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导向的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侧供给创新性研究

2022-07-06 23:23孙亚彬林正根付哲敏
当代体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研究生融合

孙亚彬 林正根 付哲敏

1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新内涵和新结构

从我国目前体育岗位对研究生人才需求出发,以供给为改革路径,在文献研究、理论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培养的内涵与作用,并从人力资源分布、场地资源、文化影响、社会氛围、体育资源基础以及后勤保障等维度建立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结构。

1.1 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新内涵分析

体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的重要方式,在建设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事业中位于重要地位,对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具备今后从事体育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知识,等综合素质而专门实施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随着近几年的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政策的出台,规划纲要将健康融入战略计划中,对高校培养体育人才有了更高要求,提出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要素的加入,让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内涵更为全面与丰富,形成了其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它利于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研究生体育人力资源质量,由产业与职业教育两者交叉融合,进而形成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功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在体育领域,其中的“产”,是区域内的生产与产业,“教”是体育职业教育与教学,体育方面的产教融合,是区域内的产业与体育教育的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区域内的产业企业的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者之间有着相同的历史沿革,但是又存在一定的内在差异,产教融合是对后两者的升华,而非彻底替代。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产教融合,融的是理念思路方面,合的是各种资源要素,关键在于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共荣,理念上的融合,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产教双方需要,但并不是单方面的满足,因此,双方必须在理念上达成共识,这样方才可以正确引领彼此更好的合作与发展,做好双方最大限度的优势互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1.2 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新结构的构建

体育专业研究生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不只是产教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还需要基于体育人才培养、应用型、成果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目标的产业、大学、政府三者相互交融、交替发展,三者的双双合作,做到目标同步,各司其职,发展的趋势也会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朝着各方共有的目标前进,互相推动,形成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实现快速融合的目标。

政府是产教融合的缔造者,拥有着强大的独特资源,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环境的设计师,政府需要改善有关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法规政策,用立法的途径来说明产教融合是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产教融合是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和相关体育行业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职责,因此,需运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其院校和行业的合法权益,就像外国匈牙利国家在应用型本科方面的设置,必须是高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主体是校企,做到工学结合,产教结合。政府要积极出台奖励政策与支持,进而易于推动与企业深化合作交流,政府要积极营造出利于发展产教融合的良好外部环境,协调好产教融合之间的关系,统筹全局,与各个相关部门协同,打破行业、部分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进而使其进展道路通畅,围绕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规划,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制定服务机制,积极协调和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高等院校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滋养地,在宏观层次要主动对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体育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与路线,把产教融合纳入到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规划中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协调与沟通机制,积极探索建设特色品牌专业,优化培养机制,走特色发展道路。微观层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对于研究生要积极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建立健全的体育人才培养质量报告制度,监督实施过程、评估其效果,提倡培养学生创新性研究,要注重培养研究生学术探索与研究能力,形成一种:“理论”—“技能”—“实践(输出性)”的梯形教育培养模式,要建立与完善培养导师考核标准体系与淘汰机制,高校与合作企业要加强对于导师的监督,严格制定聘用标准。结合专业学位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标准与制度。

2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供给现状现存在的问题

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连贯性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路径不连贯的问题,产教融合实施的力度还不够深入,企业入校等方面做的还不够系统与全面。另外,“城市就业难”“高薪待遇就业难”“体制内就业难”等问题存在,一方面,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对自身期望较高,更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或福利较好的单位、岗位發展。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各方面都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意向过高、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不符合、薪酬待遇与实际待遇错位,这些都造成就业供给出现缺口。

就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而言,目前缺乏专门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管理干部;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专门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培养体育产业相关人才的知识结构是需要体育与市场相结合的。由于高校的师资、资金等自身力量原因,关于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体系还不够完善。面向社会供需的链接还不够流畅的运作。

3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影响机制的构建

3.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构建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宏观经济向创新创业型经济转型发展,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需要培养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由三个因素构成。

第一是体育专业研究生个人素质养成方面。从个人角度来看,个体的先天素质与后天养成的能力都对着创业能力产生着重要影响,与生俱来的智力、性格与学习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体当下与今后的创新创业水平,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培养可以提高学生个体创业水平。大学生自身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自己创业的职业规划,积极配合学校创业教育的机会与政策,注重培养自身的创业品质,并主动把握机会,经受磨练,积累经验,为将来在社会舞台上的角逐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是高校方面。需要形成一个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从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和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整体性的改革和完善。使传统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群体创造性学力、促进多元智力乃至多元能力均衡发展的基点出发,在教学设计中能够符合创造力发展的规律,真正提升学生群体的创新创造力。使学校创业教育能够根据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六个维度来思考教学内容与安排教学环节。高校可通过与其他高校广泛合作、与企事业联合协作,尽可能地拓展创业产业孵化基地并吸纳来自社会的创业资金等,为高校营造轻松活跃的创业氛围。

