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健坪 陈涛 龙彦合
摘要:介绍龙运光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用药经验及思想,龙运光教授秉成中医治疗理论,把“正虚毒伏”作为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基本病机,始终贯穿于围化疗期。辨证以化疗前期邪盛正衰,瘀毒内结;化疗中期脾胃失运,气阴亏虚;化疗后期气血亏虚,脾肾两虚为要点,并提出以扶正祛邪为治疗法则。擅长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上注重患者个体差异,注重配伍顾护后天脾胃、补益气血、补益肝肾之品,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恶性肿瘤;围化疗期;临证经验;龙运光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6-0001-04
癌症也称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广大人民健康的疾病。其每年发病数和死亡数高,由于各种社会因素的加剧,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中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仍不降反升[1]。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有临床症状是病情已经进展到癌症中晚期,早已失去手术指征,需要综合性治疗。对于这些患者而言,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2]。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不良作用,比如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3]。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虽然效果没有化疗那么快速,但重视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整个病变过程,着眼于个体差异,以“整体审查,辨证论治”的观念贯穿于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全程,发挥着西医不可替代的地位[4]。如何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中挖掘治疗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理论和经验,是我们不断探索研究的主题。
龙运光,教授,主任医师,贵州省第一批名中医,14岁开始随家族第四代侗医传承人龙锡燕学习侗医药知识,长期致力于以侗医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挖掘、整理、研究工作,建立了全国首个苗族侗族药物标本馆。从医50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医疗经验,擅长以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现就其治疗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经验介绍如下,以乡同道。
1 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书中记载有“癥瘕”、“积聚”、“岩证”等类似于现代医学肿瘤疾病的论述。古今医家也一致认为恶性肿瘤是由多种致病邪气蕴结于脏腑组织,相互博结,日久而成的恶性疾病[5]。如《内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
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是指恶性肿瘤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阶段,包括化疗前期、化疗期间和化疗后期三个阶段[6]。龙运光教授认为“正虚毒伏”是恶性肿瘤围化疗期发病的基本病机,始终贯穿于围化疗期。在恶性肿瘤围化疗阶段,正气亏虚,抗邪力不足,邪毒渐生,日久伏而发病。正气的充盛与否,也是关系着围化疗期转归的关键。在化疗初期“毒聚血瘀”,正邪交争,阳虚阴盛,邪踞上方,正是正气虚弱,毒瘀亢进的表现。化疗期间,“毒邪内盛”,化疗药属阴邪,反复攻伐机体,使阳气更虚,毒邪串络。化疗后期“气伤”,五脏六腑功能受损,气血精亏,脾肾亏虚更为严重,正气亏虚,余邪残留,正不胜邪,使恶性肿瘤在化疗后期缠绵难愈,易于复发及转移。
龙运光教授认为正虚及复感外邪是恶性肿瘤围化疗期发病及病情反复的重要因素,余邪残留是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重要原因,毒瘀内阻是恶性肿瘤围化疗期难愈的原因之一,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根本原因是正虚毒伏。
2 辨证要点
