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菁
摘要:“传帮带”是高校培养人才梯队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共建结对,双向帮带”形式,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增强“传帮带”实效,推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传帮带;共建结对;精细化管理
学院办公室作为高校服务师生第一线的基层组织,切实解决师生所需,更好的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学校、学院中心工作服务,是我们永远的课题。依托四川大学党政管理服务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1DZYJ-05),我们通过党团工群协作,对传统“传帮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进,推动“一对一”结对、“面对面”交流,建立推进业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常态化机制。
一、“传帮带”模式的传统与局限
“传帮带”模式由来已久,“传”指传授、传承,“帮”指帮助、帮教,“带”指带领、带动。传统意义的“传帮带”多指有经验的老同志将知识、技能、方法传授给年轻一代,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带领他们适应岗位、融入团队,将老一辈的经验融会贯通、学为己用。“传帮带”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是帮助青年教师、青年学生迅速成长的助推剂,但由于“传帮带”主体的不同、具体的方式方法不同,“传帮带”的效果往往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1、年龄认知差异,影响“帮带”主动性。
“传帮带”一边要教,一边要学,教学相长才能相得益彰。如今的年轻一代自我意识普遍较强,能够进入高校工作的往往在学生时代又都是佼佼者,通过人才引进到校的更是在科研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教书育人对他们而言是全新的职业,但要主动向老一辈学习取经,学什么、怎么学都成了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五花八门的课件引入年轻一代的课堂,这是青年学生更为熟悉和容易接受的方式,却恰恰是老教师们的经验覆盖不到的短板。于是对于大多数青年教师而言,主动接受“帮带”的意愿并不强烈。
2、激励方式单一,影响“帮带”积极性。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是高校承担“传帮带”任务的主力军,但他们往往身兼数职,有的年龄较大,本身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年过七旬仍旧活跃在教学督导、关工委工作第一线的老同志,在高校并不罕见。相比老同志们的工作热情而言,“传帮带”的外在激励却一直较为单一,无外乎微薄的报酬、组织的认可和精神鼓励,这使得“传帮带”队伍缺乏吸引力,长时间缺少新生力量的补充,队伍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大。
3、配对是否恰当,影响“帮带”出效果。
“传帮带”模式一般是“一对一”结对,方便相互了解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帮带”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参与这项工作的人数有限,往往是“一对多”,而且配对的时候对“帮带”对象的个体特点了解并不深入,通常是根据专业领域和从事工作的特点进行配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帮带”的效果,也使其渐渐失去了曾经的活力。
二、“传帮带”形式的传承与创新
2021年初,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号召全党同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传帮带”是我们党的经验做法和优良传统,如何在新征程、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继续建功立业,继续发扬光大,在传承中创新必不可少。
1、讲好红色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掀起了一波讲述红色故事的热潮,听身边的人讲鲜活的事,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好故事讲述坚持、讲述理想、讲述信念,更容易被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所接受。动员一批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讲述自己工作之初的故事,和年轻一代一起回顾成长历程,更容易获得认同感,从而更好的发挥榜样的力量。
2、依托党建活动,推动事业的发展。
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必须将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贯穿事业发展的始终。作为服务师生第一线的基层党组织,面对老中青三代服务对象,我们通过支部联动的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牵线搭桥,让三代人一起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通过这样一种“传帮带”的形式,加深年轻一代对党史的理解和认识,汲取守正创新的力量。
3、转换结对思路,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传统的“传帮带”模式里,老同志是“帮带”的实施者,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在生活中,这些老同志由于空巢、独居、高龄、多病等客观因素,其实也是需要关心和帮扶的对象。2021年11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对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指导性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高校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一直较为突出,离退休工作也是我们长期的重点工作。在对老同志情况进行分类建档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志愿者与有帮扶需求的老同志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在进一步了解分析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大胆尝试将两项结对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常态化的“双向帮带”机制,以期能够兼顾两代人的个性化需求。
三、“共建结对,双向帮带”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双向帮带”的参与者主要是老同志和青年学生。青年学生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需要正确的引领,而老同志恰好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老同志在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存在诸多困惑,而学习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恰好是青年学生的优势所在。互补的需求,为“双向帮带”机制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党建带团建,结对常态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高校基层党组织抓好共青团工作指明了方向。让老专家、老学者,与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结对,一方面帮助老同志解决使用智能手机进行面部识别信息录入、医疗就诊卡绑定、疫苗接种预约等实际问题,一方面在青年学生与老同志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老一辈教书育人、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故事,深刻体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沧桑巨变,让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入脑入心。常态化的“共建结对”,“面对面”的亲切交流,让志愿服务更有针对性,也让“双向帮带”模式初现效果。
2、老中青结合,帮带重实效
“共建结对,双向帮带”需要牵线搭桥,也需要跟踪效果,青年教师的适度参与,正是两代人之间的这座桥梁。由青年教师主导,以多种活动形式为载体,为老同志和青年学生建立联系,在主动问需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并在时间协调、场所提供、服务保障等方面提供及时必要的支持,是使得“双向帮带”机制最终产生良好效果的必备环节。相信通过党团工群协作,有针对性的提供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必将推动“传帮带”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也将有助于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1]陈洁,黎志明,王鹤儒.基层党组织发挥对青年人员“传帮带”作用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9,(36):89-90
[2]孙彪.提高教师间"传帮带"的精准度[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0, (11):83-84
[3]王曦,方松.党员"传帮带"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实效 ——基于飞机维修工程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2020, (27):98
[4]陈茜,许伯祥.如何助推老教师发挥传帮带作用[J].教师管理,2022,(2):57-58
基金项目:2021年四川大学党政管理服務研究项目成果《党团共建,工群协作,探索党史学习教育“传帮带”模式》(项目编号:2021DZYJ-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