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洪艳 于艺从 于艺曼
【摘要】物理学科在学生科学与理性思维的培养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而言,具备繁多的知识点且涉及较大思维难度,学生学习时难免会感到吃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重视课堂教学的调整与优化,注重学生物理知识学习兴趣的激发,指引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创新思维习惯、科学价值观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本文简单介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并提出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面向教师提出传授知识与学科技能的同时,高度重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学生形成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掌握问题解决方法与能力,助力后续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关注人文底蕴、实践创新、科学精神等素养,在不同素养互相联系、补充、促进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参与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深化学生认知与感悟,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1 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
初中物理学科包含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探究四个核心素养,彼此间有关联且共发展的关系存在,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形成的与个人终身发展相适应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1].教学中,要求教师以四方面内容为中心,凭借前瞻性与全局性眼光对以往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加以审视,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与教学内容的调整,尽可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夯实其终身发展的基础.
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2.1 创设趣味情境,树立物理观念
面对物理学科时,不少学生都有畏难情绪,学生在与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首次接触时也难免有一系列问题产生,且个别教师以往采取了过于刻板、单调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与提升.
基于此,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现阶段,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大部分师生的认可,根据该方法目前的应用实践情况来看所取得的成效也十分可观,能帮助学生更顺利地理解[2].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可引入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以教学内容为根据,联合适宜信息工具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突出趣味性与生动性,改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助力其学习兴趣、热情和积极性的激发与提升,有利于物理观念的树立.
以“光现象”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选择日常生活中多种光现象,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呈现,唤醒学生生活体验,调动学生思维引领其联想其他实例,并对光现象形成原因展开思考,当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后再进入物理知识系统学习阶段,自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2 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创造性是优化学习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且能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所以,教师要着重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托创造性与互动性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开阔解题思维,立足于不同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尝试不同解决方案的探索,从而助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长期保持,最终达成学习效率提升的目标.
以水与盐水的区分实验教学活动为例,教师首先可从课本中实验方法及过程的讲解入手,邀请学生思考该实验中涉及哪些物理理论知识的运用,准备实验开展需要使用的仪器供学生参与实践,并指点学生从物理实验理论入手进行其他验证方法的构建.又如教师可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动手兴趣的生活小实验,如三种类型的杠杆学习中,可指点学生通过筷子夹取较小与较大质量的食物,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筷子形状及姿势能够更简单、更容易地夹取食物,学生在探索研究中能够迅速了解运用杠杆原理即可掌握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物理知识,会发现不同物理知识与物理结论有利于物理实验方法的拓展,且能指点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物理知识.在经历不同实验方法后,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认知得以拓宽,且该过程中能够有效发散创造性思维.
2.3 精心设计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应当建立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而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缺的支撑.基于此, 教师可从问题设计入手,提出能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其主动性且探究价值十足的物理问题,在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3].
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过程中,有必要突出层次性、阶段性,对学习层次不一的学生个人情况予以充分考虑,设计连贯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保证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维持清晰的思路,形成更深刻的印象,获取更显著的学习成效.
以“光的传播”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面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有谁知道铁路工人在隧道挖掘前会使用什么方法确保隧道保持直线不偏离呢?”的问题,学生在经过一番讨论与总结后,教师再进行本课主题的导入,并继续提出“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樣的?光直线传播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不同物质中光是否会保持一样的传播路线?传播中的光与不同物质遭遇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等问题,邀请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研究并汇总组员的意见看法,在互相质疑、探讨中发现问题答案.采取此类教学方式能够引领班级所有学生踊跃思考问题答案,在全体学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充分发散其科学思维,并能大幅提升学生合作互助与自主探究能力.
2.4 挖掘教材,开展深度学习
初中物理阶段的教学中引入“深度学习”教学方法,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故而该方法备受教育界的关注.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个别教师在认知和掌握深度学习方法方面不够深入、完善,有关深度学习利用的有效性不足,且学生在初中物理知识学习中缺乏足够的深度挖掘意识,难以取得理想的深度学习效果[4].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充分发挥深度学习的作用价值,需要深度挖掘教材.
