管理主体往往能获得多渠道资金投入,但相互间却不能共享;社会化培训机构通常只能依靠市场化运作,容易受制于资金困境,难以有效提升软硬件条件却又不能向优质资源借力。这种条块分割的培训实践模式导致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技能提升培训存在标准不一、内容发散、质量难控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技能培训目标达成度。

(二)培训实践难监管

在三年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期间,重庆市按照国家规定先后投入18.81亿元资金,推行了多个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内容、不同名目的培训项目,培训名目多、涉及范围宽、覆盖人群广、隶属管理部门多,导致实践操作中统筹管理难度增大、质量把控松、资金监管难。

(三)培训结构不均衡

从全市三年技能提升行动多次发布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机构目录来看,民办职业学校是承训的主阵地,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和高职院校参与较少。培训人群集中在农业转移就业人口、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家庭子女、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培训层次较少涉及技师、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等,存在结构偏颇性问题。以重庆市各区县排名前十的职业工种为例,2021年经济发展最好的渝北区和位于最后的城口县排名前十的职业(工种)中,渝北区以临空产业、智能制造为主,而执行的培训目录主要是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一点的城口县则全部以生活类服务业培训为主,结构不均衡问题普遍存在。

(四)培训模式不深入

技能提升培训中,工学矛盾突出,企业员工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起来困难多、阻碍大,企业培训成效难以保障[2]。比如企业职工培训应完成45万人次,实际完成41.4269万人次,距离目标任务相差3.5731万人次。新型学徒制培训实际完成8.2183万人次,2019—2020年目标任务8.3506万人次,与目标任务相差2143人次。中小微企业以工代训平均4.4914人次,不足企业用人需求的1%。调研中很多企业管理人员反映,当前的很多培训没有深入企业需求端,缺乏产教融合的有效模式真正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员工培训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严重影响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培训评价缺衔接

職业培训结果与工作业绩无挂钩,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没有实现工资的增长。受访的13500名参培对象中,只有2018名回答认为培训后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工资实现了增长,占比14.9%;工资增长幅度方面,增幅1%~20%的320人,占比15.9%;增幅21%~30%的1235人,占比71.1%;增幅31%~40%的278人,占比13.8%;增幅大于40%的185人,占比9.2%。技能培训所获得的技能等级证书、技能等级鉴定并没有与工作业绩、工作绩效和薪酬挂钩,技能人才在单位和社会中受到的尊重和地位并不高,技能培训在某种程度上给员工带来的不是直接收益,容易导致员工对技能培训失去兴趣和动力。因此,关于技能人才的评价改革还需要加大力度。

二、“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意蕴

基于上述重庆市职业培训的实践困境分析,从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培训载体、培训管理、培训结构、培训模式、培训效果5个聚焦维度出发,在捋清影响培训效果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各影响因素的所有因子,进而厘清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3]。通过整合,形成更加有利于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果的力量,从而构建出“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

(一)“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内涵

“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涵盖了三方面内容。一是订单式组织,依托信息管理系统,精准掌握重点群体就业状况,建立实名数据库,帮助有培训意愿的人员就近方便培训。二是菜单式教学,面向市民培训需求,开发专项职业能力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开发使用职业培训包,帮助培训人员看单选择、量身定做、分类培训[4]。三是工单式就业,以稳定就业为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导用工企业参与培训全程,将职业标准、岗位要求融入培训体系,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培训,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在促就业带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三单聚焦整合资源、产训结合、训实融合、多方评价、优化结构五个维度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力提升。

(二)“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理念

“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市战略为指导思想,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提升为行动指南,结合区域职业培训情况,围绕区域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价值链、培训链、就业链有效衔接,以培训带动就业、就业促进产业的良好局面为基础加以构建[5]。

(三)“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訓模式基本特点

1.组织的高效性。订单式组织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包含各类培训主体与多种就业信息的组织管理系统,构建政府部门为主导,职业院校为主体,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补充,企业培训中心、行业培训中心、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基地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培训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要素优势,通过提升培训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丰富数字化培训资源,促进培训需求与供给、培训输出与就业的高效匹配。

