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路径探析

2022-07-08 00:35方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4期
关键词:高职生思政责任

方杰

[摘           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做忠诚的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实践者。“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学生作为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需立志、明德、成才,更需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结合“00后”高职生在责任担当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特点,依托《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这一教学专题,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精神的强大动力,挖掘中国精神的深层次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观,成为真正的爱国者,培育学生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担当意识,赓续中国精神。

[关    键   词]  中国精神;高职生;责任担当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28-03

一、当代高职生责任担当意识现状

高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部分,不乏进步者、优秀者。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00后”的当代高职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心、呵护与溺爱,导致他们中的大多数责任与担当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

(一)理想信念缺失,自我责任意识弱化

高职院校在校生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职升入高职,这部分学生学习自律性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主动性不强,自我上进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弱。另一部分是高考失利进入高职,这部分学生由于对预期的高校目标与自己所进高职院校有心理差距,由此产生了较强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有一定的主观厌学情绪,不愿融入高职校园生活。缺乏正确“三观”与理想信念目标指引,缺少精神之钙,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要求放松,在信息与网络化畅通的今天,追求享乐主义。

(二)价值取向趋向实用化,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集体意识不强

在应试教育的主导下,许多家庭和学校在基础教育中,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集体主义与集体责任的培养。进入高职院校后,大多数学校又以培养高职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再加上受各职业院校实际情况的制约,课程思政的真正贯彻与实施有难度,加之受到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部分高职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极为淡薄。宿舍卫生差、个别班级上课出勤率低、上课被动应付、参加学院活动兴趣不高——这些均是高职学生缺乏集体责任与担当意识的外在表现。

(三)社会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淡薄,中国精神弱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将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目标定位于好的工作、高的薪酬,追求自我心中的物质利益,实现自己心中的美好生活目标。不关心国内外时事,不关心国家大事小事,漠视国情,淡化亲情,对公共事件不闻不问,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不强,家国情怀意识淡薄。只希望通过寻求个人利益来实现自我价值,而忽视了要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关系与社会关系进行有机结合。

二、中国精神视域下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促进国家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家庭与社会责任,都需要大学生具有责任与担当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阵地的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精神教育的主渠道,要通过思政课增强学生对中国精神的认同,在中国精神视域下培育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如何做呢?

(一)改变传统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課堂抬头率,打造思政有效课堂

作为思政教师要想让学生爱上思政课、爱听思政课,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思政课堂上,教师孤独地唱着独角戏,“一言堂”“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肯定不再适用当今“00后”的高职生。“00后”的高职生是在网络技术发达、手机更新频率高的大背景下长大的一代,他们的网络信息知识丰富,学习自觉性较弱,自控力差,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比较活跃,自我意识较强,热爱潮流,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基于此,作为思政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式与方法。通过信息与互联网技术,依托职教云、腾讯课堂、WeChat、QQ等教学平台与软件,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将丰富的影音视频、国际国内时政热难点解析网页链接码、学术文章、PPT等教学资源提前上传到职教云教学平台。

课前教师通过职教云进行学习任务布置与导读,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课堂所需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利用一键签到、课堂测试、头脑风暴、小组讨论与竞赛、随机点名等有趣、有效的互动方式让思政课变得有意思,让学生课堂走神、发呆、不认真听课的概率降低,大多数学生起码能够端正上思政课的态度,认真用心上思政课;课后教师在教学平台及时布置课后任务与作业。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与模式让学生能够有效融入思政课堂,化被动为主动,突破时间与地域限制,将网络思政课知识教学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前的目标导学、课中的教学互动、课后的任务驱动,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服务、自我提升的作用,引导学生用刻苦学习和自我负责的实际行动切实把报国之志转化为自觉培养责任与担当意识的行为。

在完成《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这一专题教学任务时,根据“中国精神丰富的内涵”这一问题,通过任务驱动法,课前设置主题任务活动:(1)所有学生根据身边美丽的人与故事,以“我身边最美的人”为题目形成纸质版文字,上传到职教云,小组互阅互评,选出最佳。(2)全班学生推选出一名代表,制作PPT,主题为“我身边最美的人及其体现出的中国精神”,课上讲解10分钟。课中首先由教师将学生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结果进行反馈及点评;其次请班级代表讲解PPT“我身边最美的人及其体现出的中国精神”,从学生视角理解中国精神体现在哪里、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什么、中国精神对中国发展的作用与意义是怎样的;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查找的典型案例,提取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理论相结合,抽丝剥茧,弥补班级代表讲解的不足,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依托网络教学软件与平台,通过任务驱动法与互动式教学,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悟”,提升了高职思政课堂的实效性;课后在职教云发起讨论:“结合本专业,谈谈作为当代高职生的你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课前的“我身边最美的人”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使其感受国人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课中任务驱动与互动式教学,师生共解中国精神之内涵、作用与意义,立学生担个人、社会与国家之责,课后通过职教云讨论再次激发学生从高职生实际与本专业角度考虑出发担爱国之责。