第三是社会方面。社会层面作为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必不可少,应当从微观的生活集体环境、人际关系网络到社会文化氛围,再到政府层面的政策、资金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环境的优化,有利于创业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3.2 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机制构建

构建道德涵养机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建构道德涵养机制。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路径、意义等不同角度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养,端正人生态度,一方面通过社会公德来提高大学生的公心、德心与仁心,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家庭美德来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家训,促使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通过志愿活动、社会服务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进一步完善自我,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增强为人情怀。

构建宣传导向机制。借助学校校报等纸质媒介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宣传正确的观念、优秀的文化、先进的榜样来影响大学生。积极组织相关讲座,例如:“心理讲座”“集体观看心理电影”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

构建制度保证机制。制度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关键、核心与保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管理制度;学校方面要健全心理咨询与管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其责任与义务,为今后工作运作奠定基础;在学生方面要积极落实健全心理咨询和心理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

3.3 社会实践平台多元化运行机制构建

转变管理机制,健全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社会实践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管理,实现教育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统一;转变运作方式,从以活动型为主向搞活动与干实事并举转变,实现目的动机与实践效果的统一;转变物质依托,活动经费从以高校投入为主向学校支持、社会实践单位和学生个人的多元化投入体系转变,实现投入主体与受益主体的统一。

3.4 最优诚信教育体系与师资队伍构建

学校要在学生诚信教育中具有主要导向作用,要使得各类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推进诚信教育;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道德建设,坚持言传身职业道德理念,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先做表率,为人师表,率先讲诚信,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保证导师学术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严格控制导师学术水平标准,健全导师遴选制度,完善导师评价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激励研究生导师提高其学术水平,高校建立合理的学术梯队,加强各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学生的同时注重内部人才培养,从而提高整体师资力量。

4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发展供给侧的未来趋势

供给侧的方向与实施逐渐精准化,不断优化与持续供给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供给模式,高校逐步提高对于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实施性与力度,不断改善其就业与供给的现状与解决难题。

会构建家庭、学校与社区联动机制,为社会提供对应的岗位人才;高等院校对于其职业教育的监督机制建设会不断完善,以校企合作与结合作为实践平台,开启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市场化发展道路,产教融合,高等院校会更好结合市场规律和社会要求进行资源整合,应用市场经济化模式和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各个高等院校会根据自身办学要求,不断完善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挖掘出自身独特教育资源,并依托本身的制度保障与技术支持;以差异化学科建设道路为主,结合市场、社会最新发展需求与学校特色,创设出属于本校的独特教育体系,促进其良性发展。

注重创新发展模式,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融合等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为社会与企业单位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区域供给结构整体呈现出均等化、公平化,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特色的教学模式供给,满足社会市场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会不断利用好先进的科技资源,学生参与创业的积极性高涨,结合完善的制度扶持,教育教学改革与完善系统配套建设相结合,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会更加完整与系统性,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联性与融通性会更好强化;破除其职业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优化其职业教育空间结构体系与布局,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造区域性其职业教育发展的增长点;适应和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满足未来有关体育行业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相关专业与人才;高校有着健全的招生与就业的联动机制,成为国家急需高层次体育人才的聚集地、科技创新承成果孵化与产业化的主要场所。

5 我国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治理路径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供需均衡。高校需要重视在教育内容、帮扶创业等方面结构和内容调整,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建设有特色的创新创业的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素养,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双创型人才体系与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系统,凸出课程的“实践性”;坚持需求导向原则;采用应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规范管理机制,提供高质量资源供给;完善其职业教育供给链的重要方向,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供给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培養其批评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政府部门、高校与社会企业单位要协同努力,完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有效合作平台;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就业引导,建设网络来使学生更便捷的了解当前社会行情和职位,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研究生个人方面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充分认知自己,主动了解职业行情,做好生涯规划。

6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专业研究生职业教育供给的发展道路,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高校要积极完善与构建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优化课程标准体系与学科课程;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积极对接交流与落实政策,建立和健全创新创业激励制度以及加强与社会的合作,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素养,还要不断学习研究生自身要不断学习先进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培养队伍、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要共同发展,是未来实践与改善的重点。

通讯作者:付哲敏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研究生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刚柔并济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破次元
融椅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