2.教学的专业性。菜单式教学是根据培训人员需求,开发专项职业能力标准,指导各区县开发特色培训项目,围绕就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开发使用职业培训包,帮助受训人员看单选择、量身定做、分类培训[6]。教学方根据市民知识现状,精准施策,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以恰当的教学方式开展培训活动,切实满足市民需求,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

3.就业的精准性。工单式就业以稳定就业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产教融合方式,引导用工企业参与培训全程,将职业标准与岗位要求融入培训体系,开展订单、定岗、定向式培训,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在促进就业创业、推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7]。

三、“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行动路径

组织、教学和就业是“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三大特征,因此,在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建构培训模式,更要将模式转化为实践行动,找准“三单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行动路径(如图2所示),才能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培训效能,助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一)组织:统筹管理,提升多元主体资源合力

政府应充分发挥好职业培训券的作用,以市场为主导提升不同资源的聚合性和共享性。首先,建立统筹管理机构。根据目标任务的差异性和针对性,联动各职能部门共同落地、落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形成职能部门资源合力[8]。其次,减少直补性培训模式。允许培训券在全市范围内使用,倒逼各区县、培训载体以质量和精准服务获得政府资金。最后,优化县域供给。选取区域内职业院校、企业、社会化机构、社区教育的龙头进行资源整合,发挥高等教育机构、研究机构、高新技术基地、高水平公共实训中心等具有阵地引领性培训载体的作用,形成专业化技能提升培训合力。

(二)教学:产训融合,提升技能培训供给质量

根据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规划和产业布局,核准不同县域的侧重点培训内容和差异化特色项目。重点开发体现产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贴近岗位(群)实际需求的培训包,以项目、任务展开培训,所讲授职业技能要内容清晰,面向岗位,体现社会需求和个体发展价值,并对现有职业教育内容有重要延伸或补充作用。

(三)就业:训实融合,提高就业信息匹配度

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我市重点产业、劳务品牌特色产业等用工需求,发布紧缺技术工种目录。依托培训实名制信息库,动态掌握培训对象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等信息。联动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用工等信息,适时更新劳动力技能水平、匹配招聘岗位等提高就业信息匹配度[9]。

(四)评价:多方结合,推动技能人才评价深度改革

多层面共同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尝试将技能提升培训与就业招聘相结合,形成招、用、训一体的政策制度,将培训、技能等级证书、招聘、录用相结合;鼓励企业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和技能鉴定,将技能等级与职业院校内部的职称评定、企业内部的职业职级确定相结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牵头联合优质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发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通用性能力证书,并将岗位技能与证书培训相结合。

(五)体系:健全完善,优化培训结构

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各区县统筹龙头职业教育资源。补齐高职院校办学短板,全面核查扩招后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缺口,支持高职院校在有条件的区县布局分校区,多渠道筹措资金进行改善、提升。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技能竞赛集训基地建设,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实训网络[10]。大力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企业设立职工培训中心,面向本企业职工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积极建设一批产训结合型企业;鼓励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1]。通过以上系列举措不断健全、完善、优化培训结构体系,真正发挥技能培训的模式效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2]高树平,吴巧洋.定向培训: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发展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2(5):21-26.

[3]幸荔芸,袁德梽,林克松.跨界融合与精准扶助: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1+N”农民培训模式的行动探索[J].教育与职业,2022(5):31-36.

[4]李少兰,吴南中.职业教育育训并举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形成机理与支持条件[J].教育与职业,2021(23):27-34.

[5]胡青玲.助力电商直播产业发展的“全链式”职业培训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下旬刊),2021(12):64-68.

[6]邝东海,贾天昊,邱冠武,等.新技术革命下的场景式电力职业培训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1(9):232-233.

[7]刘丽娜,欧阳忠明,刘尧飞.21世纪意大利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就业的政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3):82-88.

[8]杜继明,董文娟.泰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投资机制、特征及经验借鉴[J].职教论坛,2021(10):158-165.

[9]谢册,刘俊英,周晓新,等.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的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72-76.

[10]朱玉凤,邓梓君.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职业培训研究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0):11-16.

[11]肖毅.英国“国家再培训计划”的背景、实施及启示[J].成人教育,2021(10):89-93.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职业技能技能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