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益彬(福建省诏安县建设畜牧兽医站)
诏安县属福建省漳州市辖县,地处福建南端、闽粤交界处,西邻广东省饶平县,交通极其便捷,陆域面积1293.8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56万人。诏安县养鹅的历史由来已久,据县志记载:自明朝万历年起,诏安人民就有养鹅的习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诏安县养鹅户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2020年诏安县肉鹅年出栏已达355万羽,产值达7亿元以上,此项农民总纯收入达1亿元以上。
为全面了解全县肉鹅养殖情况,掌握全县养鹅的分布和养殖技术水平,发现诏安县肉鹅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021年4~6月,诏安县畜牧技术服务站组织人员对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部分养鹅场户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1.养殖规模逐年扩大。2017年全县肉鹅存栏67万羽、年出栏159万羽;2018年全县肉鹅存栏90万羽、年出栏282万羽;2019年全县肉鹅存栏118万羽、年出栏324万羽;2020年全县肉鹅存栏128万羽、年出栏355万羽。全县肉鹅养殖主要分布在梅洲乡、四都镇、金星乡、白洋乡等4个乡镇。通过走访全县32家鹅场,他们的肉鹅养殖规模存栏约1500羽、年出栏约4000羽。
2.鹅苗主要来源于广东。走访的32家鹅场,全部是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的肉鹅育肥场,他们购买的鹅苗都来源于广东饶平、汕头等地的种鹅场,购买的鹅苗品种均为狮头鹅,鹅苗价格随着季节和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每羽单价从十几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3.养殖设施设备简易。走访的32家鹅场,一般建有一栋保育舍,用于养殖引进的鹅苗至25日龄。建有一间脱温鹅舍,用于养殖从保育舍转出的雏鹅至40日龄,40日龄后的肉鹅直接圈养在果树、林地下直至出栏。与生猪养殖、肉鸡养殖相比,肉鹅养殖设施设备简易,投资成本少,且养殖门槛较低。
4.基本以活鹅销往广东。走访的32家鹅场饲养品种均为狮头鹅,饲养周期约为120天,平均出栏体重7千克,基本以活鹅销往广东。广东有吃鹅肉的传统,特别是逢年过节,潮汕地区家家户户都有购买肉鹅用于祭祀,反而,诏安县没有吃鹅肉的习惯,所以消费量较少。由于有大量活鹅需要运往广东,诏安县催生出一批专业“鹅贩”,专门从事收购全县成年鹅运至广东潮汕地区的活鹅交易市场进行贩卖,每天约有一万羽活鹅销往广东潮汕地区。
5.基本采用“鹅-沼-果(菜、林)”模式。走访的32家鹅场周边果、菜和林地等消纳地多,粪污处理基本采用“鹅-沼-果(菜、林)”模式进行处理。为解决诏安县养鹅污染问题,2019年年底,诏安县政府根据实际出发,出台《诏安县灰鹅养殖污染整治实施方案》,通过拆改结合,促进诏安县肉鹅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在水流域两侧等禁养区内的鹅场予以关闭拆除,对于在可养区的鹅场通过指导粪污改造升级,予以保留。鹅场粪污的改造基本采用“鹅-沼-果(菜、林)”模式。鹅场产生的粪便通过干清粪收集至储粪池内进行发酵,发酵后成为农家肥用于周边果、菜和林地等消纳地或售卖给其他种植大户进行施用。鹅场产生的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后,沼液流入储液池内进行储存,储液池最长可储存3个月的沼液。通过抽污水将沼液抽到周边果、菜和林地等消纳地进行利用,部分沼液抽到周边的调节池,用清水稀释后进行利用。鹅场产生的病死鹅由养鹅场业主运至周边病死畜禽临时收集点内,并通知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工作人员及时运到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1.没有种鹅繁育基地。虽然诏安县养鹅体量大,但全县至今没有一家正规的鹅苗生产基地,鹅苗基本由养鹅户从广东潮汕地区引进。有几家规模较小的种鹅场,由于体量较小,生产出来的种蛋,基本被收购到广东潮汕地区进行集中孵化。诏安县的养鹅场户从广东潮汕地区引进的鹅苗的品质也是参差不齐,部分从正规养殖场购买,部分为贪图便宜从小散户养鹅场购买,导致鹅苗品质不稳定,有些肉鹅成活率时高时低,养鹅效益不稳定。
