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控制的两种理论对技能学习及教学的启示

2022-07-06 12:38高艳兰卢眉瑾
当代体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传接球运球篮球

高艳兰 卢眉瑾

动作程序理论和动力模式理论是动作控制理论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种理论,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论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将分别对篮球基本技术有怎样的影响,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研究结论:运用动作程序理论将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并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教师只需按照教科书上的动作要领进行教学即可;运用动力模式理论则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比赛场上的各种变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比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研究建议: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两种理论的应用要相互结合,并且以动作程序理论为基础,以动力模式理论为提高,即在正确掌握基本技术并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在比赛中合理运用技术甚至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并在训练中不断交替运用两种动作控制理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1 引言

动作控制理论的分类依据是控制系统的中心和环境提供给运动指令的相对重要性来进行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两种,一种是动作程序理论,它以某种形式的记忆表征(如动作程序)来作为组织、启动和完成预想动作的基础的,该理论强调中枢神经系统指令在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性;而另一种是动力模式理论,它更多地强调由环境确定的运动指令以及这种信息与躯干、肢体、神经系统间动态的相互影响。本文将列举篮球各项基本技术,结合已有研究并对比分析,发现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均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教学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 运动控制的两种理论在部分篮球基本技术中的运用

本文将从篮球的移动技术、运球技术和传接球技术来进行分析。

2.1 移动技术

2.1.1 移动技术简介

篮球的移动技术分为进攻移动和防守移动。其中,进攻移动包括准备姿势、起动、跑、跳(单双脚)、急停和转身等;而防守移动则包括准备姿势、滑步、攻击步、后撤步、交叉步和绕步等。移动技术是所有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在训练中要加强各种移动技术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腿部发力、重心转移和平衡控制的能力,在熟练掌握正确技术的基础上模拟比赛中的情形来进行各种移动技术的排列组合练习,并将两种训练方法反复循环进行练习,在鞏固正确动作、防止动作变形的同时提高学生快速做出反应并运用各种移动技术的能力。

2.1.2 运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教学

在运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篮球移动技术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示范讲解、学生练习以及纠错等教学方法,教会学生移动技术。以向前起动技术为例,首先教师要先做完整并且速度正常的向前起动的动作示范,让学生对该动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尝试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然后教师可将起动动作分解为几个部分或者将动作速度放慢来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点,如后侧脚的蹬地、上体前倾重心前移、协调摆臂、向前迈步要迅速等,让学生进行分解或慢速的练习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分解动作熟练后再让学生进行完整的动作练习。同理,其他各种移动技术均可按照此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正确掌握篮球各种移动技术,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能够在需要时正确、熟练、自如地做出各种移动技术动作。

2.1.3 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教学

在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移动技术的正确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教学,例如听哨音进行启动和急停、看手势改变跑步或滑步的方向以及无球的一对一攻守练习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模仿比赛中各种变化,并对这些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提高各种动作的运用能力。之所以在运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教学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移动技术后再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教学,是因为如果在学生尚未掌握正确移动技术时让学生对一些刺激做出反应,很容易使学生养成错误的移动技术,如转身时后脚跟未抬起、重心上下起伏等,一旦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习惯,再想要改正过来就会很困难。在开始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教学后,也要在课堂中穿插基于动作程序理论进行的练习,以防守移动为例,实际教学方法如下:在进行热身活动后,可以进行行进间的各种防守脚步的复习,在过程中反复强调并纠正学生要降低重心、重心不要上下起伏、双脚不要并拢、双手打开和上体保持正直等易犯错误,在进行防守脚步练习后可以进行先消极后积极的一对一攻守练习,然后进行多对多攻守练习,这样不仅能在一堂课中巩固加强已经掌握的各种防守脚步,也能提高学生在实战中通过场上情况的变化灵活运用和转变防守脚步的能力。

