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2022-07-05 06:12张良
新校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探究

张良

数学在初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契机,关注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加以有效落实,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方式老化。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传统理念根深蒂固,采取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化,不仅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还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死板,通常是将数学定理、原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如若遇到了重难点,基本上也是反复讲解、强调,很少进行方式方法的创新。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长时间处于固化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缺少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意识。以上种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解放学生的思想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即部分教师依旧采取老旧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都是一些“死知识”,对课堂所学难以灵活运用,只会“照搬全抄”。显然,这样的数学学习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对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对方法、技能的传授,将学生从固化的思想中引导出来,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至于陷入思维困境。

2.顺应时代趋势

初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不被社会淘汰,成为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且必要。

3.实现学以致用

学习并非单纯地为了丰富自身的思想、增长自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没有数学,生活会变得无序、杂乱,有了数学,生活会有规划,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即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用处不大,这样的想法显然是片面的,且这种想法的萌生与其创新思维及能力的缺乏息息相关。当学生能够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时,他们的创新思维就会有相应的提升,此时,再将创新想法融入生活实际当中,也可以顺利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在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中建立了一座桥梁,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极为有益。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对策

1.创设教学情境,唤醒自主思维意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涉及不少抽象、复杂的知识。刚接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难免会感到吃力,此时如若得不到正确有效的引导,那么可能会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主动吸收、消化抽象知识,从而更加快乐地学习。不仅如此,通过问题的设计,也可以唤醒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包含立体空间架构、思维拓展应用、分析归纳等知识点,这对学生而言可能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在推动教学稳步进行的同时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创设如下情景:教师在电影院给学生分發电影票,座位号是按照学生在教室的座位编排的,让学生坐到自己相应的位置。随后,让学生绘制平面直角坐标系,再描述自己的位置。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旨在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角色,自主思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并没有直接引入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而是鼓励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思考,绘制坐标,并把握座位规律,使学生如临其境,主动学习、探究数学知识,在无形之中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设计开放习题,开发创新思维潜能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思维要建立在有效的思维活动上,要归纳、整合课堂所学知识,并打破思维常规,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所以,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要发挥课堂优势,用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由旧知逐步延伸至新知,实现创新思维潜能的挖掘与开发。具体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的内容,给学生设计开放性习题,这类习题具有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特点,可以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探究,寻找多个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实施分层教学,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每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性格特点不同,学习认知水平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事物常常会有不一样的见解。一堂课通常只有45分钟,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很难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展开引导性的探究,此时,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将经常提出不同观点、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分层,以利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分层不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鼓励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探究问题,并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讲解了其中的一种方法,有的学生提出了其他的解决方法,那么教师可以先对提出其他解决方法的学生表示认可,并在课后复核思路、答案。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度,还可以让具备创新思维、想法的学生在课后深入探究,促进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并非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层次,而是要看学生每一次的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划分。这样动态化的分层,不仅可以满足课堂时间有限这一前提要求,还可以引导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深入探究,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影响。

4.鼓励学生质疑,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数学问题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但是细心观察会发现,往往可以从中找到答题的线索。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提问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思考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转变提问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树立质疑已有结果的意识。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表示尊重并耐心聆听,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这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数学教学中,几何问题的求证非常常见,如“求证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菱形”,教师可以适当转变其形式,调整为“求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在此期间,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拘泥于某种四边形,而是代入多个进行求证。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这一角色,循循善诱,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对于每个步骤、流程,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能够清楚地解答。总的来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为什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敢于转变思路,提出不一样的见解,在长期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5.组织实践探究,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歌德说过:“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绝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可见实践的重要性。对于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将它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要有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当然,除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也要积极加入集体,在集体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发挥集体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在思维交流与碰撞中擦出新的思维火花。随着思想的深入交流和信息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提升。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将学生进行了科学划分,并且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本组的情况选择实践探究的内容,如某商场在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不同路线的公交车在同一时间段的客流量……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各个小组要按照实际需要进行探究计划的制订,并想办法达到理想的探究效果。当各个小组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结论时,就会产生如下思考,即这些数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此,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与组员交流、探讨,不但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还可以结合自身思考产生新的问题。长时间坚持这一做法,学生会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最终使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既是顺应时代的趋势,也是解放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有力举措。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和数学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有机融合,努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