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盏的鉴赏

2022-07-08 09:50林国福
东方收藏 2022年6期
关键词:建盏器型釉色

摘要:建盏是陶土与矿釉的艺术融合,乃火与土的完美结合,泥土在烈火的高温淬炼下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建盏以泥为坯,以胎为体,以釉为衣,以色为魂,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在艺术家的精心创作下,经过拉坯、塑形、修坯、上釉,再经高温熔炼,最终破茧成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色彩。鉴赏建盏之美,除了观其外表之色,更要品其内涵与气韵。本文从建盏的历史、色彩、制作工艺与表现形式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盏;釉色;器型;鉴赏

一、建盏的色彩之美

建窑建盏作为一种在宋代独领风骚的茶器,备受世人的青睐,一直以自然生成的丰富釉色为人们所称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说的便是建窑的独特吸引力之所在。建窑建盏虽以黑色为贵,但它的黑并非毫无生机,而是具有丰富的光彩,并衍生出兔毫、鹧鸪斑、油滴、曜变等不同的纹样。建盏的外观受季节、天气、窑炉、窑位、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一样的原料,烧制出来的建盏也都不同。在笔者看来,每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

1.不同光线下的美感

若一只建盏带有聚成群落的斑核、随光线变化的彩晕,那么这只建盏就属于曜变,也有人称作窑变。曜变是指建盏在高温烧成过程中,釉色发生特殊变化的现象,同时釉面遍布各种纹理及其他意料不到的变化,并形成神奇的画面意境,给人以千姿百态而神秘莫测的感觉。曜变乃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自然窑变斑纹,因此要复制出两只一模一样的曜变建盏,是很难的。建盏的这种曜变在瓷器领域独领风骚,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建盏釉面斑驳的光彩是随着视角和光照的不同变化而变化的,若是将其置于自然光下,用手缓慢做360°旋转,就可以欣赏到建盏釉面各个部位浮现的斑斓色彩。彩虹、极光这类自然界中的彩光现象,每每出现,都会让人们产生美好的憧憬,此外,各类宝玉石也因其神秘的光泽和丰富的色彩而被人们所珍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曜变建盏之所以如此迷人,就在于其黑色的外表反射出千姿百态的彩光,宛如梵高的星空,又如李白诗句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银河,更像静谧的宇宙之光。建盏釉面的彩光神秘幽深,仿佛蕴藏着能量,人们因此趋之若鹜。

2.如油画一般迷离

如果要说建盏最让笔者心醉的地方,还在于那绚丽的色彩。釉面如同油画,乃斑斓、无规则、不刻意的美,釉纹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反射出多种光彩,似星空,又似宇宙,晕彩变幻,光彩耀人,灿烂交映,给人以意想不到的视觉享受。

古代文人常用诗句来赞美曜变之美,釉色纷繁,包容天下万物,曜变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

建盏色彩之美,写意而韵味十足,它的色彩丰富且灵动,纷繁不单调,它就像一个蕴含万千的小宇宙,拥有着耀眼的光泽、缤纷的色彩、各异的纹路,它不经意呈现出的斑点与色彩就是泼墨式的油画,随意中自带美感。

建盏的纹理与色彩皆不可控,精品烧成难度高。底部一般是无釉的,呈灰黑色,以筷子敲击底部可听见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建窑黑釉在高温中容易流动,部分盏外壁底部会呈现出挂釉的现象,人们称之为“釉泪 ”,那是烧制过程当中釉层慢慢熔融,受重力影响垂流成珠。

3.建盏与茶的碰撞

中国是瓷的国度,也是茶的故乡。瓷文化与茶文化相互衬托,斟茶入盏,氤氲雾气,如真似幻。玩盏有许多的乐趣,我们可以在微妙的光彩中察觉到生活之美,玩盏品茶也是追求精致生活的一种表现。手持一盏茶,焚香,静静坐着,思绪在茶香中慢慢飘动……轻抿盏中香茶,看盏中色彩,无疑是一种享受。斑驳的建盏与浅色茶汤互相衬托,沁人心脾。建盏表面的多彩釉面与茶汤相碰撞,会反射出斑斓的光彩。水光互相辉映,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

