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璐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中把德育放在首位,力求体现德育与美育并重,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全面夯实德育,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对策分析
引言
德育是当下各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其与各学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为了摆脱“重智育、轻德育”的困境,教师要积极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教育。而小学美术教学本身就是落实美育的关键途径,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美术欣赏课中渗透德育是重要途径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优秀作品、视频、讲解、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完成德育渗透。在美术教材中,欣赏与评述的内容很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在欣赏和评述课型中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并培养学生能用简短的美术元素语言具体表达的能力,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在《追寻文明的足迹》的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提前让学生搜集各类文化遗产的资料和历史背景,启发学生的文化意识。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从世界地图中找到课本中提到的遗址的位置并进行简单了解。其次,教师借助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埃及神庙的艺术魅力和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隐藏在庞大建筑背后的人类文明。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鼓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大胆表达,提出自己的欣赏建议,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情感。最后,教师在推展环节介绍“太阳节奇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引发学生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可、保护意识。
2优化措施分析
2.1开设手工课,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手工课已经成为美术课堂中的重点内容,这也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手工制作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其劳动意识,并鼓励学生回到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下一节课上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这种教学形式既可以丰富手工课的意义,又能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教师可以将教学任务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在设计出标志的基础上完成标志的制作,并将其布置到班级的各个角落,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热爱实践的良好习惯。首先,教师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将学校的标志、城市的标志、各种组织的标志和体育赛事等活动的标志展示给学生,询问大家都在生活的哪些地方看见过特殊的标志,是否知道背后代表的含义。以此作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学生说出中国少先队的标志是正在燃烧的火炬,有的学生说奥运会的标志是五环,等等。这些标志都是不同事物的代表,彰显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进而可以借助画笔、刻度尺、白纸等工具,鼓励学生为班级设计一个特殊的标志,分析自己班级的特点,以“劳动”为主题,融入多种元素,初步绘制标志的草图。从中随机选择几个学生的草图,询问他们的设计思路,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使其设计出来的图案更加丰富。随后进行“我所喜欢的班级标志”评选,将得票最高的标志作为班级的代表标志。最后,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动手,借助剪刀、胶水等工具,合理布置班级标志,提升个人劳动意识,感受到艺术之美。
2.2丰富德育渗透方法增添课堂活力
德育内容的渗透还需要注意方法的选择。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十分重要,对于学生德育的发展也极为有利。教师要充当课堂的引导者,鼓励学生根据所想画出美术作品,让学生获得满足感,适当给予其表扬,拉近师生距离。教师还应该以学生视角分析问题,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之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表现和挑战自我,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课堂教学上,可以利用合作教学的方法给予学生高度自由,在轻松的氛围中,师生共同交流和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美术作品,为其营造轻松的环境。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心理健康相关内容需要依托艺术内容,借助艺术让学生形成细腻的情感,积极与他人交往,形成乐观的态度。
2.3在评价中渗透德育是保证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一般分为个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并实行三者相结合的原则。美术作业的评价尤为重要,主要是通过展示作业的形式来完成,既检验了教师扎实的美术教学功底,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所以,一个好的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评价学生,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激励学生争取更好的成绩。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4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有机渗透德育
美术课程教学在具体的目标设定上,涉及多个层面,在德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增加德育的目标。小学美术教师进行课件准备的时候,应当针对具体内容展开分析,明确其中涉及的德育元素,然后结合美术内容制定一套美术与德育融合的课件。比如,教学“美丽的花园”时,可以先创造一个乐于助人的场景,让学生融入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绘画出解救公主的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还能将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等品质渗透进学生的心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美术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放映乐于助人的动画片或爱国的纪录片,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让学生切身感受其中的内涵,并且迁移到自身,内化吸收。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积极的、健康的行为也会引导他们美好发展。鉴赏课是美术课程的一部分,以欣赏为主。教师可以抓住鉴赏课引入德育素材,在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首先,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需要明确从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又需要运用哪几种方法,小学生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对于鉴赏美术作品非常重要。而当学生鉴赏作品出现偏差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作用,解读美术作品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其中的内涵,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美术作品。解读美术作品的背景时,美术教师就可以穿插德育知识,将创作背景中的优秀品质和文化内涵讲给学生,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结语
总之,美术课堂若要高效渗透德育知识,需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注重教师素养的提升,深入认识德育内容的渗透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具备较强的课程实施能力,抓住学科特色,选择教育素材;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让小学美术课堂德育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张君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渗透[J].启迪与智慧(中),2020(10):45-46.
[2]陈金妮.美育之路德育同行———小学美术教师在今天如何做德育[J].孩子天地,2020(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