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体育课增设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

2022-07-06 22:05扎依提库尔班
当代体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校园运动

扎依提?库尔班

目前,中国高校的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严重不足,本文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为落脚点,通过论述校园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国内运动教学与生命教育的发展状况,并认为在高校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嵌入生命安全教育,以促进中国高校体育课程的回归。鼓励大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学习并拥有自我生活意义的情感感受,调节和管理生活、尊重和了解生活。

1 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生命安全,即与教育的有机融入。业内有专家指出,生命健康教育,囊括了学生通过理解、赏识、尊重并珍惜生命,学会生活和提升生命品质,从而培育健康和谐成长的生命,以及实现人生意义的教育行动。而安全则包括了交通安全、身体伤害、饮食、公共设施、教育行为,以及心理等领域。从实际与理论的两个层面分析,教育虽与安全血脉相通,但又各有千秋。安全更注重生存技能的训练和教育,更重视自然生命的健全和完善;而教育却强调精神生活的觉醒与发展,更注重生活能力的养成。生命安全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在于强调重视人生的完整性、自主性、独立性,鼓励学习者积极完善人生意义,主动健全的拓展人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人生的质量,推动人身自由全面拓展。

2 学校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系

从表象上来看,二者其实是完全对立的,体育活动时可能发生意外伤亡。由于存在所谓的安全隐患,有些大学把体育运动项目尘封或者终止校园体育活动。但是笔者认为,二者既不矛盾,更不冲突,而是相反地高度统一。二者最主要的相同是教育主体和客体的高度统一:校园体育的服务对象为学校,而生命安全教育的主体与客体皆是个人。体育课程以学生人身安全为前提,而围绕着校园体育开展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只是当具备了强健的体魄,学生才会享有生命依附上的所有;也唯有在完美人生上,才有机会体现自身的价值。如果生命安全这一前提条件完全失效,教育的一切社会价值都将不复出现。二者总体目标高度一致。学校安全教育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意外侵害时的预防技巧,并学习相应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技术,而人身安全则是抽象教育目标,而校园体育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最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校园体育的目标是保证学校“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并与家人、社区互相配合保障学校的学生人身安全,共同完成学校安全教学的任务。二者内容高度一致,校园体育运动中涉及人身安全教育的内容,而人身安全教育也渗透在校园运动当中。例如,游泳本来是一种体育技术,当学生溺水时就成为了一项求生技术。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利用零散的安全与被动的预防教学使其为成体系的安全教学,并进一步系统性与规范性,以构建高效稳定的安全教学体系。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与学生体育的重要性彼此嵌入并共同体现,但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生命安全密切对接,为生活品质的提高与正确价值观的达成而开展有规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理念即为以体魄为基石而又超出其自身的体魄教育与体育精神的培养。

3 大学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

目前,中国国内外多数院校的运动课程都基本采取自由选课的形式,学习者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用运动课程,而学校体育教师也可以根据各个专项的特色实施生存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存教育与高校运动课程的相互渗透也存在着相当的教学灵活性。我们在大学体育教学选项课的基本上,把人生教育了解为天然人生、文化精神人生和现代社会人生三种层面,因为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之一,便是为实现完美人生而服务的,也因此人生教育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渗透,包含着这三个方面的内涵。

3.1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自然生命教育

根据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自然生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身心素质教育、锻炼健康方法教育、科学生活方法教育。其中,身体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学生运动机能水平与品质,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近年来,高校体质检测的结果也表明状况不可看好,除健康之外,体质指数也连续几年在下降中。學校应该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常识教育,主要包括对运动损伤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如预备活动的基本知识、扭伤、骨折、休克反应现象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等)、野外活动生存基本知识(如田野辨别方向、找寻水源饮食等)、公众安全知识(如发现火灾事故、地震事件的逃脱与自救等)。

3.2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精神生命教育

在高校运动课程中,可渗透这样的精神生活教育的基本内涵:质量高等教育、个人教育、职业道德、运动艺术教育、创新教育。其中,质量高等教育主要指在大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及竞赛时需要的,以及通过潜移默化养成的自由意志、受挫能力、协作意识等优秀品格。而个人高等教育则是指通过在运动课程中运用预先设定好的教育框架,让各种生命个体的特质得以张扬,最后使运动学习者实现了自我所设定的人生目标。在运动培养过程中可采取以引导大学生勇于质疑,主张大学生创造性的技战术的教育形式,并且采取与团队管理、教学方式、课程评判标准等非统一的教育方法推动学生个性的张扬。道德教育目的是在运动课程中,采用竞赛或游戏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而运动艺术培养其实是贯穿在整个运动课程中的,通过老师的演示、学员的模仿,每一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中都浸透着美感。而创新教育表现在教与学的两个方面。教的方面,表现在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要创新,而学的方面,要鼓励同学敢于怀疑、反省和批评。

3.3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社会生命教育

高校体育课程中的社区生活德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关系德育、社会活动能力教育、情感健康与家庭幸福德育。社会教学运动是指学校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社区教学竞赛或游戏等的形式,使大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和工作,从而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人物,适应社会人物的生活变化,并学会和别人交往,认识社会人物的权力与义务,让大学生在社区中担任好自身的各种角色,变成符合资格的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社交能力素质教育涵盖了对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协作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的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一方面在教师内部除了体育专业知识的沟通之外,还应强化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沟通。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团体活动环节,并将其列入考核范畴,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情感健康与幸福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重点主要是引导学习者认识并抒发自身的情感感受,指导学习者树立自信,训练学习者的抗挫败力与学习能力,以及鉴别脆弱的学习者个人和团队、确立正确的情感健康与幸福教育的方法,包括在动作训练时语言上的表扬与引导,以及成功感受的强化等。8A183044-E76F-4A31-B66C-98E4C5FA6920