建盏因为厚实,因此有压手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触感,笔者喜欢它神秘、内敛、温和的特点。用建盞品茶是一种风雅的情趣,它可以长时间保温蓄热,其胎土胎釉当中的铁与钙等微量元素,也可以保持茶汤的碱性,让茶汤的口感更佳,提升茶的香气,让香茗拥有更甜顺的口感。而使用建盏喝茶一段时间后,由于茶中的微量元素与建盏的矿物釉发生反应,会出现“七彩光”,这就是所谓的养盏。可以说,用建盏品茗,韵深味浓,暗香浮动。

笔者崇尚自然含蓄、简约质朴,追求浑然天成的意趣。建盏则拥有趣、韵、味的美学特征,不仅造型美,还富有文化内涵。此外,建盏小巧又美观,造型兼具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没有太多的人为雕饰,完全“顺应自然”。它的主要特点是:含铁量高、矿物釉丰富、釉水饱满,很容易形成垂珠,色彩斑斓等,由此造就了建盏绚烂多姿的艺术效果,被誉为“瓷坛明珠”。

二、建盏的器型

建盏与其他普通的茶器不一样,其器型的共同点是碗口大、圈足小,形状像漏斗,口沿四周较薄,腹下部较厚,造型较稳重。建盏的器型主要分为束口、撇口、敛口、敞口四大类。如果说釉色是建盏的灵魂,那么器型便是筋骨。在各种器型中,束口盏、敛口盏、撇口盏在历代窑址发掘出土的数量比较多。

在建盏中,小件器型占据的比例多。由于建盏烧制工艺有难度,胎体越大的盏型比较难以制作成功,在烧制过程中胎土的结构容易变形、开裂,所以烧成大尺寸的建盏难度比较高,外观完整的大型建盏是稀缺的。

建窑最为经典且数量最多的器型是束口盏,“盏因茶而生”,说的就是为了“斗茶”而诞生的。建盏根据斗茶”需要,外形存在或高或矮、或大或小的一些变化,束口线的设计,使得建盏能够约束茶汤的外溢。胎体从上到下逐渐变厚,这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轻易倾倒,而且厚胎有利于保温,也就是说,束口盏能够较好地照顾喝茶之人的使用感受。就使用功能来说,撇口盏主要用于分茶,宋代除了“斗茶”以外,绝大多数场合用到的还是撇口盏,而且更多的是在商业场所使用。敞口盏也称“斗笠盏”,口沿外敞。敛口盏的“敛”即收之意,指盏口沿向内收敛,其样式也很多,主要作为饮茶的小杯。除了以上几种器型,当代手艺人不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也出现了多种器型,但也仅是微调,大体上还是保持了传统的器型模样。

三、建盏的烧制

建盏釉面中有一种独特而罕见的彩光现象,这是建盏中奇珍曜变的特色之处。建盏彩光釉面的生产工艺被人们称为“窑变”,这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建盏的彩光现象宛若天成、神秘深邃,是建盏之美的绝佳表现。 建盏千变万化的外观,是泥胎中的铁元素在高温下所产生的结晶现象。建盏的泥胎内含有微量的铁元素,这些铁元素在高温的煅烧之下形成了绚烂多姿的色彩。这些含铁的泥料多分布在建阳水吉附近一带,含铁质比较多的红、黄土壤,再经过粉碎加工成为胎土,通过繁复的烧制技法,最后经过高温淬炼而成。从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经过多道工序,手工制作使得每只建盏都别具特色,它们的器型、色彩有着微妙的不同,而这也正是建盏的韵味所在。在烧制过程中,釉面、工序、火候、气氛和时间,每一项工作的细微差别都会直接影响到成品的效果,稍微不小心就会导致最终成品的报废,因此,建盏的制作也是对手艺人功力的极大考验。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有关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之下,建盏烧制工艺逐步恢复,手艺人纷纷走上了研究建盏烧制工艺之路。近些年来,建盏中的乌金、兔毫、油滴等釉面的形成原理和规律被建盏艺术家们发现和掌握,而对于曜变则尚未有进一步的突破。研究表明,油滴斑纹乃铁的氧化物的结晶,当温度持续升高,本来凝结成圆形的结晶就会逐渐地往下流动,成为细而长的兔毫状,可以说,兔毫和油滴的形成规律是有迹可循的。而曜变则有天然奇色,光怪陆离,远不是人为之巧所能干预的。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曜变是在特殊条件下,釉水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综合产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非常多,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心得,笔者认为,从原材料方面来说,建窑建盏所使用的釉矿等出自水吉地区,其成分的复杂程度比较高,且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并且同一元素在高温淬炼之下,所生成的色彩斑纹也会所不同,此外,胎土的成分也会影响到建盏表面的斑纹形成;从制作工艺方面看,釉料和胎土加工的粗细程度、坯体的湿度和釉水的黏稠度,也会影响到曜变的生成;釉层厚度不一,斑纹也不尽相同,釉层太薄,会导致结晶偏小、不够清晰,釉层太厚,结晶会被掩藏在釉层深处,显示不出来。因此,对于曜变中彩光形成原因,目前业界普遍持有的观点是,曜变釉面斑点周围的日晕状及其向外发射的彩光来源于一层膜,这层膜非常的薄,彩光现象是由于薄膜的作用而产生的。另外,建盏烧制过程中,窑炉内的气氛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还原剂的剂量、种类与还原时间的细微差别,都会干涉到薄膜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彩光现象的最后呈现。

