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文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6-158-02
摘 要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人们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体育作为主阵地,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便从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出促进策略:(1)体育课堂落到实处;(2)提升课后辅导品质;(3)“家校”合力共促学生体质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校体育 体质健康
自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体育的地位直线上升,校外体育培训行业空前火爆,学生参与运动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增加。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体育仍然是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主阵地,学校体育应该怎样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呢?学校体育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发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主阵地作用呢?
一、保證体育课堂落到实处
(一)体育教师要坚守课堂
“双减”政策落地,学生在校内运动时间增长,体育课时增加。山东省教育部门提出:到2022年,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的主阵地,也是测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主要战场,体育教师要坚守课堂,坚守好自己的主阵地,严格落实上级规定的每周体育课堂课时,并保证每堂课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切实的锻炼。体育教师要加强钻研,积极践行“新课标”,创编更多更好的有实效的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锻炼,提高学生体质,为学生体制健康作贡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是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可量化的依据,体育教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建立“评估—干预”机制,通过对每位学生体测成绩的分析和课堂表现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提升策略,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手段,在培养技能、发展体能上,按照课堂标准要求,实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提高课堂效率
中小学生每堂课时间短、任务重,提高课堂效率是突破之道。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课堂进行常规训练或者体能练习时学生经常会感到没有意思或者厌倦,但在体育游戏中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在体育课上变得尤其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扬是最大的动力。教师要在课堂上多下功夫,把课堂搞活,让学生喜欢体育课,让学生乐学、乐练,扎扎实实上好课。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才真正意义上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提升课堂掌控能力,通过不同的训练手段和评价方式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通过精炼的、有吸引力的语言让一堂课的每一分钟都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要不断钻研业务,提升技能和理论水平,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在课堂上,技术教学一定要正确、精炼、重难点清晰、解决方法到位,每节课用于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这样留下更多的时间作为练习时间,在通过合理的练习手段适当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术和增强体能,这才是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基础。
(三)巧妙布置体育作业
体育老师要学会适应布置体育作业,可通过课堂布置作业或者拍摄运动技术微视频发到家长群或者公众号等方式。体育作业要围绕课堂上老师教授的运动技能展开,放学后学生自己或者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练习,家长可以拍照或者录制学生练习视频并发到班级群,以此来交作业,或者在下一堂体育课上进行展示也可以作为交作业的方式。
二、提升课后辅导品质
(一)体育课后辅导要面向更多学生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学生每天放学之后需要进行劳动,这对品德培养、身体健康都是很有好处的。现在的学生劳动的机会少,我们可以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替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参加每周两到三次课后体育辅导,这样对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加强品德教育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校要协调体育组和德育处,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后锻炼活动,引导全体学生去参与体育锻炼,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体育课后辅导可以采用年级轮流制,每个年级一至两天,这样更多学生可以享受到两个小时的有效运动和快乐运动时间。
体育课后辅导可以“运动俱乐部”模式开展,吸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俱乐部”,进行专项化学习,为学生真正掌握1~2项熟练运动技能提供支撑。学校应结合师资力量、场地器材条件、学生成长特点等因素,开设多样化课外运动俱乐部,引导学生深化运动学习,进而熟练掌握运动技能、养成经常锻炼习惯。
(二)竞赛展现课后辅导成果
“双减”政策后,课后辅导时间增加,参与学生多,校内体育课后辅导的数量也越来越丰富。王登峰司长表示,体育教育要“教会、勤练、常赛”,课后辅导可以作为“校园联赛”的主阵地,通过“运动俱乐部”,将学校体育联赛开展起来,可以采用多种比赛形式,通过竞赛提高课后辅导作用,也可展现课后辅导成果,进一步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等措施、精神,积极推进“教+练+赛”背景下整合赛事、强化赛事,探索构建特色课后辅导项目。
我校积极拓展体育比赛项目,开展了“月月有比赛”活动,比如三月开展跳绳比赛、四月春季运动会、五月游泳选拔赛、六月校园演武大会、九月秋季运动会、十月体质健康测试赛、十一月班级篮球联赛、十二月冬季长跑比赛,并将活动写入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持续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体育课后辅导为校园联赛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放学后的操场不在寂静无声,每天都是沸沸扬扬,充满了拼搏的加油声和欢声笑语,这才是最有实效的身体锻炼和最实际的道德品质教育。
三、“家校”合力共促学生体质发展
(一)加强与家长沟通
“双减”政策后,家长们普遍出现了焦虑情绪,真正的让“双减”落地,让体育运动更加充实到学生的生活中,需要我们更多的政策解读和专业指导。中小学应该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家校合力育人,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形成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针对于“双减”更是进行了两期专业解读,让家长更加放心地让孩子投入体育运动中。
体育教师还可以走进家长会,向家长们讲解现行体育考试政策和体测的重要性,讲述学校体育特色和“月月有比赛活动”,并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同时进行运动技术的简要讲解,以便带孩子在家自行练习。通过反馈,家长们和喜欢这种家长会形式,并且对学生身体健康更加关注,陪孩子练习的时间也增多了,既提高了成绩又增进了亲子感情。
(二)发挥家委会的桥梁作用
“舜友联合会”是我校的特色家委会,代表了我们的全体家长,是一个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
堅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每位家长成为体育教育的同盟者。要鼓励家委会参与到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管理中来,组建家长志愿服务队担任体育课后辅导的纪律管理工作,并鼓励家长与孩子参加亲子运动,建立家长课程资源库,开展家庭体育教育指导工作,打造家校共育生态圈,助力体育课后服务开展。
“爸爸俱乐部”是我校家委会的特色俱乐部,爸爸们合理安排时间和体育课程,进入到我们的课后辅导,有的教学生抖空竹、抽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的引入棒垒球项目还带学生外出参加比赛,有的组织绑腿跑、共渡难关等团体闯关活动,还有的把市体校的击剑、射击教练请到学校,这些都让我们的学生增长了见识、增加了体验、增强了体质,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也给课后辅导注入了生机活力。
(三)家长走进体育课堂
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牵挂着家长的心,家长期望能够近距离的陪伴孩子学习生活,因此每学期我们都有家长开放日,每班选五位家长代表走进一天的课堂,让家长更直观地看到我校教学情况和孩子们的在校表现。这一天家长们在课堂中和孩子们在一起上课生活,通过体验课堂,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老师们的辛苦、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以及学习上的方法技巧,更加直观地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有所了解,有助于后期陪孩子提升进步做好心理准备。
在操场上,家长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老师和学生们的体育课堂表现,体会学生的运动感受,通过观察也能了解到孩子之间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上的差距,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课下,家长可以与体育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现,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策略,也增加了亲子活动时间,促进学生课余体育锻炼。
四、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乎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学校体育应该乘着“双减”东风,修炼内功、夯实自己,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健康的走入社会开始全新生活。“双减”将促进体育教育快速发展并实现突破,期待学校体育因“双减”的扎实推进而得到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邵伟德,王倩.“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思考[J].体育教学,2021(11):14-15.
[3]张兰星,学校环境中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策略——基于“双减”政策[J].湖北体育科技,2021,40(12):1117-1120.
[4]于素梅.“双减”助力体育教育实现新突破[J].体育教学,20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