2.1.4 交替运用两种动作控制理论进行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两种动作控制理论往往是交替运用。动作程序理论往往应用于新授移动技术和每堂课前半部分的基本功练习部分;而动力模式理论往往用来复习各种通过动作程序理论掌握的移动技术、各种移动技术组成的组合技术以及加入持球和攻防的练习。另外在一节课中,教师也不能只运用一种动作控制理论进行教学,例如在篮球移动技术的新授课上,教师通过运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教学并且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纠错后,可以留一小部分时间进行简单的组合练习,例如在防守脚步学习和练习后,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或口令的前、后、左、右变化,分别进行攻击步、后撤步、交叉步接左右滑步的变化,以此来模仿比赛中进攻人的进攻方向变化;而在复习课、综合课甚至是考核课上,教师都可以在准备活动结束后加入一些基本移动技术练习,以便巩固和检查学生已经学习的移动技术,确保学生在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练习时动作的正确性,这样一来,两种动作控制理论交替运用、相辅相成,就能达到更理想的练习效果。

2.2 运球技术

2.2.1 运球技术简介

运球技术分为原地运球技术和行进间运球技术,是指持球队员用手连续按压球并使其反弹的动作。在篮球运动中,运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个人进攻的手段,也是联动全队进攻配合的纽带。一名运动员良好的运球基础可以为其练习其他基本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如果运球基础不牢固,那么将无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技、战术练习。运球技术动作方法较多,主要分为:高(低)运球、运球急停疾起、变向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在训练中要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球性和手感,以便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各种运球技术。D498D58D-9934-4195-8966-D0B98489D122

2.2.2 運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练习

在进行运球技术教学时,要遵循球类项目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要先练习原地运球、再练习行进间运球;先进行简单的运球动作练习如单手运球、变向运球等,再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球动作练习如背后运球、胯下运球、转身运球以及各种组合运球练习;先进行无防守、消极防守练习,再慢慢过渡到积极防守的强对抗练习。在练习运球技术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球性练习,做球操或者一些耍球动作的练习,可以采用蒙眼运球、运球报数或者摸黑运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手感和球性。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原地运球后,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原地的脚步变化,以便向行进间运球更好的过渡,同时行进间运球也可以与篮球的进攻移动技术相结合,将一些跑动练习与运球相结合,从而提高训练效率。

2.2.3 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教学

在学生的运球技术逐渐熟练,球技得到很大提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动力模式理论,为运球训练增设一些难度,例如听哨音急停疾起或切换高低运球,还可以在训练前增加一些运球追逐跑的游戏,运球全场一打二等,增加学生在运球过程中的要面对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快速应对变化并作出反应,选择最适合的运球去应对篮球场上的变化。同样在运用动作控制理论之后再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篮球运球教学是因为,如果在学生没有良好的球性、不能很好的控球时就进行很多的变化、反应甚至是对抗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运球技术的兴趣和信心的建立;而如果指运用动作控制理论内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自己运球运的很好但不能在赛场上随机应变,会培养成不懂实战的“球油子”,无法将所学所练的运球技术运用到实战比赛中。

2.2.4 交替运用两种动作控制理论进行教学

与移动技术略有不同,在篮球运球技术初期的教学中,做好实现进行充分的运用动作程序理论的练习,篮球球性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当然有一定基础甚至天赋过人的学生除外,笔者认为最好是在学生能够“抬起头”来进行行进间运球后,再进行一些运用动力模式理论的教学,如果学生不能做到运球抬头或者说是不看球运球,那么加入过多的变化和防守首先是不现实的,训练会很难进行,这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可以想象如果篮球比赛中队员全部低头看球,会不清楚自己和队友在场上的位置,不清楚进攻方向,判断不了篮筐的方位,也没办法将自己的运球技术与投篮和传球相结合,很容易出现一人运球甚至死球的状况。所以在学生能够抬头运球之后再加入运用动力模式理论的运球教学,使学生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战中,充分体验和感受自己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情况下该运用怎样的运球方式,并加上教师的提醒和纠正,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3 传接球技术

2.3.1 传接球技术简介

传接球分为传球和接球两部分,同时传球和接球又分别分为双手传球(胸前、头上、低手、击地)、单手传球(肩上、低手、胸前、背后、体侧、勾手、击地、颈后)以及双手接球(低部位、中部位、高部位)、单手接球(低部位、中部位、高部位),是指篮球比赛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也是执行篮球进攻战术的必要手段,通常需要进攻队员快速且准确,最好是隐蔽地将球传出,所以传接球技术的质量在比赛中尤为重要,在何种时机需要运用哪些传接球技术也十分的考验进攻队员的反应能力和传球技术的扎实程度。

