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大兴路径

2022-07-05 21:53:45王有国
学习与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

[摘要]基层治理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首都新国门、新增长极,大兴区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要义,树立法治、德治、精治、共治理念,从区—镇街—村社—社会组织四个维度入手完善治理体系,强化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关键词]基层治理;首都治理;治理现代化;主动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6.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4-0073-04

郡县治,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首都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首都基层治理现代化意义重大。北京市委立足首都发展实际,明确提出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大兴区作为首都新国门,处在全市深化改革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沿,肩负着重要职责使命,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首善标准,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大兴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至上,推进治理理念现代化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为民服务就是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兴区牢牢把握为民服务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法治、德治、精治、共治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创新理念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

法治为民。法者,治之端也。随着大兴逐渐从远郊农业大区向首都平原新城转变,社会结构加快转型。尤其是通过拆迁上楼,大量农村居民成为新市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原有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与新环境相适应,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凸显。同时,服务更多的城镇居民,也对基层规范执法提出更高要求。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把法治为民作为价值追求,强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权威性与主导性,教育引导群众知法、尊法、守法,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在实践中,大兴区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向基层延伸,全面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下大气力推进执法进社区,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等典型问题,严格执法,真罚真管真教育,真正让法规长“牙齿”。把修订村民公约、居民公约作为重要实践,将倡导“光盘行动”、文明婚丧等行为和人居环境改善、出租房屋管理等规范要求纳入公约,提升群众法律意识,自觉维护公序良俗。

德治为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发挥好德治的教化作用,充分利用道德的柔性和弹性机制对社会主体进行相应调控,使治理过程更趋人性化,切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在实践中,大兴区以全國文明城区创建为牵引,涵养文明行为,扮靓城市文明底色。675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成为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载体。注重典型选树,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3人上榜“2021北京榜样”,1人当选“2021北京榜样”年榜人物。出台礼遇帮扶机制,引领道德风尚。抓好《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落实,在全市率先成立联合型外卖骑手文明监督队,文明养犬志愿服务队,美丽城社区文明志愿队,建立社区“文明会客厅”议事机制,引领文明新风尚。

精治为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要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先于群众发现问题,把好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以绣花功夫推动未诉先办、提前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在实践中,党员干部采取上门问需、问卷调查、梳理诉求数据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了解群众诉求,梳理房产证办理、物业管理等12类高频集中问题,建立重点民生诉求清单,争取把问题解决在前头。比如,针对老旧小区房屋漏雨、线路改造等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制定详细工作规划,每年挤出资金,赶在雨季前、用电高峰前完成改造,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精准治理、主动治理,有效实现未诉先办,全区万人诉求量稳定在全市最低水平。

共治为民。上下同欲者胜。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带动大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需求随之增长。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必须建立起各类社会治理主体相互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在实践中,厘清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关系,健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搭建多个互动平台和载体,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机制。畅通和规范各类社会治理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和渠道,使治理更加有效,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基础更加坚实,更好做到共治为民。

系统集成,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领域广泛、内容环节繁杂、涉及主体多元,畸重畸轻、单兵突进容易顾此失彼,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完善的治理体系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兴区强化全区一盘棋,从区—镇街—村社—社会组织四个维度入手,积极探索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强化系统治理,发挥整体效能,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不断巩固和激发制度优势。

区级统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区(县)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必须发挥好区(县)党委基层治理“一线指挥部”作用。大兴区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作为全局性、战略性工作,高位统筹推进。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方案,提出党建引领农村治理23项任务和社区治理21项措施,进一步明确各级各单位职责,坚持清单化引领、项目化推进、动态化督查,形成多方参与、全链条管理的基层治理责任体系。创新绩效考评机制,构建“党政一体”“督考合一”考核模式,建立以群众满意度和镇街评价为重要指标的考核体系,督促各部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完善干部驻村(社区)入户机制,145名局处级干部深入换届选举、垃圾分类、治安维稳等重点工作薄弱的村庄,每月定期入户走访,向群众公开手机号,切实做到了解沟通情况、征求意见建议、解决实际困难、增进干群感情、促进基层治理。全面建立区、街道(镇)、社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组织397个党组织和2.2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参与基层治理。

镇街协调。14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是大兴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阵地。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镇级机构改革为契机,将市区两级5个公共领域共431项职权下放至镇街,推进大部门制、扁平化管理,司法、统计、林业站所属地内设,整合组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破解基层治理条块分割、有责无权等突出问题。强化镇街“分灶吃饭”机制,推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向镇街延伸、财力资源向镇街倾斜。深化“吹哨报到”改革,聚焦跨地区、跨部门的复杂难题,依据部门权责自动响应指派,提高镇街统筹能力。强化镇街编制人员配备,为接诉即办、综合执法等重点工作补充编制,镇街围绕重点工作设置专班,既规范管理,又给足空间,保障基层治理有人管事、有钱干事。

