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2-07-07 13:02王莉余敏乔南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病情护士肺炎

王莉,余敏,乔南

(信阳市中心医院 a.呼吸重症监护病房;b.急诊科,河南 信阳 464000)

肺炎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全球范围内,肺炎带来的经济负担日益突出[1],临床需重视对肺炎的治疗。普通型肺炎可进展为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SP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将导致肺循环阻力、心脏负荷增加而引发心力衰竭[2],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患者需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诊疗。但在实际临床中,因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突发情况多等因素的存在[3-4],常规急救护理难度大,患者病死率高。一体化急救是一种较新的急救模式,国内外多项研究指出该模式急救服务效率高,可提高临床急救成功率。为提高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8例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8例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SP[5]和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依从性高,配合干预。排除标准:其他原因引发的心力衰竭;胸廓畸形;合并肿瘤、其他肺部疾病、全身性感染等;中途转入或转出治疗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13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肺炎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1)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即接到急救电话后随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医院,患者入院后,护士协助分诊医生评估病情,遵医嘱给药并指导用药,进行日常护理、病情监测等。(2)观察组施行一体化急救护理。①成立干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院前急救护士(专科工作2 a以上)、院内急救护士(专科工作5 a以上),并将急救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小组、院内急救护理小组以及联络组,护士长担任总组长以保证护理的顺利进行并做好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有主管护师职称的护士担任各小组组长。在实施护理计划前,制定SP合并心力衰竭相关急救知识及急救流程课件,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制定轮班制度,保证每班至少有1名组长、5名组员。②院前急救。在接到求救电话后,保证5 min内出车,院前急救小组选取通畅路段尽量快速到达现场,在给予患者呼吸、循环支持的同时,由另一名护士在旁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情绪,患者转运至救护车上后,至少1名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清除患者气道、口腔内分泌物,另1名护士向家属咨询患者的临床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告知分诊医生,分诊医生通知联络组,联络组通知院内急救小组做好相关急救准备。③院内急救。患者到院后开放绿色通道,由1名院内急救护士指导患者家属办理挂号、缴费等手续,院前护士将患者病情及临床资料交给分诊医生,院内急救小组在分诊医生的指导下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用药(强心剂、利尿剂、止咳药物等)并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辅助检查,患者转入重症病房后做好输液速率控制、病情监测、呼吸道护理、药物应用及饮食指导等工作。在整个急救过程中,联络组都需要思维清晰,有效调度。另外,参与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能够迅速把握患者家属的心理,灵活应用谈话技巧促进患者家属配合。

1.3 观察指标(1)时间指标。收集两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2)心、肺功能。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彩超获取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等心功能指标,采用肺功能仪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等肺功能指标。(3)临床效果。干预5 d后根据患者症状及胸片判定临床疗效。治愈:咳嗽、发热等症状全部消失,且胸片显示阴影完全被吸收。显效:咳嗽、发热等症状明显改善,且胸片提示阴影明显吸收。好转:咳嗽、发热等症状有所改善,且胸片显示阴影有所吸收。无效:各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或有所恶化,胸片未见阴影被吸收。将治愈和显效计入总显效率。

2 结果

2.1 时间指标在时间指标上,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时间指标比较

2.2 心、肺功能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LVEF、CI、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LVEF、CI、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VEF、CI、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临床疗效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的总显效率为77.61%(104/134),对照组患者总显效率为63.43%(85/134),观察组总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临床SP患者常常存在以肺功能损害为主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其中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FEV1、FVC显著低于正常人[6]。轻症肺炎患者肺部炎症较轻,血氧水平仍处在正常范围,因此很少发生心力衰竭。但SP患者在细菌毒素、低氧血症等影响下,心肌细胞可能发生水肿、变性等改变而并发心力衰竭,其中细菌毒素可改变血管通透性,通过体温升高而影响酶活性,抑制体内供能,以上多种途径均可导致心肌细胞损伤[7]。低氧血症则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素、抑制一氧化氮而引发肺动脉高压,进而造成右心衰竭[8],临床可观察到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LVEF、CI显著下降。对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并非单纯吸氧就可达到有效的恢复速度,尽早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并依据个体情况应用强心药物,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科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效率更高,其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因此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肺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常规急救模式下,各科室、急救各步骤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加之急救护理人员素质不一,导致在临床实际中常浪费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而延误抢救时机[9]。一体化急救是在救援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将院外急救、院内急救等模块进行整合以达到无缝连接的模式,可有效避免传统急救模式院前急救知识不足、院前与院内急救不连贯、院内急救转诊延误等情况而浪费抢救时间[10-11]。在实施该模式前,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干预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以充分发挥各医护人员的技术优势并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施行轮班制,有助于调动急救人员的积极性,避免因接取急救电话不及时延误抢救。常规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单纯承担“转运”工作,而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院前急救人员有了更多的职能[12]。到达现场前医护人员可安抚患者及其家属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13],以便到达现场后能取得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到达抢救现场后便开始进行简单处理,并在转运途中及时与分诊医生取得联系,告知患者情况,尽可能利用转运途中的时间帮助分诊医生了解患者病情。患者入院后院内急救医护人员协助分诊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抢救,以缩短分诊医生病情评估时间和临时准备抢救用具的时间,最终达到抢救的高效性。高效的抢救意味着患者更早得到有效干预,有助于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改善预后。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表现出更好的心肺功能,临床总显效率更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该模式时,联络组需做到清醒指挥、步骤明确,灵活处理院前抢救、院内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总而言之,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推荐对SP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

猜你喜欢
病情护士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