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系分析

2022-07-05 18:22黄丽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

黄丽

[摘 要] 落实好“双减”政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五种关系”,即基础与拓展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单一与多元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文章通过分析这“五种关系”的内在要义,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教学关系

“双减”政策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作业负担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做作业的时间缩短,而是要依靠既能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又有明确针对性的高质量作业。要想优化作业应思考如何改善课堂教学的“五种关系”,即基础与拓展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单一与多元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一、基础与拓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为了契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生活经验,采取了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教师应思考如何平衡基础性知识与拓展性知识的关系,以兼顾水平各异的学生。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小学五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是以人教版数学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平移与旋转”知识点为基础展开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旋转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旋转是一圈圈地转动下去的,旋转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两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描述旋转的过程需要完整使用三要素”。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观察钟面指针的旋转、观察三角尺的旋转、画出一个旋转90度的平面图形。这三个教学活动层层递进,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并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①在观察钟面的旋转时遇上了什么困难?②在观察三角尺的旋转时遇到了哪些问题?③在画旋转90度的平面图时有什么困难?另外,教师还可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化教学,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思维、锻炼思考能力、提高解题效率,进而达到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业负担的目的。

二、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过程,最终获得结果,而不是让学生轻易地知道结果,然后通过不断刷题来强化对结果的记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会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烙印,即便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但有了过程的体验,唤醒知识还是会容易許多。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知识点时,虽然部分学生已经对“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一概念有所了解,但是教师不能因为这部分学生的超前学习就跳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教学,否则会给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及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活动,首先在课前准备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然后要求学生以4人为1组开展测量面积活动,并向学生发放有以下问题的学习单:①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测量出来的?②测量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最后,组织开展测量成果展示活动。在整节课的活动体验中,师生之间互相交流,收获知识。活动结束时,学生已然将知识内化于心。为了深化教学成果,教师还可以匹配相应的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的时候,教师会发现学生容易遗忘很多知识点且难以唤醒这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解与记忆的关系。有了深度的理解,记忆是不容易被磨灭的。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一概念,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小学生的记忆力好,通过多读、多背、多刷题是可以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的,但这样做违背了数学的本质。教师在教学时要列举不同的算式,将这些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如何给这些算式分类?②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安排交流探讨课,在交流中先引导学生不断完善分类的标准,然后统一标准,使学生能够体验制定标准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四、单一与多元的关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情况特别常见。然而,学生的很多回答思考性不足、价值性不大。造成这种情况的源头在于教师提问时给出的提示过于明显。另外,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过于浅显,导致课堂学习与作业设计脱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把口答和思维的文字表述相结合,而且要在作业中将算式和思维的文字表述相融合,使课堂训练和作业设计互相匹配、相辅相成。另外,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都应该做到内容上的多元化,既要有数学符号,又要有图形文字。教师要将口答与文字表述、知识与方法、结果与过程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求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发现学生已经有解决类似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先进行审题,并要求学生在审题时对关键点一一做出标注,为了避免混淆,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标注方式来提醒自己。在学生理解完题意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让学生带着以下任务分析数量关系:①请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题意,画图或用文字记录都可以。②该如何解答问题?③用什么方法验证结果?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成果展示,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吸收所学知识。除了针对性训练,教师还要设计相应的作业,不能只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列出算式,还要在作业减量的同时增加思维呈现方面的训练。教师通过课中训练与课后作业相互匹配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逐步迈向成熟。

五、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学生群体,而不是单独的个体。群体中的个体存在着水平的差异,既要照顾多数学生,让他们听得懂,又要兼顾少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在课堂上“吃得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课堂教学内容要分层照应不同的学生需求;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兼具价值性与普适性;要在营造活泼学习氛围的同时强调课堂纪律。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小学二年级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与其带着学生枯燥地数出10个正方体、100个正方体、1000个正方体,倒不如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正方体(学生事先不知道个数),并向学生提问:“你认为这里有多少个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然后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和讨论。这种以生带生、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教会学生识数,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推行“双减”政策,使“减负不减质”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师就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优化作业设计两方面下功夫,力求厘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五种关系”,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晨茜.实施深度教学,缔造高效课堂——“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寻[J].求知导刊,2022(10):78-80.

[2]陈永畅.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J].辽宁教育,2022(5):18-22.

[3]李进梅.浅谈有效作业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J].智力,2021(8):33-34.

[4]吴静.把握翻转课堂思想 建立生本教学关系——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25):47-48.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