2.饲料搭配不合理。鹅虽然是草食性动物,但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养鹅场户为图方便和加快鹅的生长速度,在饲养肉鹅全程用全价配合饲料,有的直接用肉鸭的全价配合饲料,基本没饲喂青草等植物性饲料,营养的过剩和粗纤维饲料的减少导致很多肉鹅在饲养过程中抗病力减弱、易得病。全价配合饲料使用比例的增加,加大农户养鹅的成本,减少养鹅带来的效益。
3.饲养环境与设备简陋。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鹅场户只有1栋保育舍、1栋脱温鹅舍和1个洗浴池。鹅场的运动场基本没硬化,没硬化的运动场无法彻底消毒,病毒和细菌有可能存在于运动场上,循环感染每一批次的肉鹅。没有配备专门的肉鹅饮水设备,很多肉鹅在洗浴池内洗浴时,饮用洗浴池内的水,由于洗浴池内的水经过肉鹅洗浴,水体已经受污染,肉鹅饮用此水,易得肠道疾病。40日龄后的大鹅圈养在果林树下,没有配套的鹅舍或遮雨设施,遇上刮大风或下大雨等极端天气,圈养肉鹅易得病。
4.流行鹅病时有发生。在调研中,很多养鹅场户对鹅病缺乏全面的认识,普遍存在“轻防重治”的心理。由于场所的简陋和预防的缺失,既有发生传统禽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也有发生特有的病种,如小鹅瘟、鹅痛风等。养殖户用药往往有盲目性,要么自己从网上选购,要么随便从邻近兽药店购买产品,缺乏鹅病专业临床解剖和诊断技术,造成用药不及时或用错药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5.肉鹅产业化水平低。虽然诏安县年出栏肉鹅约355万羽,肉鹅养殖体量较大,但诏安县没有一家肉鹅屠宰或加工厂,基本以活鹅的形式销往广东潮汕地区。全县养鹅的大部分是中小养鹅户,没有养鹅的龙头企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行情好时,养鹅户一窝蜂都去养;行情差时,损失惨重,饲养量急剧下滑。整个肉鹅产业链短,销售市场较为单一,市场话语权缺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肉鹅价格波动大,养鹅户风险大,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对肉鹅产业生产建设用地、用电、良种补贴等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于肉鹅养殖用地要进行合理安排。二是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对肉鹅产业资金的投入,提升肉鹅产业基础条件建设水平。三要采取积极的信贷扶持政策。当前,养鹅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从事肉鹅养殖户的扶持力度,提供小额贷款,适当提高信贷额度,增加中长期贷款,保证养鹅户的资金运转,提高养鹅积极性。
2.培育肉鹅扩繁基地。农业部门要科学规划,逐步引导,建设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的优质种鹅扩繁场,依托汕头市白沙禽畜原种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完善狮头鹅良种繁育体系,提高优质种鹅的生产供种能力和良种质量,构建扩繁场、商品场二级良种繁育体系,保障肉鹅产业快速、稳定发展。
3.强化实用技术培训。一是要加强人工种草养鹅技术、肉鹅规模化高效生产技术、肉鹅疫病防控技术等技术培训和推广;二是要抓好肉鹅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以诏安县鹅博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标准化鹅场作为标杆,发挥示范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4.加快肉鹅产业化进程。一是引进肉鹅养殖的龙头企业入驻诏安县,以龙头企业带动诏安肉鹅产业的发展,形成集种鹅生产、鹅苗共育、肉鹅回收销售为一体的肉鹅产业化开发利用模式,保障诏安肉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积极整合资源,通过建立养鹅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家庭适度规模养殖,为养殖户提供鹅苗、饲料、饲养及防疫技术及产品回收服务,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