肿瘤的发生是正邪消长的长期过程,阴阳失衡、气血失调,久而化生瘤毒,毒瘀博结而成积,常表现为乏力、疼痛、肿块、发热、消瘦等症[7]。化疗前期,邪正斗争的激烈,正不胜邪,正气处于劣势地位。龙运光教授认为化療前期以“ 邪盛气虚,瘀毒内蕴”为主要特点。具体表现为五脏六腑之气亏虚,症见慢性病容,身体无力,神情漠然,或有瘀点瘀斑,或感脏腑经络疼痛不已,纳眠差等。临床大部分患者已处于中晚期,疾病久生,患者易感抑郁,心理问题增加,易焦虑、烦躁不安、情绪易动等。化疗期间以“气阴两虚,脾胃失和”为主要特点,症见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恶心、呕吐、纳呆、腹胀、腹泻、食欲不振,舌红,苔薄,脉细数。化疗期间化疗药物的攻伐对胃肠道系统有毒副作用,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阴不振。李中梓《医宗必读》中指出“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化疗后期以“气血亏虚,脾肾两虚”为主要特点,症见腹痛喜温按,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面色苍白无力,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脉沉细弱。《景岳全书》云:“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诸病源候论》曰:“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说明脾肾对血液的影响。脾肾亏虚是恶性肿瘤围化疗期复发、转移的基础,脏腑功能失调多与脾肾相关,其中肾脏亏虚是影响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正气强弱的关键。
3 治法方药
龙运光教授认为毒在体内,久病会导致抑郁、血瘀、各种虚证。对郁毒、瘀毒、虚损等病理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治疗[8]。虽然病症有主次之分,但人体是一个整体,辨病立证与确立治法时,要注意调节好气血水液,调整好人体内、外、上、下各脏腑之间的功能,方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扶正祛邪应贯穿于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的全程,用药应遵循“天人合一”、“五位一体”的理念,达到内调、外疏、血合,气理的状态[9]。
化疗前期“邪盛气虚,瘀毒内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虚则补之”“损者益之”,当以补虚扶正、振奋阳气、化瘀祛邪散结为主要治法,临证常以黄连解毒汤、天麻钩藤饮、血府逐瘀汤、当归补血汤及自拟方加减。在祛除邪气时,龙教授喜用加入生气生血之药,如三七、当归、黄芪、枸杞等。化疗期间“气阴两虚,脾胃失和”,患者在患病期间就有食少乏力、胃胀便溏等脾失运化的表现,加上化疗之法又再一次损伤脾胃,难以运化生血,则脏腑功能减退,如何祛邪和扶正是治疗难点。龙运光教授在临证中将健运脾胃放在主要地位,在具体运用中加入生地、麦冬、玉竹、沙参、二芽(麦芽、稻芽)等养阴生津健运脾胃之品,运化脾胃功能,缓解化疗之毒,以增强化疗作用。化疗后期“气血亏虚,脾肾两虚”,化疗结束后,正气虚极,毒邪残留。化疗药物易伤及脾肾,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容易致瘀。毒伤精髓,则髓海不能充盈,肾虚则血不能化。故健脾以运化后天,调节免疫力;补肾以调先天,刺激骨髓造血,平衡体内环境。故临证加入杜仲、黄精、淫羊藿、黄芪、枸杞、菟丝子等补肾益精血血之品,达到气血调和,先后天并行,缓解骨髓抑制,减轻脏腑毒性,提高患者免疫力,防治外来感染及多药耐药,防止复发。
龙运光教授遵循中医基础理论,融会贯通中医侗医思想,指出在恶性肿瘤围化疗期化療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遣方用药注意分型论治,注重个体差异。此外龙运光教授认为正气是生命的根本,要保持气机的充盈顺畅,一遇事不急,顺其自然,保持平和的心态;二是遇事不可抑郁,抑郁伤心神,《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因素相关,特别是恶性肿瘤疾病。在治病过程中多与病人沟通,减轻其思想压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及早日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擅用民族医药
龙运光教授生长于侗族医药世家,自幼学习医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侗族医药经验。侗医自古以来,在辨病诊治时,强调全面诊察,注重致病之因,抓住病因治疗,此亦是侗医治病之关键。侗族医学秉持“人体是一个整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观点[10],所以在认识疾病时,要从整体出发,不能只看局部或部分的表现,这成为在侗医诊断学中成为“察外象,审内体,综合分析”的辨病辨证法则。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正虚毒伏”,根据“内外、血气、冷烫、强弱、玄象”[11],故以扶正祛邪为主,注重“病急以药治,复后调养而康”的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内伤久病或体质虚弱的肿瘤围化疗期患者,采用内服药物、外用药敷的方法,以中医、侗医结合的手段和方法治疗,与现代医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治疗效果,加速病愈,减轻患者痛苦。
内服法:(1)化疗前期常用药:白花蛇舌草、预知子、娘莲伴(侗药名)、美蔸盖(侗药名)、飞龙掌血(侗药名)、美门阳雀(侗药名)、熟地、党参、白术、登美桃(侗药名)等。(2)化疗期间常用药:蜂房、全蝎、铁灯台(侗药名)、甬观音(侗药名)、甬姑娘(侗药名)、甬翁无(侗药名)、曲蟮(侗药名)、狮头参(侗药名)、白术、麦冬、玉竹、蹿山甲(侗药名)等。(3)化疗后期常用药:门辰细(侗药名)、门松(侗药名)、门数帕(侗药名)、门嫩(侗药名)、薏苡仁、陈皮、鸡内金、芽拘尖(侗药名)、芽拘麦(侗药名)等[12]。上药辨证论治,因人而异,每日或每2日1剂,水煎服,1个疗程9剂药,服用后随证加减,直致症状完全改善。
外用药敷法:主要是新鲜药物捣汁或嚼烂外敷。侗族居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广,药用资源丰富。侗医治病用药常是刈草为用,即即采即用,因新鲜药物效果好,且用之简便,故喜用新鲜药物。或将干药粉调酒、醋、植物油、动物油外敷,或用药物煎熬成膏药外敷等。常用方药:嫩兑桃(侗药名)、门档归(侗药名)、门血用(侗药名)、骂吻(侗药名)、三七、奴亚(侗药名)、土茯苓等。