2.3.2 运用动作程序理论进行教学

在传球动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由无球模仿到有球练习、由原地传接球到行进间传接球、由无防守传接球练习到有防守(先消极、后积极)的练习顺序,无论是何种传球方式,都要求球要以最短线路运行,并且向后旋转以减少阻力,而接球则要求队员伸手迎球引回胸前,缓冲来球力量,并顺势将球持握于腹前,以便衔接下一动作。传接球的练习也可以与运球、投篮技术相结合,如运球后传球、接球后放球和接球后上篮或跳投等,因此传接球的练习较为复杂,练习方式也多种多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水平进行不断的变化。为了加大学生传球的力量、提高传球的速度,在练习中很多教师会采取使用加重球进行练习的方法,这些加重球与篮球的大小、形状一致,但重量是标准篮球的几倍,有助于运动员在不改变传球动作的同时练习发力,以便在转换成标准篮球时能够将球传的更快更远。

2.3.3 运用动力模式理论进行教学

在篮球场上,传接球方式的变化多种多样,例如在远离防守人的情况下多采用最基本的双手胸前传接球,而在紧贴防守人时会采用单手肩上、单手勾手甚至单手背后和颈后的传球方式;面对比自己矮的防守人或者抢篮板球后可以采用头上传球,而面对接球人重心较低时可采用击地传球;两人距离较近用低手手递手传接球,而超远距离传球时可用单手勾手用力将球抡出的传球方式等等。因此在熟练掌握各项传接球技术后,教师需要在训练中模拟出各种场景以便队员更好的去选择传接球方式,在训练中较为常见的练习方法就是无运球的全场五打五练习,需要队员快速、准确地运用各种传接球动作,将球带到前场并找准时机进攻篮筐。

2.3.4 交替运用两种动作控制理论进行教学

传接球技术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的应变以及传接球质量的保证,选择合适的传接球方式,能够使进攻配合更加流畅,高质量的传接球也能大大提成进攻的成功率,越高水平的比赛中,失误就会更多的由于传接球造成而并非运球,因此想要打更高水平的比赛,练好传接球至关重要。同样传接球应在运用动作控制理论进行的教学打好基础之后再进行运用动力模式理论的教学,并逐渐的增多在变化的环境中练习传接球,在比赛和战术练习中反复琢磨运用何种传接球方式,以便在比赛中灵活运用,下意识的做出传接球动作,使进攻更加流畅。

2.4 小结

笔者认为,动作控制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础,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正确动作、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将技术动作“存储”到大脑当中去,以便在中枢神经系统发出某技术动作的指令时,按照脑中和肢体肌肉中已经形成的动作程序,完成该技术动作。如果不在运用动作控制理论进行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动力控制理论的练习,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错误动作,形成不好的动作习惯,例如转身时中轴脚后脚跟抬起、前脚掌碾地蹬出的技术要点,如果不加以指导和练习就要求组合技术的运用,如后转身运球、后转身突破等,很容易让学生养成错误的技术动作习惯,教师在教学上也有可能忽略一些基本移动的技术要点的纠正,会影响学生的动作质量,甚至可能会因为错误的技术动作造成伤病。

与此同时,动力模式理论是技能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篮球这项较为复杂的运动中,基本功固然重要,但假如不能在竞技比赛中灵活的运用、自如的组合,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可能就是训练型的“花架子”,这种学生在训练中表现突出,技术动作标准、优美,很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示范,但一到赛场上很难运用自己的技术发挥作用。因此篮球各项基本技术的学习,在运用动作控制理论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后,有必要进行组合练习、反应练习和一些攻防练习,增加技术动作的变化,使学生更能适应比赛场上情况的各种变化,更好的选择和运用已学的技术进行比赛。

3 研究结论

运用动作程序理论将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技术并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教师只需按照教科书上的动作要领进行教学即可;运用动力模式理论则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比赛场上的各种变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比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4 研究建议

在实际的篮球教学过程中,两种理论的应用要相互结合,并且以动作程序理论为基础,以动力模式理论为提高,即在正确掌握基本技术并形成稳定的动力定型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在竞赛中合理运用技术甚至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并在训练中不断交替运用两种动作控制理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

(作者单位:1.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二高级中学;2.首都体育学院)D498D58D-9934-4195-8966-D0B98489D122

猜你喜欢
传接球运球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完形填空一则
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
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拍篮球
浅谈初中校园足球传接球技术的训练
“双人运球”乐翻天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