彩光现象的形成与建盏本身的性质也有关系。据了解,建盏釉面的结晶成分主要为磁铁矿,富含四氧化三铁,这种矿物本身就含有金属光泽,有反光的现象。所以,在光照下也会产生反射效果,但是这类彩光比较弱小,与曜变天目上斑驳的彩光相比,不值得一提。

四、悠久的历史

建窑建盏从晚唐五代开始烧制,并持续至元末明初,自宋代以来,以其粗朴的材质、简约的器型、五彩的斑纹,将自然与人工之美展现得酣畅淋漓。

据文献记载,建盏在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建盏之所以会如此备受人们的推崇,源于这一时期“斗茶”之风的盛行。所谓“斗茶”,最早是茶农评选新茶品序的比赛,是古代上流社会阶层的一种雅玩,具有趣味性。当时,举国上下皆爱“斗茶”。“斗茶”这一竞技比赛是由宋代点茶文化衍生而來的,因为满足了“斗茶”的需求,建盏因此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斗茶”器具,茶客视之为珍品,文人墨客更是纷纷挥毫用诗文赞美它。宋徽宗偏爱建盏,留下了“螺钿珠玑宝盒妆,琉璃瓮里建芽香。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的佳句。建盏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别具一格,影响十分深远,全国各地乃至日本等都纷纷仿制生产。如今,在日本等国家,建窑建盏也被视为国宝,收藏在世界各大重要博物馆和机构之中。

五、结语

窑变万千,如浩瀚宇宙、璀璨银河,小小的器皿幻彩流光。建盏的外胎是黑釉,但在高温烧制下,却有随光变幻流转的盏上色彩,千文万华、绚烂多姿。千百年前,建窑建盏凭借其所独具的绚烂多姿的色彩和雅致古朴的韵味,不仅在宋代风靡一时,成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亦曾一度被指定为宫廷的御用茶器,并借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销往世界其他国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建盏釉面的彩光是建盏在极为特殊的条件下经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成果,具有斑驳色彩的建盏,无论在宋代还是在当下,都值得人们珍视,是浑然天成的艺术臻品。对建盏的深入研究,将促进建盏行业的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建盏的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2]陈显求,陈士萍.建盏珍品的研究[J].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91(04):25-32.

[3]马协初,张文君,杨伯军.在快速烧成条件下铁结晶釉的研制[J].江苏陶瓷,2010,43(05):13-14.

作者简介:

林国福,师从国家级技能大师陆金喜。现为南平市曜变陶瓷研究院建窑建盏资深研究员、福建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建窑建盏国际研究中心专家研究员、景德镇陶瓷大学高等文化研究院助教。创作当代建窑瓷雕、建窑茶盏、建窑瓷板画,获得国内外展览和赛事最佳创新金奖、银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猜你喜欢
建盏器型釉色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建盏谣
品牌建设于建盏产业的发展
涅槃重生,土火交融的建盏之美
探索铜官陶釉色应用于室内空间设计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吴昌硕篆刻实践研究
龙泉窑三问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