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洁 郭孟珂 李郭记
摘 要: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概念能够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对企业创新胜任力进行调研,能够了解企业创新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本文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为调研对象,从企业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新要素、完善企业创新环境、企业创新人才储备多个维度开展对企业创新胜任力的调研。研究结果显示,近半数企业的创新胜任力一般,超过60%的企业对创新胜任力有需求。
关键词:企业创新胜任力;企业创新;胜任力;创新胜任力评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文索引:马洁,郭孟珂,李郭记.<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2):-122.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6(b)--03
企业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拟通过引入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概念,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了解我国企业当前的创新胜任力情况,发掘企业对创新胜任力的需求。
胜任力的概念主要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针对个人胜任某项工作所需具备的能力展开,胜任力模型通常认为知识、技能等外在因素和工作积极性、思想观念、个性特征等内在因素对个人的工作绩效有明显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潜力和企业创新溢价。研究认为,加强企业的创新投入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企业的绩效高低来衡量。李子彪(2020)认为,加强创新投入只能提高最终的产出,并不能改变企业内部的创新结构和方式,加大创新投入并不能使企业更加适合创新,提出了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概念。企业创新胜任力是指企业实现创新活动所需具备的全部内在要素,是能甄别出哪些企业适合创新,哪些企业不适合创新的潜在特征,包括企业创新的知识、技术、产品、市场、文化及组织管理等方面。
为了研究企业的创新胜任力,团队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为例,开展了以“北京经开区企业创新胜任力”为主题的调研工作,从企业创新方法、创新成果、创新要素、完善企业创新环境、企业创新人才储备多个维度研究企业的创新胜任力。此次调研采用结构化问卷,以一对一访谈反馈的方式搜集到111家企业样本。样本企业所属产业包含北京经开区四大主导产业(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高端汽车与新能源、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及其他产业类型(含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园区等),基本涵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产业群;样本企业中私营企业占比59%,合资企业占比21%,国有企业占比15%,外资企业占比5%;样本企业覆盖了各种营业收入水平,包含营收小于0.2亿元至营收大于50亿元的企业,其中营收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21%,营业收入在1亿~3亿元的占比16%,营业收入在10亿~30亿元的占比13%;样本企业覆盖了各种企业规模,包含员工数量小于50人至员工数量大于3000人的企业,员工数量大于3000人的企业约占24%,员工数量为50~100人的企業占比15%,员工数量小于50人的企业占比15%。
1 经开区企业的创新活动及成果特征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企业创新活动高度重视,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和工委宣传文化部创办了“北京亦庄创新发布”的平台,旨在鼓励创新、宣传创新、服务创新,每月会定期举办、发布创新政策和政府信息、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和北京亦庄创新发布清单,包括城市创新合作清单、企业创新发展清单、成长目标投资清单、亲清政商关系清单、高端才智需求清单等。
目前,经开区企业的创新活动成效已初具雏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经开区专利申请量14665件,比2019年增长39.4%,截至2020年末,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231件,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收入405亿元,比2019年增长11%。
调研结果显示,经开区企业的创新活动及成果呈现以下特征:
第一,经开区企业主要的创新活动包含客户中心型创新活动、效率驱动型创新活动、工程技术性创新活动、科学研究型创新活动多种类型,其中效率驱动型创新活动的效果被较多企业认可。
第二,多数受访企业认可创新活动的重要性,认为创新对企业发展较为重要。
第三,企业创新活动成果的形式多样,包含新产品或服务成果、创新输出的技术、创新输出的生产工艺、创新形成的服务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形成的管理模式或组织模式多种形式,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创新成果都体现为新产品或服务。
第四,企业创新活动的成果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特别是新技术和新生产工艺对企业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第五,企业获得创新成果的难度较大,特别是想要形成新产品或服务、新技术及新生产工艺等成果需要企业投入较高的成本。
2 经开区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要素
经开区多数企业认为,企业创新人才数量的储备、企业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创新方法的掌握、企业的创新环境则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次要因素。
企业营造创新环境的难度非常高,经开区企业主要采取的举措包括打造企业创新文化、升级企业市占率、建设企业创新制度、调整组织架构、转变领导力风格和建立容错机制等,其中大多数企业较为认可打造企业创新文化的举措。
3 经开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制定了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政策,《亦庄新城国土空间规划(2017—2035)》提出建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加强创新要素供给、持续优化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政府主导、市场驱动、实现研发、中试、推广的一体化服务,解决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增强对国际高端人才和国际企业的吸引力,2035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不低于540人。