村社落实。大兴区858个村社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是大兴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直接执行者,必须着力提升基层抓落实的能力。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推动实现农村“一肩挑”比例达到95.5%,社区书记、主任100%“一肩挑”。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采取“理论+实践”方式,举办“支部书记大讲堂”“社区书记论坛”,聚焦相似村庄、社区特点,分类开展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突出抓好基层后备干部培养,组织实施“新国门·青苗”计划,坚持“考录一批、遴选一批、选派一批、培育一批”,3期科班培养146名基层治理接班人,推荐培养669名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村人才。探索民警兼职社区副书记,选派107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每村配备一名党建助理员,加强协管员队伍整合,引导各类治理力量到基层施展才华。深入推进基层监督,选聘派驻村、社区监督员694名,在各村、社区设置信访问题线索直报点,畅通群众反映问题、信访举报渠道,强化监督保障,激活基层神经末梢。

社会组织参与。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是大兴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制定《大兴区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和规范社会组织管理,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重点支持公益慈善类、民生服务类、基层治理类社会组织,推动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关键小事,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推动将党建有关内容写进社会组织章程,把党建工作纳入社会组织成立、年检、评估和信用管理等关键环节,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实现社会组织服务(孵化)基地建设与规范化运营。强化行业管理,坚决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目前,大兴区共有社会组织649个,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5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8个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基层治理覆盖面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多元并进,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能力是关键。面对城乡基层治理的诸多挑战,各个治理主体必须在治理体系中各归其位、各尽其能、各展所长,齐头并进提升自身治理能力,基层治理各项措施才能落地有声,不断将治理能力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彰显党的领导力。基层离群众最近,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被群众看在眼里。提升基层治理中党的领导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动做好了,基层治理就有了根基。大兴区坚持以上率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区委书记带头向全区公布手机号,及时反馈处理群众需求。局处级干部深入一线驻村入戶,定期调研座谈解决问题。镇街班子成员直接对接群众,沟通交流处理诉求。广大党员干部登门入户,主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落实、服务群众的风气已逐步形成,党组织在基层的号召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基础也越来越牢固。

加强综合统筹协调,锤炼政府组织力。在基层治理中,要求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不断增强镇街行政执行、议事协商、应急管理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归根结底是组织力。接诉即办作为一场深刻的治理革命,是对基层政府组织力的一场考验和淬炼。大兴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在镇街层面成立分中心,在社区村层面设立民情工作站,形成了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机制,系统梳理派单、响应、办理、回复、回访等各环节工作流程,创新“六步”“八项”“十三要”等工作机制,①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合理诉求上门办、不合理诉求上门劝、咨询建议上门谈,最近距离与群众沟通,最大限度化解不和谐因素,最准解决群众诉求,“三率”排名持续保持全市前列。推动“网格+热线”深度融合,将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网格巡查的重点内容,两年来开展专项巡查34次,发现重点问题点位25195处,先群众一步发现解决问题。

创新群众共建形式,激发基层自治力。基层协商民主可以让群众平等、自由、常态化地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多元权利和利益主体的有效协同,是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提升基层自治力的重要形式。大兴区立足群众协商自治,创新“拉家常”议事会机制,建立“镇街—社区(村)—楼门(院)”三级居民议事协商平台。创新改变议事形式,通过入户走访、串门聊天等形式,灵活转变议事的场地与地点,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认同感,把问题解决在平时、解决在身边。完善工作机制,从问题发现、议事解决、培训提升和监督考核入手细化流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拉家常”,构建居民诉求解决闭环。健全“拉家常”四级工作体系,即区级统领—镇街创新—社区(村)实践—社会参与。打造镇街“拉家常”“邻里笑”“观民音”“店小二”等品牌,开展活动1179次,征集居民意见建议2476条,累计解决各类问题6.8万件,提升居民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形式,实现不诉自办。

发挥社会主体优势,凝聚社会整合力。在基层治理中,各类社会主体拥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善于整合各类主体,发挥其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成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比如,新闻媒体擅长铺陈“事”、感染“情”、论证“理”,在解决基层难题上具有显著优势。大兴区积极发挥媒体作用,主动借助北京卫视《向前一步》栏目,直击民生热点、难点和痛点,把相关的居民、基层单位、政府部门等聚到一起,邀请知名律师、行业专家等组成调解团,搭建交流对话平台。通过典型案例,让大家受到教育和启发,为类似基层治理难题解决提供参考。借鉴《向前一步》模式,大兴区创新打造首档区级公众对话平台《言之有理》。目前,录制有十几期节目,解决了老楼加装电梯、停车难等典型问题,切实发挥媒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是,202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 gov.cn/zhengce/2021-07/11/content_5624201.htm,2021-07-11.

(作者简介:王有国,中共北京市大兴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张蕾磊

①“六步”工作机制:高站位、早响应、快解决、暖答复、治源头、重投入。“八项”工作机制:高位督办、排名通报、首办负责、吹哨报到、协调调度、源头治理、数据分析、综合保障。“十三要”工作机制:要控总量、要化风险、要避红线、要传压力、要加分子、要去分母、要盯重点、要治源头、要主动防、要善沟通、要重创新、要抓根本、要重长效。

猜你喜欢
治理现代化基层治理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民间组织发展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影响
青年时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6:50:38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7:26:15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4:52:45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人民论坛(2016年24期)2016-12-13 10:33:56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人民论坛(2016年30期)2016-12-05 14:50:11
基层治理法治化长效机制构建探析
商(2016年35期)2016-11-24 11:10:35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内涵及趋势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9:31:15
青海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现实困境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07:5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