以“运动相对性”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入手关联知识点,为学生呈现运动中的物体并要求其仔细观察,对“参照物”概念形成初步理解,并尝试分析参照物在物体静止与运动状态描述中的重要性.例如,车辆行驶中,如果选择道路两旁的树作为参照对象即可判定汽车处于运动状态;如果选择汽车上的人作为参照对象,此时车辆状态为静止.
生活实际中有诸多例子能够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概念更直观地了解,但如果教师不够重视可能会简单化这一知识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难以牢固掌握知识.层次安排缺乏的情况下,单一进行物理例子的堆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架构的形成与完善,难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基于此,教师可引入对比分析说明的方式,如采取额定功率和电器实际功率对比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在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分析的基础上,面向深层次备课方案展开研究设计.
从教材特色出发,对教材挖掘并反思,有机结合点线面,或立足于多方面、多角度对教材深入挖掘,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2.5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新课标面向教师提出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从物理教学层面出发,积极指导学生建构知识、体会知识内在价值与蕴含的情感因素等要求,彰显初中物理学科应有的育人价值,指导学生对科学态度与责任感的概念形成初步理解,并在后续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责任感,认识合乎事物客观规律,并指导言行表现,如科学行为方式、健康情感等.
以“磁体与磁场”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并结合航海领域展开讲解说明,向学生展示伟大的中华文明,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散发与爱国主义情怀的激发,在学习的同时带给学生快乐的感受.同时,教师可从生活相关的问题入手,如选择节能灯和白炽灯的问题,两种灯分别为60W和12W的功率及1元与10元的市场价格,节能灯供电为市场价为1200元的太阳能板,白炽灯为电价为0.5元/(kW·h)的市场供电.请对比分析,选出最适宜的照明系统.立足于成本角度而言,白炽灯明显涉及更低的成本,然而若是立足于社会资源角度而言,节能灯是更符合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
在此类型题目的支撑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可促进其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增强.
2.6 依托物理实验,引导科学探究
物理实验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教学物理知识的灵魂,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催化剂[5].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物理实验时,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通過实验的运用展示教学,指点学生深入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初中物理中,通过实验能够发现诸多概念及定理,所以教师在教学相关概念及定理时便可采取实验的方式进行,指点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及定理,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科学探究思维.以电路图知识教学为例,为指点学生认识和理解电路图,教师可为其提供4个灯泡与2个电键让其随意连接,并在图纸上进行连接图的绘制,接下来教师以学生绘制的电路图为根据连接实物,要求学生对灯泡点亮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在师生互动性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往往更高,有关电路串联并联知识的理解也自然更顺利.
二是开放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较高开放性探究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依据实验现象展开思考、总结,能发散学生思维并培养自主探究能力.以“浮力”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即可设计探究性实验“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在开始实验时提出相关性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乒乓球放入水中与漂浮在水面上时受浮力更大的是哪一种情况?从水中向水面浮起的乒乓球会有什么因素产生变化?在问题导向下组织学生实践观察,解决“浮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是什么”的问题.
此类教学方式中,能够指点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深刻的认知,且在具体的实验中可实现科学的物理学习方法的掌握及较强物理思维的形成,并养成科学探究思维.
3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调整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在教学培养目标中纳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基础物理知识传授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物理观念、实验能力、科学品格、科学态度及责任意识的形成,依托趣味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引入类型不一的实验,在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结合“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踏上全面成长与发展的道路,成为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陈俊.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2021(4):19-20.
[2]吴志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策略[J].物理教师,2019,40(3):37-39.
[3]周金中.夯实物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取向与实践[J].中学物理(初中版),2021,39(8):2-5.
[4]陈永亮.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4):50.
[5]邹秀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