3.1 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
经开区企业主要采取了内部培养创新人才、多渠道引进创新人才、给予创新人才特殊待遇和整合利用外部人才四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实施效果来看,多渠道引进创新人才的效果较为明显,其次要注重给予创新人才特殊待遇、整合利用外部人才,而内部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起效最慢。
以经开区内ABB公司的举措为例,它通过举办技术大赛多渠道引进创新人才,效果显著。ABB是一家电气化产品和工业自动化系统全球五百强开发商,2021年3月ABB和中国自动化学会联合主办2021年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大赛以“智能技术、创领未来”为主题,旨在通过比赛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智能产业技术人才。优秀选手除获得奖金外,还将赢得ABB招聘直通车“绿卡”,优先获得工作及实习机会。ABB杯智能技术创新大赛举办了16年,参赛总人数超过2万,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作品、创新成果以及一大批兼具创新思维与科研实力的优秀人才,为企业和行业发展输送了许多新鲜血液。
3.2 创新人员的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人员的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多个指标体现,通过对经开区企业的研究发现,创新团队协作能力、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公司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抗压抗挫折能力、自信及自我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目标及成就导向、社交能力、好奇心等指标能够衡量创新人员的创新能力,且排名靠前的指标显著性较高。
3.3 创新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经开区超过半数的企业针对创新团队协作能力、目标及成就导向、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公司目标和价值观的认同能力5个方面展开了相关培训,旨在培养创新人员的创新能力。
3.4 创新方法的使用及效果评价
经开区企业使用的创新方法包括精益生产、6sigma、IPD或NPI、专利战略、TRIZ、NoE、FMEA、DFSS和门径管理,其中精益生产和6sigma方法应用较广,超过半数企业在使用且效果较好。
4 经开区企业创新胜任力
4.1 企业创新胜任力评价
在调研中,本文对经开区企业的创新胜任力进行了整体评价,近半数企业认为自身的创新胜任力一般,27%的企业认为创新胜任力好,11%的企业认为创新胜任力非常好。
4.2 企业对创新胜任力的需求情况
超过60%的经开区企业认为对创新胜任力有需求,但需求迫切度一般,18%的受访企业近期不需要提高创新胜任力,17%的受访企业近期需要提高创新胜任力,仅3%的受访企业近期迫切需要提高,2%的受访企业完全不需要提高创新胜任力(见图2)。
图2 经开区企业创新胜任力的需求
4.3 提高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方法及评价
经开区企业在提高创新胜任力方面,主要的需求体现在员工自我效能提升、员工学习及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方法培训、员工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领导力培训、企业文化建设及宣传贯彻等方法。
5 結语
综上所述,经开区企业在创新环境、创新要素、创新成果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限制了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提高,多数企业的创新胜任力一般。企业创新胜任力的提高仅依靠企业的努力远远不够,需要政府、行业协会、学校的共同努力,构建创新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经开区政府始终将“企业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战略发展方向,尤其是针对区内四大主导行业和高精尖企业。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行业为例,在《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指出,要设立新型重大项目投资专项基金,推动生物技术创新突破,同时经开区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多项政策支持。例如,经开区发放科技创新服务券,支持企业围绕科技创新创业购买专业技术服务;经开区企业研发机构专项奖励,对2020年新引进或新获批北京市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给予资金支持;2021年9月,北京经开区开展了经开区首台(套)重大技术创新产品认定及资金支持工作。经开区政府与高校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帮助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匹配企业的人才需求。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搭建行业内平台、撬动各方有效资源,做好资源整合。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各方联动,积极创造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提高企业创新胜任力。
参考文献
李子彪.精神-制度-行为:企业创新胜任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9):112-119.
郭本海,张笑腾,甄美荣,等.基于多目标的企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GERT网络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8(22):161-168.
吕晨,曹方卉,周之桢,等.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8(10):174-181.
杜丹丽.速度特征视角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7):44-53.
刘星,高名厚.企业的成长力对其创新溢价的影响: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价值工程,2017,36(1):251-252.
徐立平,姜向荣,尹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S1):122-126.
刘英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高端化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66-72.
解学梅,戴智华,刘丝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与新产品创新绩效:基于面板数据的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18(3):92-96.
仲理峰,时勘.胜任特征研究的新进展[J].南开管理评论,200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