4 生命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体育的迫切性

4.1 大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生命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教育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实践发展中也有了新的高度。在国外,不少国家都对应急救援能力和逃生技术教学尤为关注,尤其日本国家早在学校阶段就有了系统的教育。而中国对于生命安全教育,尤其是紧急避难能力教学的认识水平与实际情况均存在着很大差距,而且还在摸索初期。中国虽然在大灾大难后总结了紧急避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但实际理论上都不成体系。而在校园体育教学中,虽然包括了生命安全教学,但实际上却零散而不成系统,对逃生技术的掌握与演练也都出现了较大不足。王华倬博士就曾认为,中国校园体育课程中生命安全教学的缺失,不但体现在自然生活更体现在精神生活。大学生都是国家的希望,学生的平安和身体健康也是国泰民安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所以将国家安全教育渗透到校园体育中已刻不容缓。

4.2 现实基础

虽然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一直以来,对于生命安全的教育仿佛一直被忽略。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生命健康教育对于他们是非常有必要且迫切的。因为大学生正处于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转折点,他们更加需要加强生命安全教育。在校园体育中表现为加强自救的培训和安全技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逃生技巧。另外,由于学生的掌握和接受教育能力较强,对应急自救能力和逃生技巧也能更迅速地了解,由于学生流动性较强,只要学习便可以迅速地传授给更多的人,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公众的应急自救能力和逃生技巧,进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自护与互救意识。

4.3 校园体育和生命安全教学的融合性

校园体育和生命安全教学,二者在理念和内容上互相融通,校园体育理念与实际课程中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和生命安全教学相结合,并积极履行着生命安全教学的职能。校园体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大学体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随意性,相对于其他专业课上干巴巴的知识,大学体育课堂更加有趣生动,也更加具有实践性。关于具体的做法,体育教师可以在进行热身活动是给同学们讲授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生命的重要性。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时刻强调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自己,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理解生命的可贵。在中国传统学校体育文化构建中加入了丰富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比赛,最终形成了具有生命特点的现代学校体育文化。

5 生命安全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原则与方法

5.1 实践性原则与方法

实践性原则决定了人的生命之实际存在性,人的生活之实践性原则决定了高校运动课程需要在实践中开展。生活化高校运动课程的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涵,是指以“心健康第一位”为指导,以体质训练为教学载体,让普通大学生在运动课程实践活动中体会和感悟人生。“运动并非智育的延续,更并非智育的翻版,运动有运动的实质和特征,运动无法依照智育的发展模式来开展”。关于如何落实生活化高校运动课程的实践性原则: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了游戏环节;活动的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在自然、放松的氛围下大胆探索和实践,从而打破了以往课程常规的时间限制。其次,指导学生对运动经验做出自主评估与总结,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所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关于学生以往的经验,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多多进行提醒,让他们改正错误的运动习惯,进而不断优化运动经验,在以后能更好的进行体育活动。最后,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课堂中随机科普关于生命安全的小知识,也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通过这个事例增强学生们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们充分明白,高校体育课程的意义不仅仅只在于锻炼身体,更多的也要注重生命健康教育,从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重视以及的生命安全。使学生们以一种更多的角度去认识自己的人生感受,从而得到全新的人生感受,形成了人生的智慧,并指向于对价值的探索和对人生意义的创造,从而真正使普通大学生们具有了提升人生的意义。

5.2 主体性原则与方法

高校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原则上是现代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强调在老师的指导下,强调并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主体是有生命的主体,使得主体更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现代高校体育课程中要注重对教育主体的创造性的培育,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平等尊重生命的地位,在主体意识基础原则落实的进程中,首先要注重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互动性,鼓励学习者对老师的内容、教学手法和评级方法等方面提出疑问,从而促使学习者积极地参与课程单元的设计和课程的组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教育主体认识。

5.3 个性化原则与方法

人是很特殊的,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各种兴趣、个性、气质和情感。对于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就是说他们所喜欢的体育运动也普遍存在差异性。生命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个体化原则,就需要学生从学校运动课程中接受和重视个人生命差异性的存在。落实个体化原则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保證学校体选项课程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到自己最喜欢的学校体育运动课程;然后,提出不同课程方案,因材施教,进而利用体育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和谐发展。

5.4 幸福性原则与方法

教学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学习者得到快乐,快乐性原则是一般教育工作者都要坚持的准则,在高校运动课程中它的内涵是通过运动实践,使每个学习者都能认识快乐、感受快乐,拥有奉献品质与审美观的新时期大学生。学校体育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向往幸福的校园生活,进而获取快乐。通过训练学习者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意识,用美学的眼光看待生命与生活本身,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全面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推动个人思维与情感的上升,在满足自身现实与人生的审美需求、在注重自身的生活价值、在重视与他人的其他形式的共同生活的同时,也悦纳自己、体验人生成长中的愉悦。

6 结束语

通过对生命安全教育与校园体育运动关系的解析,可知生命素质教育与校园体育运动不可分割。将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校园体育教学内容,通过体现生命安全教育内涵的教学目标,选择最贴合社会生活的教学内容,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充实校园运动课堂,通过建设运动生活课堂,更注重师生生命品质的提高。在生命安全教育视阈下,校园运动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动态的生存教育,所以把生命安全教育纳入校园运动中已刻不容缓。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8A183044-E76F-4A31-B66C-98E4C5FA6920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校园运动
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探究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高职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探究
关于高校生命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
不正经运动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