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卫超,陆金龙
(国家电投集团协鑫滨海发电有限公司,江苏盐城 224500)
国内某1250 MW 发电厂汽轮机采用日本三菱重工技术,关键重要部件进口,由哈尔滨汽轮机厂和三菱联合供货。根据机组特点,汽轮机选用半速机,工作转速为1500 r/min、单轴、四缸、双流道、六排汽的反动凝汽式汽轮机,由1 个高压缸、3 个低压缸及其附属系统组成,附件包括进汽阀组、盘车装置、密封油、EH 油、润滑油系统(包括顶轴油系统)及仪表和控制系统。4 个缸通流部分均是双流对称式分布,主汽阀(MSV)的功能是在接到跳机信号时能快速切断供高压缸的主蒸汽,主调节阀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系统调节进入高压缸的蒸汽流量,共有4 个主汽阀(MSV)和4 个主调节阀(GV)。
汽轮机主调节阀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控制系统调节高压缸的蒸汽流量,两个主汽阀和主调节阀的阀体由一个整体铸件组成,形成一个阀组进汽室,经主调节阀进入到高压缸的入口。主调节阀属于平衡型阀,施加于阀上的不平衡力较小,容易控制,在主调节阀周围,装有一个由多孔的圆筒组成的消声器,减小低负荷时主调节阀周围的压降,从而减小阀门小开度时气流的冲击,降低噪声。
油动机通过油缸活塞杆向上运动的提升力来开启阀门,阀门弹簧提供相反的力来关闭蒸汽阀门。主调节阀由三菱供货,包含进汽管道、阀组件、弹簧室、连接器、油动机等主要部分组成,各部件在现场进行组装。
主调节阀阀杆与油动机活塞杆通过一个连接器(图1)连接,连接器外观是一个圆形螺母,内部为细牙螺纹,主调阀阀杆和油动机活塞杆端同样是细牙螺纹,细牙螺纹的连接强度高,自锁性能好,常用于固定调整等用途,对于有振动和防松要求,精密传动的情况下宜选用细牙螺纹。通过连接器将阀杆与油动机相连,在控制油压的作用下提升阀杆,调节汽门开度。现场安装时,先把阀组件安装到进汽室内,再将连接器旋入阀杆上,紧固到位后对正穿入销子,然后安装弹簧室及油动机组件,在油动机弹簧室上穿入3 根临时引杆,压缩油动机弹簧,直至露出油动机活塞杆上的方槽为止,然后将油动机活塞杆旋入连接器,按照力矩值进行紧固后穿入固定销并敛缝,完成执行机构与配汽机构的连接。
图1 活塞杆示意图
1 号机组基建期间,对主调阀各零部件进行组装,在主调节阀安装时,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装配过程中工艺不规范,油动机活塞杆与连接器安装过程中,出现油动机活塞杆卡在连接器内,并且连接器未安装到位。按照常规的检修方法,在连接丝扣内喷涂螺栓松动剂,并结合铜棒振击的方法,继续拧紧连接器,但拧紧几扣后又出现卡涩现象,向螺纹内浇入润滑油并静置半天,在无法轻松旋紧连接器的情况下,盲目的使用加长杆和大锤敲击连接器,试图强行将连接器继续旋入活塞杆,在这过程中,致使活塞杆与连接器咬死,想要将连接器旋出,但拆卸困难,既不能紧固,也不能松动。
考虑到继续拧紧或旋松连接器可能会对螺牙造成更为严重损伤,采用割炬加热连接器外表面的方法,使连接器受热膨胀,然后松开连接,但加热后,连接器与活塞杆仍然不动,出现螺牙彻底咬死现象,遂将这一情况上报。
维修部工作人员现场检查后,确认活塞杆与连接器已彻底咬死,询问安装人员,得知在开始时可以轻松旋入,当旋紧到2/3时,发生咬扣现象,活塞杆和连接器螺纹损伤严重导致无法拆除。油动机与汽门安装不到位会出现阀杆卡涩、断裂、引发调节系统调节不灵敏,严重时汽门不能关闭等危及机组安全运行的事件。
初步分析活塞杆与连接器咬死的原因:①基建期受到现场不清洁环境因素的影响,连接器存放的过程中,有异物粘着在螺纹上,安装时没有做好清洁;②与螺纹表面质量直接相关,在锻造、热处理过程中,出现边角毛刺、运输过程中出现磕碰、划伤引起表面质量下降;③在螺纹损伤后,产生的废屑积累在螺牙内,继续旋紧后出现螺牙变形,阻碍螺纹旋合;④内外螺纹间隙较小,在受到大锤较大冲击力下,使已经变形的螺纹进一步受损;⑤加热时受热不均匀,局部过热,导致彻底咬死,即使能够拆卸下来,也难以进行二次装配。
针对这种现象,不能继续安装,如果强行拧紧,连接器和活塞杆螺纹损坏,还可能会出现已安装到位的阀杆螺纹损坏,这两个部件为原装进口,采购周期长且价格昂贵。经讨论后,最后确定两种处理方法:①将油动机活塞杆切除,保留连接器和阀杆;②将连接器剖开,保留油动机活塞杆,但切割过程中不能保证活塞杆螺纹完好无损。