(二)创设红色课堂活动,补给中国精神食粮,涵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充分挖掘能够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红色资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红色基因与时代进步密码涵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通过课前分组(以宿舍为单位),教师布置任务,每次上课前10分钟进行红色故事与改革创新故事讲读。由本宿舍三位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一名学生负责搜集人物资料,另一名学生制作PPT(PPT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列出你所讲的人物,并进行人物简介。第二部分:他或她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第三部分: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什么?)最后一名学生负责红色故事讲读。根据参与度和展现结果,教师在平时成绩上予以加分。将红色故事汇讲演这一动作常规化,久而久之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第一,对大多数高职生思政课堂上学习被动状态有所缓解。第二,以宿舍为单位的组团的模式,通过团队成员彼此协作、相互交流、各司其职,增强了彼此的责任与担当意识。第三,主动涉猎红色资源与知识,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感受革命先辈与时代楷模的责任与担当,由人至己,内化于心,在英模的感召与带动下,增强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红色故事与改革创新故事讲读的案例,与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红色精神谱系整合,激发学生从革命先辈和时代英雄楷模身上汲取中国精神的智慧和力量,把个人奋斗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三)深化教学实践,在赓续中国精神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和本领

1.校内教学实践活动:马研部、系部和学院团委联合,开展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线的校园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唱红歌、演红色情景剧、红色诗歌朗诵;体现中国精神的电影集体展播;开展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的演讲和辩论赛;邀请专家学者、本地英雄和时代楷模做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讲座——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中国精神,激励学生的担责之勇,为自己、为家庭、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努力学习奋斗。通过一系列浸润中国精神的校内教学实践,拓宽思政课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路径。

2.校外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老区等红色资源基地,通过参观博物馆、党史馆等地,感受革命先辈们和当代中国时代楷模不畏艰辛、不怕辆牲、勇于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流血、牺牲的高尚精神品质;与学院社团的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社会实践生活去,开展敬老院义工活动、孤儿院送温暖活动、荒漠化地区绿化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实际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感;结合我院是农林高职院校的实际,在学生专业课实习见习、毕业就业时,与校企合作企业联合、根据国家政策,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提升平台,通过系列蕴含中国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深度、有温度、有方向的责任担当教育,发挥思政育人的隐性作用。

(四)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做有“信仰、信念、信心”赓续中国精神的思政人

把中国精神深度融入思政课,培育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时代担当。思政教师要坚持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的结合上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为学生提供理论武装、释疑解惑、教育引导的精准供给,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矢志不渝地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

1.思政教师要在理论上清醒和成熟,坚定政治站位,成为思想自觉、行为笃定的人。坚持党的领导,永远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专业职业技能人才的使命与担当。将自己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与“四史”相结合,与高职学生特点相结合,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将思政教育教学工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用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四个自信”,培养学生担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使命意识,驱动其学好专业技能,增强学生服务、奉献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与本领。

2.思政教师要将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实践始终结合在一起,将其教育教学贯穿思政课始终,使学生深刻领会弘扬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弘扬中国精神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按照做忠诚的爱国者、做真正的爱国者的具体要求,把对中国精神的价值要求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的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和能力的练就,形成为他人、为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

3.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要做到用信念、信仰、信心武装自己头脑的同时上好思政课,做到潜心治学、教书育人。对思政课做到自己真心接受,真情对待。要有备好和上好每一堂思政课的激情、热情、真情和真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备教材、备课本、备学生,整合教学内容与有效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切实保障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播撒中国精神之种,散发学生责任担当之光。

三、结语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是培育高职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重要引路人,高职思政教师要始终在中国精神视域下,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生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思政课堂、思政课校内校外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通过思政教师社会责任感与专业素质的提升,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有效培育高职生责任担当意识的路径,把思政课对学生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高职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能力,促进高职生的个人成长与成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31.

[2]李芳芳.新时代大学生担当精神的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9.

[3]宋晓炜.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高职生思政责任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责任与担当》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