5 典型病案
患者,万某某,女,63岁,自诉于2019年4月无意中发现右乳黄豆大小包块,无疼痛、肿胀等不适,就诊于” 四川省中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乳腺癌”,患者为进一步诊疗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外科,于6月排除相关禁忌症后在麻醉下行“右乳根治术”。术后病理:右乳腺导管原位癌,高核级,伴局部间质微浸润。上下切缘、内外切缘、基地切缘、乳头与皮瓣均未见癌累及。右腋窝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右乳前哨淋巴结5枚均未见肿瘤。诊断为右乳腺导管原位癌 T2NOMO IIA期术后并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于2020年11月求吾师中药治疗,症见:慢性病容,精神疲乏,面色寡淡,气短乏力,肢端麻木,头昏眼花,手足发凉,口苦咽干,夜卧不宁,食欲差,大便结,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乳腺癌(气血两虚,脾肾亏虚)。处方:美门阳雀(侗药名)30 g,党参15 g,山药20 g,门松(侗药名)20 g,白术20 g,门挡归(侗要名)6 g,候报罢(侗药名)15 g,鸡内金15 g,冬凌草20 g,重楼15 g,蜈蚣2 g,首乌藤15 g,6剂,水服,每日或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患者自行采摘八角莲磨酒外擦乳腺,膈日1次,或用蒲公英煮粥,配合中药温服。
二诊:2020年12月8日,服药后,症状减轻,精神可,麻木减轻,手足发凉,大便可,舌淡苔白,脉细。上方去候报罢、冬凌草、鸡血藤,加益母草30 g,石斛20 g。八角莲磨酒外擦乳腺,隔日1次,或用蒲公英煮粥,配合中药温服。
三诊:2020年12月21日,稍感乏力,手足冰冷已减,近期牙龈有出血,舌淡苔白,脉细。上方去益母草,加红景天15 g,桂枝10 g,熟地20 g.
末诊:2021年1月5日,患者精神饮食较前好转,手足冰冷缓解,牙龈未出血,舌淡苔白,脉细。继续守方5治疗。
按:患者年老脏腑渐虚,经过化疗等抗癌治疗,气血亏虚,脾肾亏虚。《景岳全书.虚损》云:“无论阴阳,凡病至极,皆所必至”。患者脾虚则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水湿停滞,湿浊犯胃,胃气上逆,食纳减少,水谷之精微无以化生营血,充养四肢百骸,致患者肌肉瘦削,体乏无力。肾虚则精髓空虚则不能上承于脑,脑髓空虚致患者头昏眼花,肾精不足,四肢痿软,无法抵御化疗带来的损伤。肿瘤细胞虽被杀灭,但余毒仍伏于体内,此时气血双虚,脾胃亏虚,化疗之毒与体内病理代谢产物蓄积,随时可能再次发病,故以扶正养气血加健脾补肾法再加活血祛瘀法以治之。一诊以益气养血,解毒散瘀为法,方选用八珍汤加减,黄芪、党参、山药、白术、当归补益气血,茯苓、薏苡仁化湿,冬凌草、重楼、蜈蚣、首乌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八角莲磨酒外擦乳腺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蒲公英煮粥服以助药力。二诊、三诊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逐减益气散瘀之品,加温经通络之药,增强免疫力,防止感染。之后病情趋向好转,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曹毛毛,陈万青.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及防控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3):145-149.
[2]贾火生,赵春妮.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J].四川中医,2019,36(2):219-222.
[3]曹迪,张亚密,全建峰.中医药改善化疗毒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7):1302-1305.
[4]施玲.段其昌老师治疗恶性肿瘤经验[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6),6-9.
[5]刘佳琴,杜小艳.潘敏求治疗胃癌经验[J].湖南中医药杂志,2017,33(4):22-24.
[6]解文珊,倪育淳.中医和法在肿瘤围化疗期的应用体会[J].中医肿瘤学杂志,2019(1):54-55.
[7]井艳华,贾彦焘.从正虚瘀毒论治恶性肿瘤血液高凝状态[J].中医学报,2019,34(257):2087-2091.
[8]龙运光,龙滢任,龙彦合.中医侗医结合治疗肝癌、肺癌的临床经验[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12):49-50.
[9]龙运光,龙滢任,龙彦合.侗医辨病立证与治疗法则理论[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0):1-2.
[10]洪宗国,杨光忠,王德彬.侗医药思想梳理与理论架构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35(12):40-42.
[11]陈涛,龙滢任,宋国林.龙运光教授诊治慢性ITP经验探析[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3):4-7.
[12]龙运光,龙滢任,龙彦合.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4):41-44.
(收稿日期:202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