结合实际情况,宜采用相对保守的原则,将损失降到最低。对两种处理方法进行再讨论,认为第二种方法虽然耗费人工,但是从阀杆与连接器的采购经费来比较,第二种方法较为经济可行,制定详细的检修策略,注意避免对活塞杆螺纹造成损伤,在保证检修工艺的情况下,通过切割破坏连接器,使之与活塞杆分离。
剖开连接器的处理方法:先用切割机在连接器上切出一条竖直的槽道,调转180°,在对称位置上再切出条竖直的槽道,然后将连接器从活塞杆上旋出。
首先将主调节阀从进汽管道上整体拆下,平放在胶皮上,并用木头固定垫平,将活塞杆和连接器做好防护,防止在切割过程中受到损伤。现场切割完毕后,连接器无松动迹象,无法旋出,继续进行二次切割,扩宽槽道的宽度,将已经切割的“一”字形槽道改为“V”字形槽。在进行二次切割后,连接器仍无松动迹象,无法旋出。继续进行三次切割,扩宽切割面,在“V”字形槽的基础上将切口磨成一个接近于半圆形的弧形面。切出半圆形槽后,活塞杆螺纹与切割面最小余量约2~3 mm,无法将连接器旋出,用螺栓松动剂自顶部喷涂,搁置0.5 h 后,仍然无松动迹象。商议决定再继续扩大两侧的圆形槽的切割面至接近内螺纹处,然后磨薄连接器,缩小活塞杆与切割面距离。打磨后,一侧连接器几乎切透,稍微露出内部活塞杆螺纹,使用錾子剔除连接部分金属,露出一侧螺纹,用同样办法处理另一侧连接器,剔除连接部分金属后,连接器与活塞杆彻底分离,取下受损的连接器(图2)。
图2 破坏切割后的连接器
活塞杆与连接器脱离后对活塞杆进行检查,发现油动机活塞杆表面脏物较多,螺纹内夹杂着一些固体颗粒物,使用清洗剂对活塞杆螺纹进行清洗,用再生布擦拭干净。
4.2 判断依据
查阅三菱提供的技术文件,对油动机活塞杆螺纹的判定使用标准要求为:①螺纹磨损量应小于相对标准的30%;②有缺陷或受影响的螺纹数量小于总量的10%。经现场测量,活塞杆螺牙高约为0.32 mm,虽然多数螺纹受到磨损,但依据三菱规定螺纹磨损量应小于相对标准的30%的要求来考虑,受损的螺纹磨损量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检查统计,活塞杆共有37 圈螺牙,严重损伤的有2 圈,一般损伤的有4 处,损伤较小的有3 处,自下向上第5 根螺纹1/5 圈螺纹几乎全部磨没如图3a)所示,自下向上数第4 根螺纹1/2 圈螺纹磨没如图3b)所示,螺纹处已经磨平(自上而下贯穿磨平)如图3c)所示。
图3 螺纹受损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损伤严重的两处螺牙会影响使用效果,如果修复后继续使用,在拧紧时不排除还会出现卡阻现象。三菱技术支持专家见证后,将详细情况整理材料后汇报三菱总部,三菱认为螺纹受损情况比预想的要好,根据油动机活塞杆螺纹的判定使用标准要求,活塞杆可继续使用。维修部接受三菱总部的建议,对油动机活塞杆螺纹进行修复处理,更换新连接器继续使用。
细牙螺纹螺距小,配合更为精密,这种装配精度较高的细牙螺纹,螺牙间的微小不平整度或加工精度不高,在安装时容易出现啮合位置咬扣,导致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增加,如强行拧紧会出现咬死或拆卸困难,受损的螺牙修复处理技术复杂,难度大,一定要严格控制检修工艺。
针对主调节阀油动机活塞杆咬死的情况分析,基建公司在安装过程中存在严重失误,野蛮施工,导致连接器彻底咬死,活塞杆螺纹受损,总结此次事件,应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以下5 点:①各部件在安装前保证清洁度,彻底清洁去除活塞杆和连接器螺纹表面和内部的氧化皮、杂质、异物;去除表面的锈迹、毛刺等。对于轻微受损的螺牙使用锉刀或车床进行修复,损伤超过标准的禁止使用;②进行试装配。活塞杆应能轻松旋进连接器内,确保安装灵活、无卡涩现象;③正式回装时应在活塞杆螺纹表面均匀涂抹防咬剂、石墨、二硫化钼等润滑剂,降低摩擦系数;④严格遵守厂家标准工艺、检修规程,按照规定的力矩要求进行紧固,注意连接器旋入旋出的速度,当出现卡组时,及时查找原因,禁止野蛮操作,损坏设备;⑤制作连接器拆除装用工具,保证在拆装过程中用力均匀,规避连接器卡涩、咬死风险,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合理的装配工艺减少设备检修工作量,避免设备及零部件损伤,节约检修成本,延长紧固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